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美術實踐類博士不可取締

楊濤

【本期話題】美術實踐類博士

策劃:顏培大 李振偉

楊濤:美術實踐類博士不可取締

楊濤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西泠印社社員

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博士

美術實踐類博士不可取締

□楊濤

“書畫博士”古已有之,西晉時稱“書博士”,隋唐時稱“書學博士”,北宋時稱“書畫博士”,但這稱謂是指官職,而非學位。“書畫博士”作為學位的建制,是借鑑西方教育制度而出現的,具體時間是上世紀90年代以後的事,開始是書法博士,之後是繪畫方面的博士。

如今談到“書畫博士”的發展困境,作為此領域的博導,我有著自身的一些感受,我想這個困境更多的來自於“標準”的問題,具體反映在兩個方面。

楊濤:美術實踐類博士不可取締

楊濤 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136cm×34cm 2016年

其一是博導遴選的標準。博導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怎麼組織遴選?

理論類的博導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作為條件,並且理論類的評判標準經過長期積累,已相對成熟。做過論文的都知道,做某個領域研究,首先要了解該領域的研究現狀,進而才知道自己所要研究課題的意義,其結果無非是淺與深、尋常與突破的問題,因而它的標準相當清晰。

而實踐類博導的成果或水準該如何體現?寫字、畫畫能否算作成果,答案是可以的,關鍵是作品的水平如何衡量?尤其是書畫、篆刻類傳統藝術的踐行,很大程度上是意會的、感性的,標準較模糊,其中相對具體比較公允的,如對待傳統的態度——我們繼承了多少,出於種種因素,當下對傳統含義或其所涵蓋方面的理解可以說還是較為片面和薄弱的,以至於視局部為全部,視現象為本質的狀況時常發生;又如對創新體現在何處(與此相關的改良、融合、突破等話題持續了百年的探討,至今也懸而未決,因此尚處實驗嘗試階段)的理解上,也是眾說紛紜。儘管以上來自繼承與求新兩方面的考量可構成標準制定的基本條件已成共識,然而客觀上也難以實現,替代的更多是資歷、位置、聲名等方面的判斷作為主導。

誠然,實踐類書畫博導作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新生事物,以一代宗師的水準來要求,是不現實的,但基本的、核心的、儘管還有些模糊的評判標準還是要被確立下來。相信隨著各方面經驗的逐步積累和人才的大量湧現,博導的評審機制會得到完善,博導的遴選標準越來越明確,博導的隊伍也越來越名副其實。

楊濤:美術實踐類博士不可取締

楊濤 放鶴任人聯 136cm×34cm×2 2016年

其二是對於學生選拔的標準。

我的理解是本、碩、博不同階段的任務是有別的,本科階段是要對自己所從事的專業有全面的瞭解和踐行;碩士階段應該是培養獨立研究和創作的能力;博士階段應該找到屬於自己的研究和創作方向,深入其中成為該領域的學者和專家。然而,現狀並非如此,目前碩博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在承擔本科的任務,現在的碩士乃至博士問老師臨什麼範本,怎麼臨,臨得怎麼樣是常有的事,這顯然不符合碩博應具有的基礎水平。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首先,近十幾年來,各高校招生人數的急劇擴大趨勢及生員低齡化特徵,讓沒有準備好、缺乏審美判斷能力甚至還沒來得及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熱愛這一行,但文化成績相對不錯的考生紛紛進入,其結果是讀書期間漫無目的,畢業之後茫然不知所措,讀研讀博變成情急之下的首選,是一種改變窘境的方式。

其次,社會的諸多因素使然,典型的如就業難的現實,好的去處,門檻極高,碩士以下免談;又如北京應屆生留京的年紀要求,碩士27歲以下,博士35歲以下,北京是全國的文化中心、學子所向往的聖地,儘快讀完碩博一切才儘有可能。當低齡化的學子們遇到厚重綿久的傳統時,一個需要時間錘鍊和檢驗的專業,剩下的便是無可奈何和急功近利,碩士、博士的晉級不是變成越來越深入的研究模式,而是其它利益的驅使模式。

再者,優秀的學生不是沒有,也許藝術家的思維和語言的學習是不兼容的兩個系統,我們遴選制度裡的一項外語要求,將很多有思想有能力的學生拒之門外,這是非常可惜的。總之,林林總總的諸多因素讓博士的遴選工作陷入窘境,為了招生名額不浪費,只能降低門檻、標準俯身以求。

