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導致蘇北人口流失?

沙漏遺愛

提到蘇北人口流失的問題,不可避免被討論的三個城市:

徐州、宿遷和鹽城。看到鹽城,其實自己也挺痛心的。據網絡流傳的統計數據顯示:

徐州戶籍人口1041.4萬,常住人口871萬,人口淨流出170.4萬。鹽城戶籍人口830.5萬,常住人口723.5萬,人口淨流出107.0萬。宿遷戶籍人口591.6萬,常住人口487.9萬,人口淨流出103.7萬。現已定居長沙的我算是鹽城人流出的107萬人中的一員

其實,我沒有回鄉的原因和許多人一樣,在異地求學然後工作。和家裡親戚朋友通話的時候,“嘎去、組你啊、聰等、麼得幾呢、特場子、猛個、微死了...”這裡的話語還是張嘴就來。家鄉的印記一直沒有變過。

還記得我的初中、高中同學中,在南京、蘇州、揚州等地的大學畢業後選擇回鹽城的人很多,我的發小在上海、南通等地工作幾年後,去年也回鹽城啦。也許過幾年,我也有回鄉創業的打算。在我看來,人有出有進,鹽城人口淨流失的原因在於“進”的人太少。前段時間,希望未來可以好轉呢,比如最近在朋友圈轉發的鹽城“515”人才引進計劃...

作為一個未歸的鹽城人,真心期望鹽城發展越來越好呢。


帥小西De

什麼原因導致蘇北人口流失?那是因為蘇北城市化不夠高,城市規模不夠大。農村人口大量流向蘇南。早期定居蘇南的不會再回來,而現在迴流的很多,這和發展好壞無關。除非蘇北達到蘇南平均水準。那江蘇也太強了。

一句話蘇北城市規模不足以提供大量工作給本地農村年輕人。我認為蘇南城區的本地優質人口同樣在流失。只不過外來補充的更多。而蘇北外來人口不足以補充城區流失的優質人口。

就近年,蘇南對蘇北而言吸引的是大量具備購房能力的富農子女和具備知識技能優質人才。而普通操作工等底層工作反而不會有蘇北年輕人去,因為還不如在家門口。這也是為什麼蘇中地區人口外流緩解的原因。

其實並非流出多就一定發展差,年鑑顯示蘇北蘇中市區人口在迴流,蘇中揚州南通市區常駐人口在增加。並且這是在隔壁蘇南浙北城市大開發的情況下做到的。所以不能孤立的只看流動人口變化一個參數,而不考慮蘇北周邊環境,難道某些西部城市流入人口多就一定發展得比蘇北城市好?

導致蘇北人口流失的是早就形成的黃金京滬線,而非短期的發展。這是一個積累漸進的過程,且無法改變。除非蘇北出一個副省,平均水平接近蘇南,顯然這不太可能。

蘇南的規模集聚效應註定了這個結果,一個滬寧線就卡死了。不能因為流入人口少就說發展不好。如果蘇北常駐人口大量增加,要麼蘇南發生大變故,要麼江蘇徹底甩開廣東。江蘇這個省要好好發展和重視,兩個副省都少了。

什麼原因導致蘇北人口流失?2000到2010正是蘇南城市化擴張最厲害的時期,蘇北落後地區製造業還未起步,連雲港灌南2000年的農業產值還比工業多。人口大量流失是符合規律的。蘇北發展的同時並不能延緩大量人口流失,別忘了有優勢巨大的蘇南板塊,並且還有優勢更大的頂級城市上海。

對此觀點你有異議嗎?


沙漏遺愛

是什麼原因導致蘇北人口流失,我來說兩句,蘇北在十多年前有的鄉鎮經濟不發達,江蘇省政府提出蘇南帶動蘇北齊步發展,帶動一部分先富起來。在蘇北濱海,沭陽,連雲港,阜寧等大多縣鄉一部人到蘇南按排工作,政府牽頭誰原意到蘇南工作牽線搭橋,所以好大一批人外流到蘇南定居工作,或搞第三產業。



人口流失如蘇北鹽城人,阜寧人較多,常州濱海,沭陽,泗陽人較多,象上海射陽人較多,還有常熟,江陰,無錫都有蘇北人的身影,親幫親,鄰幫鄰,一批一批蘇北流失到全國各大城市打工,工作。蘇北人不甘落後,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最美的財富。

