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

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

文/何初见


01


年初,公司附近新开的一家健身会所搞促销,一年费用1700元,无限次,瑜伽、器械随便选。看上去很划算,是不是?于是办公室里很多人都办了年卡。

确实很划算。但这只能针对健身会所而言。

半年过去了,那么多办卡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坚持每天都去锻炼,一个星期能去三次的人都少之又少,更有甚者,可能半年也就去过三次。对这种靠人流量来赚钱的健身会所来说,是不是这样的会员越多越划算?

很多人办了年卡却很少去锻炼,因此每当想起年初的健身计划,都有点愧疚。可是,一想到每次炼完后好几天都会浑身酸痛,就控制不住自己要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吹着空调,聊着八卦;一想到要配合锻炼计划进行饮食控制,就禁不住美食的诱惑不可思议地猛吃。像是一想到锻炼,就消耗了很多卡路里,需要赶紧补偿一下能量损耗一样。

就这样,控制不住自己,成了每个人的口头禅。

不止是锻炼,在生活中,人们对很多事情都容易失控,包括拖延、逃避、情绪崩溃等脱离自我既定目标或标准的情况都属于失控范畴。

我们发现,越容易失控的人,越关注失控本身,结果反而加速了失控的频次和力度, 从而让人难以自拔、焦灼不安。

02


《自控力》这本书里,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铁路工人,原本是一个深受同事尊敬、朋友爱戴、家人喜欢的人。可是,有一天下午,改变他命运的事故出现了,一根钢筋刺穿他的脸颊和头骨,然后带着他的部分大脑灰质飞身落地。其惨状不忍目睹。幸运的是,这名工人竟然神奇地活了下来,而且很快痊愈,并再次回到原来的工作和生活中。

一切好像都没有变。但其实一切都变了,这名工人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个人,他变得粗鲁而暴躁,还总想控制别人,极少顺从别人,“他的性情发生了180度大转变”。

为什么一个原本温和的人变得性情暴躁、失去耐心?其关键就在于那些被钢筋带走的大脑灰质。

大脑前额皮质的主要物质就是大脑灰质。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罗伯特·萨博斯基认为,现代人大脑里前额皮质的主要作用是让人选择做“更难的事”。如果坐在办公室里八卦比较容易,它就会督促你带上年卡走进健身房;如果暴饮暴食比较容易,它就会让你控制饮食,配合减重;如果拖延让你更加轻松,它就会让你打开电脑,马上行动。

下坡会比上坡容易,自我放纵会比自我控制容易,如果你总选择容易的事情去做,根据大脑原理,那是因为你的大脑灰质容量不够且缺乏锻炼的缘故。

03

没错,大脑灰质是可以进行锻炼的。神经学家研究发现,就像通过锻炼能增加肌肉一样,通过一定的训练,大脑中某些区域的密度会变大,会聚集更多的灰质。而灰质增多,去做“更难的事”的动力就更大,自控力会显著提高。

那么,什么是“更难的事”?人都有待着舒适区的本能,所以锻炼、控制饮食、避免拖延等都属于“更难的事”。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更难的事”就是挑战我们意志力的事。而意志力就是抑制冲动的能力,自我控制的关键就是抑制冲动。

做“更难的事”=挑战意志力=抑制冲动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

具体怎么做?我们可以结合大脑原理,进入自我控制程序。

001.拥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好像每个人都有,但是在关键时刻,往往冲动会将自我意识挤到看不见的角落里。就像科学家说的那样,大部分人做决定的时候就像开了自动挡,根本意识不到自己为什么做这个决定,也没有认真考虑过这样做的后果。

要想在关键时刻拥有自我意识,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凡事三思而后行。当你在办公室里要找到一个最舒服的坐姿开始八卦时,建议你有一秒钟的迟疑,在头脑中迅速过一下“八卦”和“锻炼”这两个词的含义;然后比较一下懒惰下去和站起来走出去的不同后果,以及当初办健身卡的初衷;最后,站起来,想想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

完成这三个步骤,其实你已经完成了从自我意识到自我认知的转变。随着“站起来”这个动作,你已经成功一大半。

002. 对自我需求的深度思考

这是对目标的再次确认。每个人做事都有原由,比如按计划锻炼是为了拥有好身材,合理饮食是为了保持健康,打败拖延症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些原由其实就是目标。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不受控的时候,可以先通过自我意识稳住自己,再通过深度思考目标将自己带入正途。

很多人的自我放逐往往不是因为乐行此事,而是忘记了目标,找不到自我控制的价值和意义。经过对自我需求的深度思考,我们会回归理性,牢记初心,有动力和毅力完成“更难的事”。

人类之所以能从动物界中胜出,自我控制能力是关键因素之一。而一个人若要想脱颖而出,也在于他能够以自我控制能力去践行自己的人生目标。

人生路上,不跑偏是一项必要的基本能力。


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