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外一個人就能帶娃而中國要一家子帶?

小獸媽媽

國情不同啊,要不中國的錢人為什麼都要移民到國外呢。

我家有個親戚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全家移民到美國。現在他的大女兒已經結婚有兩了孩子,根本不用考慮幫她帶孩子,自己仍然經營生意。

女兒也不用考慮因帶孩子不能上班的事情,兩個孩子每月都有生活費,足夠他們一家四口基本生活的。女婿在一家工廠裡工作,工資夠其他的大開支。

每個月兩個寶寶都有政府提供的牛奶,他們都沒有喝完過,必竟大人的生活習慣還和在中國一樣,吃中餐多。好像是每個月有一張購物卡之類的寄到家中,可以去超市購物。

你想想,這樣的社會,換做誰會累死累活地去工作呢,孩子讓媽媽帶是最好的選擇,多好啊。


七月的雨媽媽

因為育兒理念不一樣!最核心的一點不同我認為就是美式育兒不焦慮,沒有健康焦慮,也沒有教育焦慮(美國中產階級家長在孩子大點之後還是很在教育上用心的),大大咧咧,有顆平常心。我們雖然不是老外,但生活在美國,帶娃和老外一樣粗放,我們覺得挺好,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們家裡有兩個兒子,老大四歲,老二快一歲了,兩個寶寶在出生三個月的時候就洲際旅行——從美國飛回過中國度假,在飛機上乖巧可愛,神清氣爽,身體狀況完全沒有問題。柔弱苗條的寶媽沒有做過月子,孩子不到滿月,寶媽就開開心心去逛街了,娃帶在身邊,娃餓了寶媽就跑到試衣間去給寶寶喂個奶,寶媽在哺乳期沒有減肥身材就恢復成生娃之前的水平了。


兩個孩子出生半個月就和我們一起出門啦,我們外出的計劃從來沒因為寶寶而發生過任何改變。我們出門的時候,娃外出連體服一穿,往籃子裡面一放,提著就出門了,國內的朋友看到總覺得我們就像提著一個小寵物一樣輕鬆。寶媽生娃之前買過一個尿片包,後來發現根本沒啥用,帶寶出門的時候,寶媽把尿片和溼紙巾放自己小包裡就ok啦。


坐車出門,安全座椅是必須的,抱著孩子,大人不舒服,孩子也不舒服,最重要的是不安全。娃坐安全座椅開始的時候有可能會哭,我們老大哭的時間短些,老二哭的時間長一些,哭就哭唄,這事沒妥協餘地,後來他們慢慢就都喜歡上安全座椅,上車乖乖睡覺或者靜靜躺著,偶爾自己哼哼幾下,就像唱歌一樣。有的時候我們回國偶爾會遇到沒有安全座椅的情況,大人抱著他們,他們才不高興呢,大人的懷抱哪裡有安全座椅舒服啊。在外面需要走動的時候,嬰兒車或者嬰兒揹帶必須要選一樣,這樣一來,大人不累,孩子也很開心。


我們的寶寶都進行過睡眠訓練,老二睡眠訓練尤其成功,只訓過一兩天,就養成了自己入睡,而且夜晚幾乎能睡整覺的好習慣。寶寶們睡小床,既安全,大人孩子又都舒服。我們的寶寶們從一出生就穿睡袍睡覺,所以我們也不用晚上起來檢查他們是否蹬被子或者被被子矇住臉。


我們的兩個寶寶都是母乳餵養,幾乎就沒喝過奶粉。偶爾寶媽不在寶寶身邊,需要給奶粉喝的時候,我們就用涼的純淨水給他們衝點奶粉,非常迅速。到了寶寶需要添加輔食之後,我們有給他們買嬰兒食品,也不介意讓他們和我們吃一樣的。我們從來不求著孩子吃飯,每次都是他們來和爸爸媽媽搶食物,生怕我們不給他們吃。另外,吃飯用的高椅是非常推薦的,孩子坐在上面自己吃東西,不用擔心他到處亂跑。


