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捷列夫和他的元素週期律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俄羅斯科學家,發現化學元素的週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發現元素週期律的是紐蘭茲,門捷列夫是後來經過總結,改進得出現在使用的元素週期律的),依照原子量,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週期表,並據以預見了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1907年2月2日,這位享有世界盛譽的俄國化學家因心肌梗塞與世長辭,那一天距離他的73歲生日只有五天。他的名著、伴隨著元素週期律而誕生的《化學原理》,在十九世紀後期和二十世紀初,被國際化學界公認為標準著作,前後共出了八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學家。

門捷列夫和他的元素週期律

門捷列夫

門捷列夫對化學這一學科發展最大貢獻在於發現了化學元素週期律。他在批判地繼承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對大量實驗事實進行了訂正、分析和概括,總結出這樣一條規律:元素(以及由它所形成的單質和化合物)的性質隨著原子量(現根據國家標準稱為相對原子質量)的遞增而呈週期性的變化,既元素週期律。他根據元素週期律編制了第一個元素週期表,把已經發現的63種元素全部列入表裡,從而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統化的任務。他還在表中留下空位,預言了類似硼、鋁、硅的未知元素(門捷列夫叫它類硼、類鋁和類硅,即以後發現的鈧、鎵、鍺)的性質,並指出當時測定的某些元素原子量的數值有錯誤。而他在週期表中也沒有機械地完全按照原子量數值的順序排列。若干年後,他的預言都得到了證實。門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學界的震動。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就把元素週期律和週期表稱為門捷列夫元素週期律和門捷列夫元素週期表。

攀登科學高峰的路,是一條艱苦而又曲折的路。門捷列夫在這條路上,也是吃盡了苦頭。當他擔任化學副教授以後,負責講授《化學基礎》課。在理論化學裡應該指出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間有什麼異同和存在什麼內部聯繫?新的元素應該怎樣去發現?這些問題,當時的化學界正處在探索階段。近五十多年來,各國的化學家們,為了打開這秘密的大門,進行了頑強的努力。雖然有些化學家如德貝萊納和紐蘭茲在一定深度和不同角度客觀地敘述了元素間的某些聯繫,但由於他們沒有把所有元素作為整體來概括,所以沒有找到元素的正確分類原則。年輕的學者門捷列夫也毫無畏懼地衝進了這個領域,開始了艱難的探索工作。

他不分晝夜地研究著,探求元素的化學特性和它們的一般的原子特性,然後將每個元素記在一張小紙卡上。他企圖在元素全部的複雜的特性裡,捕捉元素的共同性。但他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可他不屈服,不灰心,堅持幹下去。

門捷列夫和他的元素週期律

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他又走出實驗室,開始出外考察和整理收集資料。1859年,他去德國海德爾堡進行科學深造。兩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了物理化學,使他探索元素間內在聯繫的基礎更紮實了。1862年,他對巴庫油田進行了考察,對液體進行了深入研究,重測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使他對元素的特性有了深刻的瞭解。1867年,他借應邀參加在法國舉行的世界工業展覽俄羅斯陳列館工作的機會,參觀和考察了法國、德國、比利時的許多化工廠、實驗室,大開眼界,豐富了知識。這些實踐活動,不僅增長了他認識自然的才幹,而且對他發現元素週期律奠定了基礎。門捷列夫又返回實驗室,繼續研究他的紙卡。他把重新測定過的原子量的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依次排列起來。他發現性質相似的元素,它們的原子量並不相近;相反,有些性質不同的元素,它們的原子量反而相近。他緊緊抓住元素的原子量與性質之間的相互關係,不停地研究著。他的腦子因過度緊張,而經常昏眩。但是,他的心血並沒有白費,在1869年2月19日,他終於發現了元素週期律。他的週期律說明:簡單物體的性質,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形式和性質,都和元素原子量的大小有周期性的依賴關係。門捷列夫在排列元素表的過程中,又大膽指出,當時一些公認的原子量不準確。如那時金的原子量公認為196.2,按此在元素表中,金應排在鋨、銥、鉑的前面,因為它們被公認的原子量分別為198.6、196.7、196.7,而門捷列夫堅定地認為金應排列在這三種元素的後面,原子量都應重新測定。大家重測的結果,鋨為190.9、銥為193.1、鉑為195.2,而金是197.2。實踐證實了門捷列夫的論斷,也證明了週期律的正確性

在門捷列夫編制的週期表中,還留有很多空格,這些空格應由尚未發現的元素來填滿。門捷列夫從理論上計算出這些尚未發現的元素的最重要性質,斷定它們介於鄰近元素的性質之間。例如,在鋅與砷之間的兩個空格中,他預言這兩個未知元素的性質分別為類鋁和類硅。就在他預言後的四年,法國化學家布阿勃朗用光譜分析法,從門鋅礦中發現了鎵。實驗證明,鎵的性質非常像鋁,也就是門捷列夫預言的類鋁。鎵的發現,具有重大的意義,它充分說明元素週期律是自然界的一條客觀規律;為以後元素的研究,新元素的探索,新物資、新材料的尋找,提供了一個可遵循的規律。元素週期律像重炮一樣,在世界上空轟響了!

門捷列夫和他的元素週期律

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週期律,在世界上留下了不朽的光榮,人們給他以很高的評價。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曾經指出。“門捷列夫不自覺地應用黑格爾的量轉化為質的規律,完成了科學上的一個勳業,這個勳業可以和勒維烈計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軌道的勳業居於同等地位。”由於時代的侷限性,門捷列夫的元素週期律並不是完整無缺的。1894年稀有氣體氬的發現,對週期律是一次考驗和補充。1913年,英國物理學家莫塞萊在研究各種元素的倫琴射線波長與原子序數的關係後,證實原子序數在數量上等於原子核所帶的陽電荷,進而明確作為週期律的基礎不是原子量而是原子序數。在週期律指導下產生的原子結構學說,不僅賦予元素週期律以新的說明,並且進一步闡明瞭週期律的本質,把週期律這一自然法則放在更嚴格更科學的基礎上。元素週期律經過後人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在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鬥爭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門捷列夫沒能獲得諾貝爾獎應該是諾貝爾頒獎史上最令人震驚和遺憾的事情。這位俄國科學家,發現了化學元素的週期性,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週期表,並據以預見了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據諾貝爾檔案記載,諾貝爾獎委員會本已打算將1906年的化學獎頒給這位大師,但委員會其中一人最終將門捷列夫踢出了榜單。這位偉大的化學家於1907年去世。

門捷列夫和他的元素週期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