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古建築,究竟是文脈的再現,還是在製造“假古董”?

山西大同,2009年5月東城牆修復工程開工,歷時八年,全長7.24公里的明代古城牆修復完成。在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堂》的錄製現場,有位觀眾向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修復古建築、古城牆,究竟是歷史和文脈的再現,還是在製造“假古董”?

修復古建築,究竟是文脈的再現,還是在製造“假古董”?

仇保興說,國際上公認的《威尼斯憲章》對城市文化遺產的保護提出四大原則。

修復古建築,究竟是文脈的再現,還是在製造“假古董”?

修復古建築,究竟是文脈的再現,還是在製造“假古董”?

第一個原則是全真性,哪怕殘缺也要是真古蹟。

第二個就是整體性我們保護的不是古蹟自身,而是古蹟周邊所有的環境。要想探究未知的古蹟奧秘,只有把所有信息完整地保留,進行整體保護,未來有一天才能夠揭開謎底。

修復古建築,究竟是文脈的再現,還是在製造“假古董”?

修復古建築,究竟是文脈的再現,還是在製造“假古董”?

第三個是可鑑別性修復保護的這一段城牆,哪一段是老的,哪一段是新修的,必須清晰地分開,不能重疊在一起,特別是現代的跟古代的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後人如果發現可以有更好的材料去修補,就可以把修補的挖掉再重新進行修補,這也是《威尼斯憲章》中第四個原則可持續性

修復古建築,究竟是文脈的再現,還是在製造“假古董”?

但是《威尼斯憲章》是派生於古希臘為代表,古羅馬為傳承的石頭建築,它跟我們中國土木文化建築不一樣。木頭有可能會被燒掉或者因年代久遠爛掉了,後人在重建的時候,對建築的風格會做一些調整。

修復古建築,究竟是文脈的再現,還是在製造“假古董”?

土木建築本身就是一種對自然的尊重,一切來自於土地,再回到土地裡面,是最綠色、最節能、天人合一的整體宇宙觀指導下的建築形式,跟挑戰自然、征服自然、代表永恆精神的石頭建築是不一樣的,所以它的保護方式也不同。

在全真性原則上,就允許包容各個朝代的修補。

仇保興在《中國經濟大講堂》的演講中談到目前城市建設中遇到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城市千城一面,似曾相識,甚至像林芝這樣的高原城市,建設得很像對口援助那個城市的風格,因為林芝的現代化建築是對口援助城市的建築師、規劃師、設計團隊幫助建設的。

修復古建築,究竟是文脈的再現,還是在製造“假古董”?

仇保興認為

只有在尊重山水景觀,尊重周邊自然環境,尊重當地傳統文化的時候,我們的城市才是獨一無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