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了解产能全国第二的陶瓷产区

福建在全国八大产区中,产能、产品质量仅次于广东,位居第二位。产量24.6亿平方米,产值613亿。2016年出口80亿左右。竞争对象主要是广东、山东产区。

福建产区发展现状与存在的短板

福建域内三大产区中泉州产区拥有规模企业202家(晋江156家、南安46家),生产线450条(晋江330条、南安120条);闽清产区规模企业39家,生产线54条;漳州生产企业15家,生产线48条;以及厦门一家3条生产线,罗源一家7条生产线(在建、投产2条)。共计生产企业258家,生产线556条。近年来,除漳州产区外,基本上没有新建生产线。

泉州是福建主产区,产量约占80%。在地理位置上,福建三大产区均具备海运优势,物流成本相对较低。在产业集中度上,泉州集群度最高。产业链也相对完善,产品品类、销售资源也最为丰富。

漳州作为新兴产区,主要是承接晋江陶企转移。可以说,漳州只是晋江企业新的生产基地,销售依然是在晋江。除大产能优势外,一旦漳州也实行煤改气,这个生产基地也就没有成本优势可言。届时,对于晋江还有生产线的企业来说,还分散了企业资源,增加管理成本。

从近年来市场形势变化对福建各产业的影响情况看,建陶产业相对于其它产业,应该说还是福建传统制造业中比较优质产业之一。由于该产业链条长,其带动作用不言而喻;而且从市场进入新常态以来,福建建陶是唯一没有发生倒闭跑路现象的产业。尤其是泉州产区期间还经历了全国第一个全面煤改气,企业仍然保持顽强的生命力。

但尽管如此,站在我国建陶产业全局看,福建产区也存在创新能力不强,品牌缺乏行业影响力,销售渠道单一等不足。严重阻碍了产业升级转型:

配套产业不强,制约竞争力提升

佛山、淄博产区,在陶瓷机械、原料供应、设计研发等以及相关的配套、信息中介等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基本形成了功能完善,规模庞大的完整产业链。相比以上两大产区,福建产区配套产业要落后得多。因此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发挥,导致企业研发成本高,新品推出滞后,存在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够强等不足。

批发销售,缺乏品牌影响力

建陶行业前三大产区中,广东地域品牌、行业品牌最为强势。早期有马可波罗、东鹏、金意陶、冠珠等一大批一线行业品牌。而且后续不断有新品牌诞生,像近年又有康拓、金丝玉玛、依诺、金尊玉等新品牌面市。强大的品牌阵营维系着佛山作为行业强势品牌、全国销售中心的前沿阵地。

山东淄博,因为贴牌商的涌入以及陶博会的举办,使得淄博得到了更多行业人的关注。加上为适应众多贴牌商对花色、釉面质量的要求,有力促进了色釉料、产品开发、展厅设计等配套企业的发展,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涌现出了金狮王、统一等一批知名品牌,带动了淄博地域品牌的形成。

其实,多年前,福建的外墙砖在行业中也有很高的影响力。作为全国外墙砖最大生产基地,有腾达、恒达、协进、协盛、豪山、信源等一大批外墙砖强势品牌,勇于在全国各地大型房地产竞标。由此形成了“要外墙砖到福建”的良好口碑。

事实上,由于近年来产业升级以及外墙砖市场萎缩,福建泉州企业逐渐向仿古砖进发。如今,福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仿古砖生产基地。但是,仿古砖目前还没有像外墙砖那样塑造出行业强势品牌,尤其是还延续了之前单一的批发销售模式,制约了仿古砖品牌的树立。

其实,福建作为最早切入仿古砖产区,也拥有一批像华泰、豪业、联兴、彩霸、茂兴等基础很扎实的仿古砖企业,可由于他们在行业知名度不高,还支撑不起产区在行业的影响力。

家族式管理模式,人才缺乏

创新能力不够强,品牌缺乏行业影响力,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除配套产业不够完善强势外,人才缺乏是最为重要因素。

然而,人才缺乏又与家族式管理模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大家都知道,家族式管理模式在创业初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企业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企业开始发展壮大后,依然过分依赖于传统家族管理来整合企业资源,就将会严重束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而目前,福建绝大部分陶企还处于家族式管理模式,尤其是泉州地区,由于地域文化的缘故,还依然存在排外思想。人才难以融入企业,又缺乏完善管理制度,自然难以引进、留住人才。企业没有新鲜血液输入,带来不了新思想、新思维,产品、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品牌打造等方面也就难以实现。

