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近400萬人癌症新發!這樣做或許能躲過一劫,超過40歲要看

前不久,國家癌症中心發佈最新《中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報告》,報告中一些數據非常值得大家注意,一起來看一下。

全國惡性腫瘤估計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

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

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

4人因癌症而死亡

一年有近400萬人癌症新發!這樣做或許能躲過一劫,超過40歲要看

報告中指出,全國惡性腫瘤的發病人數較往年有所上升↑↑↑

前10名的癌症中佔到全部腫瘤死亡病例的83%左右,這意味著這些癌種將更應該是人們生活中的防治重點。

一年有近400萬人癌症新發!這樣做或許能躲過一劫,超過40歲要看

從發病年齡來看,在40歲之後癌症發病率快速升高,到80歲以後達到高峰。

這意味著40以後更需要樹立正確防癌意識,學習科學防癌手段。

一年有近400萬人癌症新發!這樣做或許能躲過一劫,超過40歲要看

一、測一測你是患癌高危人群嗎?

癌症在內的疾病一般是由內因(先天的遺傳體質)和外因(後天的生活環境、習慣、飲食結構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能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很大。

比如說抽菸和二手菸,有的人抽到八、九十歲也沒事,而有的老公抽菸,老婆反而患上了肺癌(吸了二手菸),因為他老婆天生有肺癌易感基因。

還比如有的人頓頓不離酒,經常喝的爛醉,一輩子也沒得肝病肝癌等,而有的人只是偶爾小酌,卻反而得了肝硬化或肝癌。

一年有近400萬人癌症新發!這樣做或許能躲過一劫,超過40歲要看

總結可知,由於基因不同,導致了每個人對各種癌症的易感程度不同。

二、天天說防癌,到底該怎麼防?

80%的癌症在發現時已是晚期,治癒率只有20%;而且癌症幾十種,每種預防的辦法都不一樣,真有點防不勝防。

你只有知道自己有什麼癌症的高風險,才有可能針對性地去預防,也就是說只有精準預防,效果才事半功倍。腫瘤基因檢測,就能讓你知道自己對各種癌症的易感程度,預知自己的患癌風險。

在美國,每年有800萬人在做基因檢測。美國癌症協會在權威期刊上發佈了《2017癌症統計》,其中顯示:過去20年,美國的癌症死亡率和發病率都持續下降,其中死亡率下降了25%,超過210萬人躲過了死神召喚。

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的死亡率的下降幅度達38%。這其中,基因檢測起了很大作用。

一年有近400萬人癌症新發!這樣做或許能躲過一劫,超過40歲要看

中美兩國發病率與死亡率對比情況

▲ 美國(左)明顯下降;中國(右)“在增長”

三、基因檢測是如何科學防癌的?

先了解下基因檢測的原理。我們的身體由細胞構成,可以這樣理解:基因是細胞各種活動的指揮官。如果基因發生了「故障」,細胞可能會發了瘋似地分裂,最終形成癌症。

多年研究發現,很多癌症與基因關係非常密切。比如當人有BRCA1基因突變時,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分別是50%~85%和15%~45%。

一年有近400萬人癌症新發!這樣做或許能躲過一劫,超過40歲要看

舉個經典例子:

美國知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通過基因檢測發現自己有BRCA1基因突變,醫生認為她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概率分別高達87%和50%,因此她進行了預防性的乳腺和卵巢切除,避免了命中之癌(當然對於一般人,不建議武斷地通過切除來防癌,需要全面評估)。

除此之外,當人有RET基因突變時,未來患上甲狀腺髓樣癌的可能性達到90%以上。因此在美國,對於攜帶這個基因突變的人建議在5週歲前切除甲狀腺。

再比如,科研發現57%的腫瘤患者都有P53基因突變。北京疾控中心已經啟動了對普通百姓的P53基因的大規模篩查。目前國內正規專業機構的基因檢測應用已經很成熟。

四、如果檢測出高風險,

該怎麼辦?

前面已經說過,癌症由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生活習慣共同作用而成。因此,有某個癌症基因的高風險首先意味著在相同環境下,他比別人更容易患這個癌症,但是如果根據風險來調整生活環境和習慣,反過來可以降低患癌概率。

比如檢測出有肺癌高風險,那麼首先絕對要戒菸、遠離二手菸、廚房油煙,家裡購置空氣淨化器,遇到霧霾天出門做好防護,多吃可以清肺潤肺的食物,做到這些患肺癌概率會降低。

一年有近400萬人癌症新發!這樣做或許能躲過一劫,超過40歲要看

調整生活習慣和加強針對性的體檢,就相當於給健康上了雙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