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宮女進宮還有可能出來嗎?

古代宮女進宮還有可能出來嗎?

中國古代宮女制度由來已久,早在《禮記》中便有載“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春秋時期的宮女是從奴隸、女俘及罪犯的妻子中間選出來,只做些雜役苦活兒,相當於現在的僕人。後來隨著等級制度的完善,宮女的來源也更廣,按照不同的職責和地位慢慢被分成兩類,一類是在宮中管理君主日常生活事務的人,其地位較高授予官職者被稱為女官,一類是在宮中服勞役而被役使的侍婢、織婢等。

古代宮女進宮還有可能出來嗎?

漢代以後,朝廷派出大批人員,於百姓鄉土之中挑選良家美女,年齡大多在二十以下,擇入宮內。一旦被選為宮女,便再也不能同家人團聚,深鎖宮中,與外界隔絕。其中只有極個別的受到帝王寵愛的才可升為嬪妃,絕大多數的宮女是在悽清中孤獨度日。宮女要出宮是需要辭別聖上的,就是得皇帝準了,你才能出宮。唐代曾有詩為:“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由此可見一斑。

古代宮女進宮還有可能出來嗎?

宋初,宮官名稱比較混亂。宋仁宗以後,復遵隋唐舊典,形成了以尚書內省六尚二十四司,二十四典,二十四掌為中心的宮官體制。年華老去的宮女,可以退宮。每當新皇帝登基的時候,往往都會把宮人放出民間。有些宮女退宮後,會進入道觀修道。

古代宮女進宮還有可能出來嗎?

宋朝後宮開支龐大,宮人月俸總數,仁宗皇祐時為4000貫,後增至1.2萬貫。以後還不斷增加。慶曆年間,全國鹽課年收萬餘貫,而後宮額外開支就佔近二分之一。故蘇軾感嘆道:“臣竊以為外有不得已之二虜,內有得已而不得已之後宮。後宮之費,不下一敵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女官,宮女,以及宦官的待遇。因為女官,宦官往往品級較低,所以待遇非常少。宋代五品以上的官員,與五品以下的官員待遇有天壤之別。一品官月職錢能到800貫。而六品以下的官員月職錢才20至16貫。最少者,每月才300文。


古代宮女進宮還有可能出來嗎?

而在明朝,宮女一旦進入宮中,那就比終身監禁還要慘:一生不得和親人相見,不能結婚生子,生病不能醫治,任其自生自滅,因為後宮不允許皇帝之外的男人隨意進入,所以宮內規定:“宮嬪以下有疾,醫者不得入,以證取藥。”得病後的宮女要靠自己的生命力延續時日,而且不能減輕勞動。運氣好的跟太醫熟,偷著給一點藥,或者在太醫那裡偷點藥,也可以多活一些時日。

為了防止宮人洩漏宮中之事,明朝還規定,嚴禁宮外之人為宮女傳遞書信或物品。一旦犯禁,“皆論以死”。為了守住宮中秘密,年老、生了病或者有罪的宮女,就會被髮配到邊疆地區。

古代宮女進宮還有可能出來嗎?

清朝的宮女及她們以上的品級女官都是通過選秀女入宮的,而且條件要求很苛刻。

實際上,在清朝以前沒有明確的規定宮女何時出宮。直到清朝雍正年間才有“宮女年至二十五歲令其出宮”的條文。大部分宮女十三四歲進宮,歲數一到就放出宮去。清代宮廷比較迷信,他們認為如果太長時間沒有放出宮女,則任意遭受天道的譴責,再加上紫禁城總共也就那麼大的地方,也不能容納太多的宮女,將年長的宮女放出,又招納新的更年輕的宮女,幾乎沒有皇帝不同意。

古代宮女進宮還有可能出來嗎?

中國古代文化豐富,上下五千年數十個朝代交替復興,每個朝代的後宮制度都是不相同的,能不能出宮也得要看具體朝代的具體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