人往高處走,水住低處流,蘇北的廠少,工資待遇遠遠趕不上蘇南或其它城市,一般工資都在三千五左右,有的還很低。


我是蘇北射陽人,前幾年在常州地板城武進區工作十多年,看到外面很多蘇北人。一個地方大多數都是住—道人,其本情況我非常瞭解。

目前我回到了蘇北家鄉。其實近幾年蘇北變化挺大。說良心話。外面再好,不如家裡好,出外為了掙錢,還是家裡人熱情,我愛家鄉,我更愛生我養我的蘇北射陽。少小離家老大回,蘇北是我的根。圖片來於網絡。


有緣人153832681

其實,你這種提法有失偏頗。蘇北,指徐州,宿遷,連雲港,淮安,鹽城五市。前幾年,蘇北人口流失現象比較嚴重,可這幾年,蘇北經濟發展迅猛,蘇北這片熱土,蒸蒸日上,與蘇南差距在縮小。人口流失減少,很多當年外流人口都回流,返鄉創業了!徐州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吸引周邊安徽,河南,山東人來徐創業,連雲港,歐亞大陸橋的東橋頭堡,這幾年發展很快,宿遷,江蘇十三妹,正茁壯成長,淮安,鹽城,也敢為人先,這幾年經濟發展迅猛,交通設施改善,鐵路網絡交織。整個蘇北五市你追我趕,熱火朝天!


無奈125387125

蘇北要增加人口,可因當前實業不夠景氣,人口非但不增,反而更減。而減的都是青壯年勞動力。在這比較特殊的情況下,是不是可以換個思路,主要發展服務業,重點服務對象是外地老年人。有離退休金的老人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沒有就業之慮。相反只要服務條件好,服務質量高,他們就會長時間住在這地方,為當地經濟帶來活力。就拿鹽城來說,一百多年來去江南安家的,約有二、三百萬人,其中離退休的老人懷念家鄉。如果家鄉對老人的服務條件好和醫療條件好,相信許多老人樂意回家鄉常住或短住的。家鄉通過發展服務業,還可以發展旅遊業,成為良性互動。如果對此能夠持之以恆,會對蘇北的經濟產生可觀的效益。


周天13568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長三角城市群和蘇北的經濟發展,好像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區別。

故鄉這個詞對老一輩人有著情懷,新一代的年輕人,已經不把背井離鄉當回事了。


尋常看不見偶爾才崢嶸

這個不難理解,每個地方都存在人口流失問題,最嚴重應該是廣州吧,本地人口並不多大多為流動人口。國家富裕了強大了,各個省份各個地區都在扶貧攻堅,巨大的招商引資優惠力度讓漂泊外地人有了強烈的回鄉創業想法,或者遷廠回去。家鄉有工廠了在外漂泊的打工者自然而然也回去了。


定製各種彈簧

應該是人才流失,比較恰當一點。我是淮陰高埝人,說說我的觀點:首先是地方小,工業不發達,年輕人就業比較難。再說了,工資低,但曰常消開支卻不比大城市低,除了房便宜,其他都差不多。年輕人消費多,在蘇北這邊城市賺錢,很可能不夠消費。其次,這些地方人際關係是最主要的,你家如果有親戚是做官,或者是企業單位有點臉面的,那你有點文憑,肯定能爬上去。記住,淮安永遠不缺人才,缺的是關係。你雖然大學本科,沒關係門路,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逃往大城市。當然,也不能一抹黑,也有不少年輕人覺得地方小,自己的才華得不充施展。天高任鳥飛,最後決定逃往大城市。


張海雲17

蘇北教育發達,考上大學的年輕人多,但是工業企業不多,留在家鄉進事業編制考公務員的有一部分,大多數大學生留在上海南京蘇州發展,但是打算回老家養老的不少,畢竟家鄉環境好風景好生活舒適。


weilchen

黃淮海地區是工資待遇的盆地,北邊到環渤海灣一帶,往南是長三角地帶。付出同樣的腦力勞動、體力勞動,在黃淮海地區勞動收入明顯被壓榨的低很多,很多單位還不給簽訂合同,不給繳納社會保險。很多人都吃過虧。畢業後趁年輕,很多人都想辦法謀高就了。古語亦言,樹挪死人挪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