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慢慢老去的——易學高人于波永(文帝)的感言

于波永(文帝)文

按語:此文乃好友于波永先生近日來蘇州講課時的感悟,徵得他同意,收錄於此,以饗大家。


物是人非事事休,人是慢慢老去的

蘇州,是一個江南才俊的棲息代表處。姑蘇自古就是煙雨閣樓,亭臺歌謝,代表一世繁華春秋如夢,渾然不覺已蔚然成人間天堂。

然而,大成若缺,平江花月夜的小橋流水,點絳唇的桂花陳釀,歲月已經偷天換日,換的是車流、人流、物流、資金流的現代快節奏。人頭攢動,鬧中取的不是安靜,是踟躇徘徊,不知所云。

生命是在時間上的舞蹈,而人生只是歷史長河裡的掙扎或者搖擺。蘇州評彈,評的是歷史,談的是人物。悲、怯、哀、悽、婉、怨、嘆,七字已更而概之。聽一曲黛玉葬花,幽怨已錯落有致,再聽一曲杜十娘,哀嘆也落殤閣樓,再聽一曲貞娘責備,再一曲姑蘇唱晚、金陵十三釵。而今的傳統,傳是傳了,統呢?統的是痛嗎?沒有點精神抖擻,沒有了魂魄力量嗎?為什麼非得哀嘆怨婉悽悲怯?失去了的不光光是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搖搖晃晃掉眼淚,丟的是民族文化的根魂。這是文化缺失的靡靡之音,文化自信何來?大成殿,就在平江中學裡矗立著,依稀彷彿然而失去的是大成的意義。

何為大成?大成為何要有缺?缺又是什麼?別怪我問題多。因為解不開的,終將逝去的青春再不會回來看我一眼,我豈能容下這輕解羅衫的機遇。大成若缺,是大勇若怯,大音希聲的根。若怯,不是怯,是像極了的怯。若缺不是缺,是像極了的缺。而如今,以缺為大成,就是以妄為常。缺什麼?缺少靈魂,而不缺乏技術、功夫、手段和表達方式。真缺乏安全感的文化,就是用固化的模式培養出解析為大道至簡的繁華。

請允許我用這麼高冷的面孔,因為我身體雖疲憊於天地南北,可我依然如故的愛你,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嘗試的用這樣童真般的話語,呼喚你出來,亮亮真相,也同時曬曬太陽吧。傳而不統,國而不學,如同天井,蓋上蓋子,就成了範圍天下之過而不能化成天下。這樣,若缺成了真缺表現出來的就是現在的禮之薄,亂之始;道之華,愚之始。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漫漫水悠悠。

除了哀嘆怨婉悽悲怯,還有思盼慮恐驚慟念,心之渺渺如煙,灝天如海,不僅僅是留下斑駁陸離的光影,還有尺納寸草春暉的光景。捕風捉影,後人恍惚,如同醉漢怨婦通通一詞,讓我心何所追憶?

2018.4.18 蘇州

人是慢慢老去的——易學高人于波永(文帝)的感言

于波永(文帝)

出身書香世家,祖父於洪起是近代革命家、民國時期政治家和書法家,祖上於梓林、於桐林、於瑤林等歷任清朝翰林大學士,尚書中郎等官職。

1995年,于波永以當年最高分考入北京服裝學院,主修精細化工專業。在校期間,他開始學習《孫子兵法》《易經》《道德經》《三十六計》《黃帝內經》等,初步涉獵國學。

2006年,于波永先生進入美國賽默飛世爾公司。工作期間,于波永先生不斷加強自身知識儲備,分別於2009年和2012年獲得了中國人民大學國民經濟學碩士和山東大學易經研究院博士學位。

經過近20年的易經及國學研究。于波永先生於2015年創建了國學元和道三維知識體系,並於2016年初創建了北京清河堂文化有限公司,致力於國學教育傳承和發展。 元和道思想體系創始人。著有《元和道·知識體形成之路》、《元和道·理籍》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