我們的家裡非常乾淨整潔,有好多好多玩具。只要我們在身邊,大寶自己就在那玩玩具,小寶就自己在屋裡面爬來爬去,探索世界。


我們家大寶兩歲多點就去幼兒園啦,適應非常快,每天出門回家都很高興。二寶看上去對環境適應能力更強,打算一歲多就送幼兒園。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給以了他們充分的自由,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我們通常任他們自由發揮,這樣一來有以下好處:1,娃的自主性極強;2,大人省心;3,大人說的話更有分量,因為我們從來不嘮叨。


我們帶娃雖然大大咧咧,但是卻非常用心。孩子們的成長中的煩惱都被我們看在眼裡,積極尋找應對策略。我們也會不停反思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根據從孩子發展狀況得到的反饋,不停修正自己育兒方法。高效而快樂的育兒從來不是信手拈來的,是需要花費一些心思琢磨才能行的。


韓東燃

並不是老外多能幹。而是生活習慣和環境不同。人家不坐月子的,這點我真佩服。說實話我剖腹產後第二天就下床了,第七天就出門散步了。算可以了,可是還是不能用力,容易困,一直到產後四十天才能逛街時刀口不會痛,做事有力氣。國外孩子吃的輔食跟我們孩子就不一樣。我們的孩子大多是自己做輔食,而他們都是吃超市各種現成的果泥,肉泥,菜泥。我們大人自己吃飯最簡單也得下個面,蒸個飯,國外最簡單是啃兩面包就能對付過去。光吃飯就比我們節省了好大的時間。至於其他我就不知道了,不知道國外會不會像我們一樣拉了臭臭就給寶寶洗屁屁。


濱海大套人

為什麼老外一個人就能帶娃?國外的情況我不瞭解,不好說。我就說說我個人的親身經歷吧!


我兒子是2016年1月份出生,兒子出生之後,我老婆身體很虛弱,所以就請了一個月嫂。照顧了40天。等月嫂走了以後,各種問題就來了。首先是兒子不吃奶。連續三四天,一天吃奶不到一百毫升。我們一家人心急如焚。不過好在後來找到了不吃奶的原因。居然是母乳和奶粉只能選一樣,這個時候果斷選擇斷奶,吃奶粉。不吃奶的問題算是解決了。這個時候新的問題又來了,老婆90天的產假到期。因為小孩太小,要大人熬夜照顧。雙方老人年紀又大,根本沒法熬夜。思來想去最後我老婆還是辭職在家帶兒子。


就這樣,半年過去了,我兒子六個月了,我也終於領悟到當爹的不易。首先還是吃奶的問題。雖然現在吃奶了,但是吃一次奶的話,最少要半個小時。而且還要各種哄逗。更麻煩的是睡覺的時候要大人抱著。你看著他是睡著了,只要把他輕輕地往床上一放,過五分鐘準醒。老婆被他折磨的精疲力盡。我每天既要上班,而且做所有的家務。感覺真是力不從心。


就這樣,我兒子兩歲了。我老婆也找工作,重新上班。孩子太小,看了這麼多保姆虐待嬰幼兒的新聞,根本不敢找保姆帶。還是麻煩我老丈人丈母孃幫我帶兒子。白天我老丈人負責幫我帶兒子,我丈母孃負責家務。晚上把孩子交給我們。這就是目前的生活。我不知道獨自一個人怎麼可能把孩子帶大?


熱點排名

這個和每個國家的習慣有關係,我姐在法國留學,並且定居法國,嫁給了一個法國人,我姐都是自己帶孩子,她和姐夫兩個人換著帶孩子,白天把孩子送到“保姆”家,一個保姆看好幾個小寶寶,姐姐告訴我,在外國沒有老人給帶孩子這一說,自己的孩子要自己帶,爺爺奶奶會偶爾過來看看孩子。

