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太極有疑問?看看這些實打實的建議!

學什麼拳好?怎麼找老師?能不能自學?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到底有多大?是不是練了太極拳就百病不侵了?太極拳到底有多厲害?是否有傳說的那麼神?怎樣使自己成為高手?

初學太極有疑問?看看這些實打實的建議!

“學什麼拳好?”

對於太極拳本身而言,各拳種沒有好與壞之分。只有適合不適合自己一說。

初學太極有疑問?看看這些實打實的建議!

建議:初學者先不要盲目的馬上著手學,先到處去看看,多觀察、多留心,判斷一下到底哪個拳種較適合自己。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性格特徵來選擇。其實選擇什麼拳種並不重要,關鍵是要適合自己。

“是不是會的花樣越多就證明本事越大?”

初學者一般看到的多數情況是:一些隊伍花樣繁多,拳、劍、刀、扇一應俱全,就覺得如果自己比別人學的少好像就是一件挺沒面子的事。

建議:“少而精”、“勿貪多”。

“是不是我練了太極拳就能百病不侵了?”

初學太極有疑問?看看這些實打實的建議!

建議:“科學健身”。減少患病機率,增加機體免疫力。

“一時找不到老師,自學能行嗎?”

這也是初學者最常遇到的問題,其因素有二:

1、周圍確實沒有練太極拳的;

2、尤其是年輕人,顧及面子,怕別人說“跟著老頭老太太能混出什麼來?”但是自己還想學;還有的覺得“我悟性好,不信我自學不成”,更有甚者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一出門,別人一看,哇,多日不見,原來你還有這麼一手啊?”頓時虛榮心得到了滿足;再加上現在的書和光盤鋪天蓋地,確實給大家提供了不少方便。

自學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同時出偏差的機率也會相應增加。自學最多隻能練個外形,而內在的東西還是必須要有老師言傳身教的。

建議:短暫的自學也未嘗不可,但最終還是要找個老師手把手的教。

“太極拳到底有多厲害?”

因為現在太極拳隊伍當中以老年人居多,給人造成的誤區就是“太極拳不就是老年人鍛鍊身體用的嘛?”其實不然,太極拳本身屬於武術範疇,武術的本質就是“技擊”。太極拳為內家拳之首,其技擊含義更勝一籌。

初學太極有疑問?看看這些實打實的建議!

建議:要想親身體驗太極拳的技擊奧妙,就讓自己“迷”到傳統太極拳裡,終身收益。

“我想快速成為太極拳高手”

古有“太極十年不出門”一說,再快也要等三、五年,而且前提條件是:良師+獨特的訓練方法+訓練時間+悟性+自身素質。

建議:“慢功出細活”。和平年代,高手也常發愁總用不上。

作為太極拳初學者,除了從“大道理”上明白,更主要的是要從技術方面來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靜”是太極拳初學者首先要面臨的最根本的問題。

何為“靜”?如何“靜”?

“靜”——作為太極拳的“靜”,是一個相對於“動”的概念。是由物質到意識的昇華。是在軀體運動過程中的意識的集中體現。

初學者在行拳過程中,首先要將精神集中,在大腦中只反映出下一個動作的運行路線、方向、位置以及定勢時的正確姿勢即可。在整個套路中,努力使自己思想不走思,儘量將每個動作細化、準確化。久而久之,自然出現“靜態”,正所謂“動中求靜”。

松沉

“松”、“沉”是太極拳初學者繼“靜”之後又要面臨的一個較為困惑的問題。

那麼,何為“松”、“沉”?如何“松”、“沉”?又為何總將“松”和“沉”結合在一起說呢?

在此只說明一些作為初學者所需掌握的初步要領:

“松”——即鬆開。是用意識引導軀體各肌肉、關節部位的一種相對於緊張、僵持狀態的自身反應。說通俗一點,就是用大腦指揮各肌肉、關節部位別那麼緊張,儘量讓自己保持一種“舒適狀態”。但是要注意的是,“松”時不能“懈”。“懈”則癱、軟。作為肢體外形上還是要保持其固有的拳姿。

“沉”——即沉下。在解決了“松”的前提下,氣血自然下沉,使軀體狀態得以穩固,直至有“腳下生根”的感覺,逐漸使軀體達到“上虛下實”。是解決初學者由上肢運動為主而走向下肢運動的一個轉折點。

“松”、“沉”二者原本就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不可能只單練一項。

初學太極有疑問?看看這些實打實的建議!

大家都知道太極拳是“剛柔並濟”之拳術。“剛”易練,“柔”難求。

我發現在初學者當中,女性相對男性而言較易掌握“柔”。可能與女性本身的生理特徵、思想意識有關,由於女性肌肉耐受能力小,技擊攻防意識弱,所以在行拳過程中只要能去掉僵勁、拙勁,便會很快使動作“柔”起來。

何為“柔”?如何“柔”?

“柔”——通俗的講,是指在行拳過程中,四肢與軀幹之間相互配合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外在的非緊、非僵、非拙的運動狀態。給人視覺上有一種舒適、自然之感。

要想“柔”,首先在思想意識上要放鬆,要有自信心,要使自己充分靜下來,可兼用意識導引動作。大多數拳種講究弧、圓,可有意識讓自己的肢體運動軌跡在弧線及圓中進行。須注意的是,“柔”時勿“軟”。

練習的過程可先從上肢開始:腕勿僵,肘勿架,肩勿緊。隨時留意各運動軌跡;再者要加強腰部的靈活性練習,在靈活的基礎上,使之與四肢運動形成和協。

下肢也講究“柔”,此柔是由腰胯決定的。其中胯是帶動下肢運動的關鍵部位所在。許多下肢運動都是被動的。在腿部肌肉耐受能力達到的情況下,所要完成的運動要先讓胯“明白了”,許多問題自然解決。下肢要隨時保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感,柔性自出。

輕靈

在解決了“靜”“松”“沉”“柔”之後,“輕靈”之感自出。

以上四點只是就初學者而言,在基礎階段所應留意的,是一些較簡而易行的方法,希望能對喜愛太極拳的初學者有些小小的幫助,來解決一些最基礎的問題。當然,打好基礎後,自然要進一步深入修煉,以後也自有其修煉方式。

筆者言:在這裡,因本人的水平有限,有不當之處,還望能得到高人的指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