楊濤:美術實踐類博士不可取締

楊濤 辛棄疾·賀新郎 49cm×36cm 2016年

儘管當下“書畫博士”建制的發展遇到瓶頸,但我卻不主張取締。

楊濤:美術實踐類博士不可取締

楊濤 玉壺買春,飲之太和 篆刻

縱觀中國藝術史,最經典、最具啟示作用的理論一定出自於最偉大的踐行者,離開實踐的理論,只能是華麗文辭漫無邊際的堆砌,是空洞與虛無。

因此,面對中國歷史上浩瀚的書畫史論,沒法讓學生逐字逐篇加以研究,我的建議是應該去研究那些創作最好的人的理論,用這些理論去檢驗他們的作品,佐證他們言行的一致性,進而指導自己的研究與實踐。我們不能厚古薄今,前人言論之中也有口是心非、言不由衷的成分,並且古今都有一些看似高深莫測、行雲流水的理論,其實毫無任何指導意義,無非隔靴搔癢、東拼西湊,因而就有說甲者,易之以名則亦適用乙者的狀況發生,究其緣由,缺少乃至毫無實踐的經歷支撐使然。

就書法而言,我們歷史上經典的理論,毫無疑問地是出自王羲之、孫過庭、蘇軾、米芾、趙孟頫、董其昌等人那裡,儘管有些只是切身體悟的隻言片語,卻勝過千言萬語的長篇大論。的確,我們在理解書法專有術語如錐畫沙、屋漏痕、折釵股等時,唯有實踐過並且有所體悟者才能洞悉其間奧妙所在;我們在研究書體流變、體勢風貌等本體問題時,也只有切身體會過,才能搞清其內在的規律並對未來的發展提出有力的判斷。

楊濤:美術實踐類博士不可取締

楊濤 陸游·醉後草書歌詩戲作 248cm×129cm 2015年

儘管古代成功書畫家的經歷大多與院校教育無關(古時也有類似機構,因此有的也有關聯),但今非昔比,傳統文化的學習已失去了彼時的環境,我們已無法回到從前。

我也認為人才的產生無關乎學位的高低,給人類的精神與物質帶來巨大提升的諸多貢獻者也與學歷無關,可也不得不承認,無論門類、師資、信息、設施還是研究所處的前沿位置,高校無可置疑也不可替代的是當下教育和人才培養的絕對主力,本、碩、博逐級而上的學制建立本身沒問題也沒有錯,它無非是讓有志於斯的學子多一份安寧、多一份優待,少一些干擾去集中精力完成對國家對自身有意義的事罷了。

事實上,當今藝壇執牛耳者及中堅力量絕大多數都是當時條件下最高學歷的獲取者,他們中幾人和高等教育無關?

此外,書畫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眾多學科之一,面對本、碩、博學制完備的其它學科,如果所有實踐博士包括舞蹈、音樂、美術類等一起被取締,勢必造成理論與實踐的分別以待,在社會評判價值系統中,實踐者明顯的、也會始終處於弱勢;如果僅僅取締書畫類,是我們行業低人一等嗎?對從事傳統藝術研究創作的學子公平嗎?且不說是否對得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即便面對現實,真才實學固然重要,但你沒博士學位你在北京乃至全國高校、研究機構找工作試試?你說你比碩、博強,誰能不拘一格降人才呢?即便此環節僥倖通過,往後的一系列都要在不公正的評判中持續,職稱、職位、待遇、機遇等等,被動局面讓這行從業者情何以堪!雖說之至此已近功利,然書畫行業地位的降低與阻礙創作繁榮發展的事態卻可預見。

楊濤:美術實踐類博士不可取締

楊濤 幕前垂令聯 138cm×35cm×2 2016年

目前,對於美術實踐類博士有要求取締的聲音,可以理解,因為這是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聲音。如果我們弄清其中問題所在,逐步解決,對這一學科的未來,我寄予無限的期望,畢竟,這個學科的發展一定要先自於實踐者的努力突破,再有新的理論總結,如此反覆不止。■

查看更多藝術資訊請下載中國美術報網APP

中國美術報網網址:http://www.zgmsbweb.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