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句话?

美言美烟

个人理解,“志于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道”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这是教人立志最基本,也是最高的目的。所以按照孔子与儒家的观点,人生之理想与目标一定要“志存高远”。也就是“志于道”的意思。



“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做人行事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都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换句话来说,如果说“志于道”是精神,理想的哲学考量,那么“据于德”就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也就是说,思想要志于道,行为必须依据德行。



“依于仁”,仁,就是指内心的修养,所谓性命之学、心性之学,这是内在的“仁”。而“仁”的外在表现则是爱人爱物,譬如墨子思想的兼爱,西方文化的博爱。“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的发挥,其根本在于人对外物有没有爱心。



“游于艺”,“依于仁”然后才能“游于艺”。按照儒家的传统,“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从现代的角度来定义,也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礼”,包括了哲学的、政治的、教育的、社会的所有文化。至于现代艺术的舞蹈、影剧、音乐、美术等等则属于乐的范畴。因此,这里的“艺”不能做狭义的理解。而是说人生对于道、德、仁、艺这四种文化思想上修养的要点都要懂。



综合来说,“志于道,据于德”包括了人的精神,思想的境界,而“依于仁,游于艺”则应该作为生活处世的准绳。同时,按照儒家的理论,为人处世只有具备这些要点,才能称之为“君子”,才可能会有成功的人生。


楚泽平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①。”(《述而篇第七·第六章》)

①游:熟习的意思。艺:指孔子传授于学生日常所用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孔子在这一章提出了做人的标准,也就是如何成为一个“儒”的标准。四个字“道、德、仁、艺”。

有志于道,德为根本,仁是标准,研习六艺。 这是孔子教学大纲的内容。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德才兼备”。

孔子的六艺包括:

一,礼节: 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二,六乐:《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乐舞。

三,射箭: 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四,驾驭马车的技术。

五,书法艺术:(书写,识字,文字)。

六,算法。


闲看秋风999

可以这样理解:“志于道”首先理解这个“.道”字,“道”是讲天道、人道。天道是最高存在和理想的境界。而人道是人们在一生中不断实践的人道。以其接近天道,实现“天人合一”。
“据于德”“德”是道者谓于德,是为人处事的准则。

“依于仁”做事要“依于仁”,有爱心。仁是体的内心修养,是性命之学,心性之学,是内在的。

“游于艺”在古代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即是:丰富的知识,做事的本领。

因此,道、德、仁、艺是做人做事的修养要点,没有高远的志向,就难免俗气,没有相当的德行为依据,人的最终是不能成熟,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没有安顿的地方,没有游于艺,知识不渊博,人生就会枯燥。所以,实现先圣提昌的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境界,才能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英英1660094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

孔子说:“(君子应)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游走活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范围之中,这才是做人的道理”。

志于道,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立志要高远,要达到期望“道”的境界。这个“道”包括了天道人道,我行我道。

“道”这是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

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也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就是以德为根据,这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孔子告诉人们,思想是志于道,行为是依据德行而作为。

依于仁,就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自己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有了这个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进而仁爱全天下。

游于艺,“游”是游走活动之意。艺,指六艺,包含所有丰富的知识,做事的本领。“游于艺”,就是做事有知识,以理想为基础,不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游刃有余。

人应该要懂得道、德、仁、艺。这四个重点是一步一步推断出来的。孔子认为君子的养成,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人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颜丽明844

这是孔子概括的人生指南。志于道,立身要遵循自然法则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即为大道;据于德,在行大道中要有道德准则;依于仁,即对天地万物存有爱心;游于艺,有志向、道德、爱心还要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实现以上三点,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古镜5

首先先说男人!做任何事要顶天立地,重信守道坚守本心以德服人。做人要以仁为本。尊师重道。干什么事都要有才能本事,才能迎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这都孺孝孔圣人的,人,仁,意,礼,智,信,的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