姐姐今年夏天自己領著孩子回來了,當時肚子裡又懷了一個,4個月了,自己抱著孩子可哪走,在國內應該是看不見這種現象,她覺得這都是無所謂的事。

我們家也是父母幫忙帶,晚上我和老公回家自己看孩子,要不然連上班都不行。


壯仔媽寶

現在很多父母都懶得帶孩子,有的父母就算帶孩子也會偷懶,但是在怎麼樣也比不過國外的父母。因為外國父母似乎都很強悍,不用靠老人,就可以獨自帶娃。現在國外沒有曬衣服,因為家家都有烘乾機,只要把髒衣服扔在洗衣機洗好,在用烘乾機烘乾就行。也許你看到這種情況後會很吃驚,但是在外國人眼裡便是見怪不怪了。國外不會像國內一樣做飯,他們都會用牛奶、咖啡三明治罐頭代替主食,晚餐就會以魚肉新鮮蔬菜為主。外國人不重視數量只重視質量。他們要求自己吃的東西是清淡的不油膩,而寶寶則是用罐頭解決。有的媽媽也會給孩子做飯,但也是在一歲之後。對於0-1歲的寶寶,很多媽媽會選擇母乳餵養或者優質的兒童罐頭來解決。國外罐頭中有豐富的營養成分,而且種類也很多,吃起來也很方便,只要微波爐熱一下就行了。國外父母帶孩子的方法是不是跟我們國內有很大區別,國外父母帶孩子的方法雖然不盡力,但是起到的效果卻是絕佳的,因為他們讓孩子在生活中體會到了樂趣。中國父母則是講究精細,其實這樣做並不科學的,在適當的時候我們也要學學新的帶孩子法。

西方國家他們對家庭觀念沒有像我們國家這樣整體,很多時候,他們的年輕人一結婚就和老人分開,沒有這種習慣,基本都是從小就比較獨立。在美國,父母教育孩子時,別人千萬不要插手,即使是長輩也不例外。比如,不吃飯,大人是不會過多涉及的,不吃就讓你餓著,在沒人哄的情況下,久而久之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而在中國,孩子一不吃飯,家裡人就開始各種哄,孩子就開始意識到不吃飯就會有很多人哄我吃飯,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依賴性。歸根結底的原因,我認為還是和我們封建的思想有關。


Jone650

為什麼中國人是“一個團隊帶一個孩子”,而老美是“一個人帶一個團隊的孩子”?

前幾天在知乎上,有人約請我答覆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老外一個人就能帶寶寶,中國要一家子?”

其實“外國如何,中國如何”這類問題很籠統,外國是指哪些國度?中國是指全中國嗎?我猜想題主可能想問的是:為什麼歐美國度的媽媽能一個人帶娃,而中國大局部家庭要一家人?假如問題這樣修正一下的話,其實還蠻有代表性的。其他國度我不夠理解,聊聊中美的比照吧。

養孩子這件事,正常狀況下應該是中心家庭(爸爸和媽媽兩個人+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假如一個孩子需求一個團隊來帶,而且還手忙腳亂,那肯定是效率出了問題。

可能的緣由有這些:

  • 吃喝拉撒佔領太多時間
  • 話語權在晚輩的手中
  • 缺乏有效的團隊構造
  • 孩子支配大人,而不是大人管理孩子

吃喝拉撒佔領太多時間

飲食文化是中國文化很重要的一局部,做飯十分花時間,中餐的做法又十分考究,從火候到調料有很複雜的一套程序,不像西式烹飪裡大量的用到烤箱、慢燉鍋這些工具,能夠在烹飪過程中解放雙手統籌一些別的事情。或者直接買熟食、半廢品,隨意加工下就能夠吃。

很多老人會堅持每一頓都親身下廚做給寶寶吃。固然這個行為充溢愛意,但從準備食材、烹飪、清洗廚具拾掇殘局,會花掉很多時間。而美國度長經常會選購廢品泥給寶寶吃,或者用輔食機,拾掇起來很利索。

我問了下身邊的華人朋友,固然家裡洗碗機、洗衣機、烘乾機、機器人吸塵器這些設備一應俱全,但是老人由於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從內心來說很抗拒這些工具。比方尿布堅持要手洗(還好如今紙尿褲提高了),洗碗回絕用洗碗機。雖然洗碗機比手洗更衛生,省時間又省水,但老人就是質疑它的靠譜水平,寧願手洗。

