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48公里!30歲女子毅行後一年沒法走路,劇痛發作時只能靠嗎啡

暴走48公里!30岁女子毅行后一年没法走路,剧痛发作时只能靠吗啡

暴走48公里!30岁女子毅行后一年没法走路,剧痛发作时只能靠吗啡

△圖自網絡

30歲的張女士參加了一次毅行,“暴走”48公里。沒想到之後這一年,她飽受膝關節滑膜炎折磨,連走路都走不了,劇痛發作時,只能靠嗎啡類藥物止痛。

暴走48公里 一年沒法走路

最近這一年,張女士都沒法上班,精神狀態極差,還出現了焦慮、抑鬱,這一切都是因為一次毅行。

“去年元旦,單位組織毅行,48公里,我是第一次參加。”張女士平時常坐辦公室,覺得走走路挺好,就報了名。當天走到後半程時,她感覺關節有點脹痛,回家後不久,膝蓋已痛得無法彎曲。

“本來以為休息下就好,結果越來越嚴重。這一年來,我到處看病,扎過針灸、泡過中藥都不行。”張女士說,因為膝關節受傷,孩子也沒法抱,需要家人幫忙照顧。有時痛得受不了,她只能用嗎啡類藥物來鎮痛。

非職業運動員賽後膝關節滑膜會改變

近幾年,毅行一直很熱,很多白領都熱衷參加。“毅行是對自我生理和心理的挑戰。”季醫生說,但作為一名骨科大夫,他並不提倡參加。因為毅行是長時間、長路程的運動,很大程度上會對膝關節造成損傷。

季醫生介紹,膝關節的滑膜可生成和吸收關節液,從而潤滑膝關節。長時間使用膝關節,滑膜就會受到持續刺激產生炎症,導致關節液的生成和吸收障礙,引起膝關節疼痛、腫脹,甚至無法正常活動,這就是門診中常見的滑膜炎。

“適當的運動對膝關節有益,但平時不怎麼鍛鍊,一下子進行長距離的走路、跑步運動,就容易出現滑膜炎。”季醫生提到,國外曾做過一項研究,對非職業馬拉松運動員進行核磁共振檢查,這些選手參賽後,膝關節滑膜都會滲出、積液和水腫,表現出滑膜炎的症狀。但在職業馬拉松選手中,很少會有這種表現,因為常做運動,滑膜會逐漸耐受。

如果確實要參加毅行活動,季醫生建議,首次參加,最好選擇5到10公里的賽程

三套家庭關節操有助於膝蓋保健

生活中如何保護膝關節?“平時運動要根據天氣情況來,寒冷時要給關節保暖。下雨天,不要長時間在戶外運動。氣溫較低時,可以戴上護膝,保持關節的溫度和穩定性,建議選擇交叉彈性的護膝。”季醫生說,許多人在運動前後會做靠牆靜蹲,這也是一種運動療法,可以拉伸滑膜,促使滑膜產生正向的細胞因子。

1. 股四頭肌伸直肌力訓練。仰臥,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將一條腿伸直,另外一條腿成屈膝大於90度位,伸直的腿慢慢抬起至離床面10釐米處,保持5秒鐘後緩慢放回原位,休息2、3秒鐘後重復抬腿動作,左右交替各進行20次;

2. 股四頭肌外展肌力訓練。側臥位,和床面接觸的膝蓋成直角彎曲,在上面的一條腿慢慢抬起至距離床面10釐米左右,停頓5秒後緩慢放回原位,休息2、3秒後重復抬腿動作,交替各進行20次。如能輕鬆完成動作,可在小腿處綁上重量0.5公斤到1公斤的沙袋,再進行相同練習;

3. 股四頭肌內收肌力訓練。仰臥,雙側屈膝90度,膝蓋成直角彎曲,中間夾一小皮球,向內擠壓,保持5秒鐘,緩慢放回原位,休息2、3秒後重復擠壓皮球,進行20次。

“如果家裡有浴缸,還可以在溫水浴的同時進行這些伸展訓練,以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季醫生說。

運動雖好,千萬適量!

趕緊轉給身邊愛運動的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