福建产区的自身优势

其实,福建产区也有不少其它产区所没有的优势。

运输

福建由于地处沿海,域内三大产区都具备海运成本相对较低优势。泉州产区离泉州港20多公里,离厦门港70多公里,闽清离福州马尾港100公里。漳州产区离厦门港也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严格来说,全国只有福建、广东、山东有辐射全国市场的运输能力。

销售

福建拥有一支强大的销售大军,控制全国60%市场销售量。在产品方面,福建外墙砖、仿古砖占全国最大产量,且外墙砖+仿古砖也是泉州企业经营上一大特色,产品配套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产品开发

作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港口,泉州留下了许多历史景观、信仰、民俗文化,以及庞大的石材市场,为仿古砖产品设计开发提供绝佳素材。

新品推广

有强大的销售资源支撑,新产品推出也就比其它产区更容易。因此,近年来泉州企业仿古砖、木纹砖、薄板、大板、现代仿古砖等新产品密集推出,有力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盈利水平提升。

在本土市场方面,晋江建陶专业市场与福建企业互促发展。众所周知,晋江市磁灶镇不仅是我国陶瓷重镇,也是我省专业市场最为发达的镇区。由于建陶发展历史的原因,使得磁灶镇内形成天工、海西、世华、阔兴、隆盛、东山等大型建陶专业市场。尤其是天工陶瓷城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品牌进入福建市场的重要窗口。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筑陶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镇化建设推进,以及绿色薄板产品的推广,二次装修的平均值也将逐年上升,给建陶市场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晋江建陶专业市场商家依托产区产品优势,以及福建消费市场潜力,一批批销售商在这里快速发展壮大。尤其是贴牌商,在占领福建市场的同时,不断拓展到全国各地建销售网点。造就了一大批年销售量数千万、上亿的品牌,成为福建企业重要销售力量。特别是泉州企业,为本地的销售商、贴牌商提供了强有力的产品支持,助力他们做大做强。商家带着市场信息以及销售量给企业带来了更多订单,双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由上可以看出,放大自身优势也是提升竞争力一个重要的方面:

煤改气先行优势

随着环保工作的深入,山东、广东、四川、江西等全国产区使用天然气已为时不远。接下来,各产区生产成本将会越来越接近。受此影响,这些后行区企业要花不少精力在煤改气这项工作上。福建泉州企业由于提前“交环保考卷”,迫使泉州企业提前转型,向节能薄板,高附加值仿古砖、木纹砖挺进。丰富的产品结构在市场竞争中,谋得先发优势。

环保重构赢得发展机遇

由于各产区的特色、发展阶段不一样,呈现出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各地借助环保加快了落后产能的淘汰,有的产区前途未卜,有的产区趁势而起,“生意红火”,环保使得我国建陶版图再次发生变化。

2016年以来,淄博产区产能发生重大调整,制定了“建陶行业精准转调实施方案”,减少108家企业,确定淄博产区只保留31家企业,60多条左右生产线。产能由原来12亿平方减少至2亿平方。

广东、福建、山东是我国前3大产区,只要其中之一产能发生重大变化,必将给全国市场造成影响。因此,淄博产能锐减,不少产区从中受益。尤其是泉州产区受益最为明显。因为淄博产区绝大部分客户是福建籍贴牌商,只要家乡企业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自然优先考虑把订单撤回来。因此,今年福建产区仿古砖迎来产销两旺的势头。

不仅淄博产区缩减产能,夹江产区也开始限制产能。夹江县政府在“十三五”期间,将陶瓷生产企业数量控制在50家左右,生产线100条。此外,河北、河南、湖南等产区受环保影响,也不同程度缩减产能。因此,在环保、市场新形势下,建陶行业将重构新版图,也再次给有准备的福建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由此,2017年泉州产区活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足,新品推出、品质提升不断加速。相继有宝达、丹豪、安泰、山川、源隆、力豪、国星、万兴等企业推出仿古砖升级版,低吸水木纹,以及强势进入800×1800×10(mm)大板、1000×1000(mm)、600×1200(mm)等大规格现代仿古砖等。

“一带一路”新机遇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在中国古陶瓷发展史和世界古陶瓷生产与贸易史上、世界航海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泉州先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重振“海丝”辉煌。泉州港口至今已开辟了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输航线,为泉州建陶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更多机会。

问题来了,如何补短板?