前段時間蘇媽寫過一篇文章叫《都說美國媽帶娃輕鬆,那是由於她們太懶了》,很多媽媽都表示贊同,也表示“其實我也想懶,但是爺爺奶奶太勤快了”。

話語權在晚輩的手中

記得有個媽媽在後臺給我留言,闡明明曉得孩子不能捂熱,但二十度的天老人非要給娃裹個裡三層外三層。她問我”怎樣才幹讓婆婆同意我給孩子少穿點呢?“ 我問這位媽媽:”為什麼你給孩子穿幾,需求得到婆婆的同意?“ 她通知我”由於家裡不斷是婆婆說了算“。

中國傳統文化考究百善孝為先,老人是一家之主,老人的話無論對錯,就是權威。這就招致了很多媽媽看了不少科學育兒的辦法論,但由於話語權在晚輩手裡,全家人陣線不統一,執行起來特別艱難,效率也低下。

我身邊有一個華人媽媽是雙職工家庭,父母來美國幫著帶娃,也經常會呈現上文的問題。但是她歷來不敢反對婆婆,由於怕婆婆一氣之下回國了,兩個孩子沒有人照顧,美國請保姆又太貴。

比方6個月是鍛鍊自主入睡的黃金期,她和老公磋商好給孩子恰當停止睡眠鍛鍊。但是老人受不了寶寶哭,鍛鍊第一天,寶寶一哭老人就衝進去抱起來搖擺,還罵兒子和媳婦狠心。長期抱睡和哄睡,會招致寶寶睡眠淺,小睡短,睡眠質量差。大人不時的介入,實踐上是剝奪了孩子學習本人入睡的時機。說好的睡眠鍛鍊泡湯了,小兩口還不敢說什麼。

國人的界線感很含糊,是很多家庭痛苦的本源。但其實要改動場面,並不需求和老人鬧翻,能夠試試水滴石穿的辦法,一開端不要在很大的事情上去反對老人,而是從一些小事開端,在對方不知不覺中,放棄對你的控制。

我一個閨蜜家的老人喜歡給寶寶的輔食里加鹽,說過幾次後老人不願意聽,她就當著老人的面,把寶寶的胡蘿蔔塊放到水裡洗洗再給他吃。這就是一個小小的下馬威,從小事裡傳送出你堅決的信號,教會對方尊重。這件事很小,老人不好借這麼小的事和媳婦起爭論,時間長了痛快不再給寶寶加鹽,而且在生活其他方面,也逐步呈現了退讓。

就像心理學家武志紅倡議的那樣,當一個人發現控制他人的水平能夠從100分減到99分,那最終減到70分、50分也無妨了。

溫和而堅決,一點點教對方尊重,這樣話語權就漸漸回到了你手中。

缺乏有效的團隊構造

其實家庭就像一支隊伍,需求有效的團隊構造,誰在哪個時段擔任什麼,越明白越好。

孩子的父母應該指導隊伍,來佈置全家人的作息:首先定個目的,比方保證寶寶不冷不餓的前提下,讓大人也得到充沛休息。要完成這個目的,絕不需求三個大人同時半夜起來照顧寶寶,能夠是固定一個大人值夜班,或者幾個大人輪番值班。

這一點我想褒揚下蘇爸,娃滿月後我夜裡沒有怎樣起來過,要麼是爸爸抱過來餵奶,或者睡前把奶吸出來放冰箱,由他擔任喂夜奶。只需娃一醒,蘇爸就會把她抱去樓下(以免影響我休息),一邊熱奶,一邊給她換尿不溼。美國度庭經常會用到這種便攜尿布籃,帶到其他房間,就地一鋪就能用:

全職帶娃兩年下來,我最深感受之一是:大人之間的分工很重要。一個人能帶娃的時分,千萬不要兩個人帶,這樣既容易產生分歧,也會形成效率低下。

孩子支配大人,而不是大人管理孩子

家是一個團隊,娃是團隊的一局部,美國度庭通常是爸媽作為主心骨,用管理團隊的方式來管理這個整體。團隊的每個成員都必需守規矩,包括娃在內。所以傳說中的美國度庭溺愛孩子,其實是種誤讀。固然美國度庭很少打罵孩子,但規矩是絕對有的,比方外出的時分很少看到孩子回絕坐推車,要大人全程抱著的狀況。

