北洋故事:當年知遇,百年不敢相忘

北洋故事:當年知遇,百年不敢相忘

1926年,曹錕與吳佩孚在輸掉了第二次直奉戰爭之後在鄭州首次見面。時過境遷,兩人再見,世事已如白雲蒼狗。

吳佩孚在經歷了一年多的漂泊之後,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在張作霖的扶持之下,儼然有東山再起之勢。而曹錕,在被馮玉祥囚禁了近一年之後,已經在政壇上漸行漸遠,雖有復出之意,但是已然沒有了當年的資本。

兩人見面的場景,熱鬧之極。旁人回想起當年直系統治天下的日子,也不禁做起春秋大夢。曹錕得意洋洋的對身邊人說“玉帥(指吳佩孚)不能離開我,和我不能離開他一樣。他離開了我,許多事他準辦不了。”

這句話也勾起了回憶無數。不過曹錕說的很對,這二人的確是誰也離不開誰,在中華民國的歷史上,也算是一段故事。

想當年吳佩孚在曹錕的手下只是一名師部副官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馬弁兒)。不過是金子便會發光,很快吳佩孚便被湖南督軍湯薌銘看重。

湯薌銘就想找曹錕把吳佩孚要過來。曹錕雖然對於吳佩孚不是很熟悉,但是他覺得既然被別人看上了,自然有其閃光的地方。於是在拒絕了湯薌銘之後,自己便暗中觀察,提拔吳佩孚,二人之間這才有了交集。

吳佩孚可以說在曹錕的手底下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雙方在不斷的接觸當中互以為知己。但是,這兩個人關係的發展卻還有諸多的不順,他們面臨挖角,挑撥甚至互相猜忌,但是每一次都有意無意的化解,時間長了,這二人的故事也就成了人們口耳相傳的佳話了。

北洋故事:當年知遇,百年不敢相忘

曹錕

吳佩孚與曹錕在此後面臨的第一個危機便是皖系段祺瑞的挖角。段祺瑞在袁世凱去世之後成為北洋集團實際上的領袖,有人便向他推薦了吳佩孚。

段祺瑞也的確上心了,可這二人性格不和,沒能走到一起。段祺瑞是個特別剛愎的人,而吳佩孚呢,恃才傲物。段祺瑞想試試吳佩孚是否有真才實學,可吳佩孚覺得自己有本事無須試煉。段祺瑞叫他一週之內搞一次軍事演習,吳佩孚直接就回段祺瑞,一週時間太長,一天足矣。

段祺瑞覺得吳佩孚也太狂了,所以就等著第二天看他的笑話。結果這天晚上吳佩孚偏是被徐樹錚給灌醉了,把演習這事忘掉了。第二天,段祺瑞檢查的時候,吳佩孚什麼都沒弄好。於是,段祺瑞也不再提用吳佩孚這事,而吳佩孚也不再與段祺瑞有交集。

不過,歷史的車輪最終還是把這兩個人推到了對立面。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全國上下都在喊“內懲國賊,外爭主權”。人們將事件的矛頭直接指向了段祺瑞。

吳佩孚當時在湖南,僅是一個師長。但是,他藉此通電全國並要求段祺瑞停止內戰,和平統一中國。吳佩孚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聲望,而曹錕此時都還是段祺瑞的兵,段祺瑞屢次給曹錕發電報要他管束吳佩孚,但都被曹錕壓了下去。

可以說,吳佩孚真正崛起為北洋的中心人物,正是因為他叫板段祺瑞,而在此事上,曹錕幫著吳佩孚頂住了上面的壓力。

正由於此,曹錕與段祺瑞的矛盾日益加劇,最終直皖戰爭,段祺瑞徹底下臺,曹錕成為北洋領袖。這場戰爭的總指揮,便是吳佩孚。

當然,不僅有段祺瑞在阻礙曹吳二人。張作霖在直皖戰爭之後,也開始看不慣吳佩孚,覺得吳佩孚的權力實在太大了。

北洋故事:當年知遇,百年不敢相忘

因為雙方還是親家,所以張作霖一直稱曹錕為三哥,張不斷的對曹錕說吳佩孚的壞話。但無論張作霖怎麼說,曹錕也依舊和張作霖打哈哈,其實曹錕心裡也明白,他和張作霖畢竟有著不同的利益。

親戚再親,都不如自己的部下。很快,直奉兩家也分道揚鑣,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吳佩孚打贏了奉軍,曹錕也真的成為了中國獨一無二的主宰者。

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之後,吳佩孚和曹錕的關係就變差了。當然,這其中還是有人運作。這個人便是曹錕最好的弟弟:曹銳。

實際在戰勝了張作霖之後,曹錕就有了做總統的想法,曹銳也想跟著分一杯羹。但是,吳佩孚卻對於曹錕做總統這事並不感冒,而且雙方也由於軍費和內閣問題,產生了嫌隙。

這期間,曹銳不斷的給曹錕和吳佩孚製造麻煩,最終導致了曹錕,吳佩孚的分裂,直系內部分為了曹錕的保定派,吳佩孚的洛陽派和曹銳的天津派。

曹錕最終也是被總統的慾望衝昏了頭腦,搞出了賄選總統的醜聞。不過,吳佩孚卻沒有參與進去,一心一意在洛陽練兵,準備統一中國。

北洋故事:當年知遇,百年不敢相忘

但是最終,張作霖在北方捲土重來,而得知消息的吳佩孚也立即提兵北上,準備一戰。這也就是第二次直奉戰爭。不過,這場戰爭吳佩孚卻輸光了家底。曹錕被馮玉祥囚禁,吳佩孚則漂泊天涯,找不到收留之處。

但是,吳佩孚即便是最困厄的時候,也沒有忘記曹錕。由於張作霖和馮玉祥的商議,段祺瑞出任臨時執政。段祺瑞希望藉助吳佩孚來平衡張作霖和馮玉祥,但吳佩孚一口回絕,寧為玉碎不望瓦全,我不能背曹而結段。

只不過,如此感人的話語,曹錕因為被囚禁而沒能聽到。

在曹錕被放出來之後,曹吳二人還是保持這非常好的友誼。

最值得稱道的便是,雙方在抗日戰爭期間,都沒有出來給日本人做事。這或許是兩人最後的默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