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法师:清明节这样祭祖,会让我们后代兴旺、人生顺利!

经历了冬至的蛰藏,立春的轻抚,雨水的浇灌,又是一年清明。

清明不仅是节气,也是我们祭祀祖宗的节日,但鲜有人知道清明节祭祖的真实意义和利益,这导致祭祖越来越走向形式。

清明节为什么要祭祖?我们又该如何有效祭祖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寂静法师有关于清明祭祖的开示吧!

1

清明节为什么要祭祖?

寂静法师:清明节这样祭祖,会让我们后代兴旺、人生顺利!

仁焕法师作词《生命之树》

生命就是一棵树,祖宗是树根,父母是树干,我们是树上的果子,我们和父母、祖宗是一个整体。

我们的健康,我们的事业都受到父母和祖宗的影响。我们虽然看不见祖宗,他们就好像树根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树根,但是树根却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提供营养。树根如果痛苦,这棵树肯定也不会好,果子也不会好。

所以清明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去祭祖呢?仅仅因为要去祖先的墓前扫扫灰尘,拔拔野草吗?我们买鲜花水果、燃香点烛供于祖先面前,就是为了作为摆设吗?

寂静法师:清明节这样祭祖,会让我们后代兴旺、人生顺利!

当然不是这样的。当你明白“心生则种种法生”,就会明白其实祭祖最重要的是你那颗心,不是鲜花水果,也不是那个纸钱。

心生,法就生;心没有生,法就不生。如果没有心,供再多的鲜花水果、烧再多纸钱也是白搭,最后走了一个形式。没有心,效果就会打折。所以,我们要以一颗虔诚的心、感恩祖宗的心去祭祖。

对于我们的孙子、重孙来说,我们就是老祖宗,所以我们现在的所做所为、水平高低、觉醒程度、功德大小,又会影响到后面的子孙。

寂静法师:清明节这样祭祖,会让我们后代兴旺、人生顺利!

人生的种种问题,都是因为缺了“孝”字,当我们的能量和祖宗的能量断开了链接,我们就无法传承父母祖宗的优秀品质。就像一棵树,没有雨露给它浇灌,终究会干枯。

我们的生命是个组合体,不仅有父母的血液,还有祖宗的精神在里面。我们不能创造什么,所有的财富都是父母祖宗的福报功德流经我们而已。

我们就像电灯,电站是父母祖宗诸佛菩萨的能量,我们要做的就是连接能量,做一个使用者,连上了,开关一开,就亮了。如果没有连接好,电灯就无法点亮。

所以我们要把整个生命投入进去,真心地去敬畏、感恩祖宗。从而建立起连接通道,接收来自祖辈的能量,这才是真正有效的祭祖。

寂静法师:清明节这样祭祖,会让我们后代兴旺、人生顺利!

2

如何有效祭祖

才能真正实现其超凡意义?

一、祭祖地点

1、在祖宗的坟前。

2、组织集体祭祖。若无法亲自前往祖宗坟前的,用黄纸制作各自的祖宗牌位放于供台。

二、祭祖流程

第一步,供养:香、灯烛、水果、鲜花、糕饼(勿用荤食、烟酒)。

第二步,礼拜:1、感恩祖宗恩德,感恩父母养育;2、忏悔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给祖宗丢脸、抹黑了;3、承诺以后做得更好,改变缺点,发扬优点,发愿光宗耀祖。

第三步,诵经:《心经》、念佛、念咒若干,若时间允许最好诵读《地藏王菩萨本愿经》一遍。

第四步,汇报:向祖宗汇报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各自跪下陈述,集体祭祖的,可在心里默述。

第五步,祈求:向祖宗表达自己的心愿(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一件什么样的事,希望达成什么目标),请求祖宗成就。

第六步,回向:祝福天下父母,亡者往生极乐世界,生者健康长寿。

这些清明祭祖扫墓的种种方式,就是要让我们对祖先产生一种感恩心和恭敬心,升华我们内在的精神。

有效地祭祖能使我们承接祖宗的福报和功德,是让我们后代兴旺、人生顺利的法宝!

寂静法师:清明节这样祭祖,会让我们后代兴旺、人生顺利!

曾经有人问寂静法师:

师父,我们的祖先已经过世很久了,为什么每一年的清明节,我们还要祭祖呢?

寂静法师说,生命就是一棵树,祖宗是树根,父母是树干,我们是树上的果子,我们和父母、祖宗是一个整体。

一棵树的花果再好都离不开根的成就,所谓根深叶茂。根肥,自然花果就美好;根弱,自然花果就瘦小;根朽,则死期将近矣。

要知道,根就是恩,恩就是根!大根就是大恩,大恩就是大根!忘恩就是忘本,报恩就是报根!

清明节,我们去祭念祖先,那是在连根养命。一个人未来的命运和成就,可以通过观察他报恩的成份来预知,就如观察植物的土和根来预知花果一样。

所以,清明节我们一定要祭祖,去感恩和承接祖先的恩德与力量。

而一个懂得报恩的人,未来的命运如何不好呢?

寂静法师:清明节这样祭祖,会让我们后代兴旺、人生顺利!

儒释道教育名言

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无量寿经》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 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师弟子义,义感自然,当相讯厚,视彼如己……师当如师,弟子当如弟子。勿相诽谤,含毒致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孝事父母,敬顺师长。《长阿含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道德经》

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事业无不成。(《长阿含经》卷十三)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道德经》

我不求王位,不求世财宝,心怀无上愿,愿成二足尊。 《僧伽吒经》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朱子家训》

一切善法以不放逸为根本。(《杂阿含经》)

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奉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善生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