配套产业、专业人才短板,是导致区域品牌缺失,产品附加值低的关键所在。可认识这个短板后,谁来补、如何补?可以说,任何产业没有政府出台政策大力支持,产区大环境、地域品牌都难以形成。不论是接下来的智能制造,还是企业资源整合,都需要有政府的力量支持。家族企业过渡到制度完善、引进职业经理人管理,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产区配套如果不去促进也不可能自然形成。因此,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配套企业、人才到泉州产区发展,是解决当前产区短板最有效举措。

在聚集配套企业方面,在海西家具博览城或五金机电城设立建陶产业配套专区。入驻企业免租金,税费优惠,并且根据对行业的贡献、带动性情况,予以奖励。主要前期把大量配套企业引进来了,生意做好了,一切优惠政策奖励都不重要了。

在人才引进方面,鼓励企业通过模式创新吸引人才,对引进不同级别的人才给予不同的财政补助。尤其是对营销、策划、推广等方面人才政策上予以更多的倾斜。同时,为人才队伍营造交流学习环境,为留住人才创造条件。企业方面,也要立足于长远,把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企业发展之中,雇佣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

在孵化品牌方面,关键在思想上引导。当前,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培育企业品牌,建设地域品牌,对产区发展、产品附加值提升十分重要。政府重点工作是扶持一批基础好的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积极寻找适合自身品牌发展的定位和模式;发挥自身产品优势,依靠研发、技术、质量,从地域品牌逐步发展到行业品牌。

当然,鉴于当前福建泉州企业的现状,政府或联合有实力的相关配套企业,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也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策。政府在营造产区氛围方面发挥作用;合作方负责出方案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具体运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聚集配套企业、聚集人才,服务产区企业,这种模式即高效,也会减少企业投入。

有行业人士分析,目前泉州企业重点生产的仿古砖、木纹砖、薄板三大类产品,极有可能是未来市场的热销品。木纹砖逼真、防潮,适合各地区不同气候环境使用,还有使用寿命长、易保养、性价比高、装饰效果好等优点,因而受众多消费者喜爱。薄板、大板不仅更能够体现大气、整洁效果,同时也可随意切割、拼接,使设计师有了更多的创作想象空间。并且应用范围也在逐步向橱柜、台面等领域拓展。而仿古砖、现代仿古砖能够营造出文化品位,因而受到有追求的人群、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市场份额正在快速扩大。

但近年来,由于外墙砖市场萎缩以及利润下滑,福建泉州产区外墙砖企业逐渐转型生产仿古砖、木纹砖、薄板,并且以低价杀入市场。如果大家都以价格作为市场竞争力考量,整个产区价格水平就要往下走,三大类优势产品又得回到没有利润可图境地。因此,在三大类产品比较有影响力企业、品牌,除在产品质量上做到有区别外,还要从地域品牌上升到行业品牌,提升影响力脱离低价行列。

企业作为经营个体,对打造区域品牌作用比较有限,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扶持。如,南安宝达自去年引入技术精英团队以来,取得重大成果。从一定程度改变了一些行业人士对福建产区无品牌、产品便宜的认知,当地政府如能将其作为榜样加以勉励,或能对泉州企业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也为陶瓷企业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一个范本。

6月 26日,南安协进与宝达签约,加入宝达管理体系。至此,南安宝达、晋江宝达、南安协进三家公司进入集团化运营模式。营销、管理中心设在南安宝达,总部展厅也投入运营。

先来了解一下宝达规划设计的发展模式。南安宝达第一步是产品体系变革,产品定位意大利品质,高出福建价格,一改行业对福建没有高质产品的认知;第二步是整合关联企业生产资源,实施产销分离。让工厂、销售各自承担压力,使得各自能够做得更好、更专业。第三步是集团化发展,平台化运营。合作公司标准化集中采购,专线专窑生产,销售统一下单,分工协作,标准化管理。每个模块又独立运营,确保效益最大化。

生产上,为达到更专业的要求,通过整合三家企业生产资源,实现专窑专产。即南安宝达专窑生产大板、现代仿古、厚板;晋江宝达生产原边木纹、原边仿古;协进公司生产全系列薄板、常规仿古。至明年上半年,集团将有8条生产线专职生产双零吸水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