我們很多帶娃艱難的家庭,也是一個團隊,不同的是:娃是老大,其他的人組成一個團隊來為娃效勞。孩子一有風吹草動,幾個大人就圍著孩子團團轉,失去了做事的次序和優先次第,亂成一鍋粥。

有的晚輩覺得對孩子有求必應就是愛。其實,固然支配大人能給孩子帶來一定的滿足,但並不利於孩子的心理發育。孩子是弱小的,她並不想做宇宙的中心,她潛認識裡希望的是有一個溫和堅決的大人來立規矩、執行規矩,支撐她的宇宙,給她力氣感和平安感。

假如大人讓孩子成為了宇宙中心,讓她隨心所欲,頤指氣使,相當於把一個成年人的義務交給了弱小的孩子,她的宇宙反而會是岌岌可危,容易坍塌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在家裡看上去無法無天,但在外面卻畏畏縮縮。由於習氣了支配大人的孩子,心裡滿滿的都是不安。

此外,國內社會資源有限、對弱勢群體關心缺乏也是帶娃艱難的緣由之一。比方我老家的城市,經常會看到盲人的盲道走著走著上面呈現了個電話亭擋路;人行道坑坑窪窪的,推車在上面很難推;很多機場的母嬰室形同虛設,以至對面就是吸菸區…公共環境髒,不平安要素多,需求大人看住孩子不能隨意亂跑;很多建築沒有輪椅和兒童推車專用的斜坡和自動門,招致帶娃出門常常要兩個大人一同才行。不過大城市這方面的條件也逐步在超越國外了,置信以後會越來越好的。今天由於篇幅有限就不細聊了。

今天寫了這麼多,其實這篇文章絕不是要表達中國度庭的“團隊式帶娃”是壞事。有老人幫助是一種幸福,我們真正要注重的是,一是如何合理構建團隊,二是應用好有老人幫助的這個優勢,讓家成為高效率的隊伍。

(全文完)


霓媽剁手日記

老外一個人帶娃並不能說明她們就有先進的帶娃理念和方法。相反,老外的孩子有這樣那樣問題的一點也不比中國少。如果你忍心讓你的寶寶生下來就做睡眠訓練,哭得聲嘶力竭也不管他。你忍心讓寶寶出門就待在搖籃裡,到哪往腳邊一放。你忍心讓寶寶在地板上隨便爬來爬去,周圍放一圈欄杆,像圍豬圈一樣。你忍心讓寶寶自己用手抓東西吃,吃不吃得飽隨便。那樣的話,我們中國媽媽也可以一個人帶娃。比老外帶的只好不壞。


西雅圖的武昌魚

我沒去過國外,對國外就不亂髮言了。我國退休老人帶孩子我是深有體會的,我居住在一個小縣城兒子兒媳都是公務員收入還比較穩定且屬本地中等收入,兩人工資共1萬多,房貸每月2700元,孩子奶粉1500元,車貸1300,一個月8天休息平均能休息4天,平常上班經常加班到10點多是常事,抽調外地上班一年也有2.3個月,工作10多年從沒休過年休假,要他們自己帶孩子咋帶?工資還是近兩年漲了不少才有這個收入,請保姆要3000多,還要住到家裡吃用。父母不帶能行嗎?我們其實很不願帶。


123平安一生

美劇裡面看到的是美國人都有別墅,帶著孩子可以參加各種聚會,孩子需要講故事閱讀,不需要喂吃喂喝,很羨慕美國人帶孩子的那種灑脫和自信。

我的孩子三週歲半,我媽媽給看了兩年多,一直就是中國傳統養育和美國放養之間搖擺,一週就洗澡,四周戶外活動,縣城裡的人都驚掉下巴了。然並卵,我週末也不願意帶他去哪裡玩,放假也不願意,第一沒有好地方玩,天上是霧霾,地上是煤焦油,第二是沒錢,出一出門把一週省下的錢全花光,第三是孩子真不好帶,從小媽媽和奶奶都是有求必應,我這爸爸帶出去多少次都是不喜歡,美式放養好但是前期很痛苦,孩子會恨你一段時間的。

總結,看著美劇學習帶孩子,會讓自己對孩子更有信心。

二三十年後,我肯定不幫他們帶孫子,每個小家庭都需要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這就是美式親子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