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袖清風梅貽琦

盛績久為文苑重 道徽猶系國人思

1889年,12月29日。

梅貽琦趕上了末班車,抓住這一年的尾巴,出生在天津。

兩個月前,在李大釗出生的當天,俄國知名文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逝世。

再往前4天,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黃岡。

再往前1月零1天,後來風靡全球的任天堂遊戲公司前身成立。

再往前5個月,希特勒和維特根斯坦在奧地利出生,當時埃菲爾鐵塔還沒滿月。

這一年,恰好也是光緒帝親政的第一年。

在那個時代,民國任何一位名滿天下的政治家、學者、教授、公知人物,都免不了有一些黑材料,譬如鐵拳無敵愛蘿莉,軍道殺拳周亞夫,八大胡同陳獨秀等等。

但唯有葉企孫與梅貽琦兩人,算得上是:生前無閒言,死後無謗語。

1904年考入南開中學後,家境貧寒的梅貽琦刻苦用功,四年後入保定高級學堂,並於1909年以第六名的成績考入庚子賠款首批留學生。

當時的同期生中,就有後來的中國物理學奠基人胡剛復等人。

1914年,他從美國伍斯特工學院畢業,專業是電機工程。

次年歸國後,梅貽琦在清華擔任物理講師,並開始暫代清華大學教務長,並於後來出國,負責監督清華留美學生。

1931年,梅貽琦正式出任清華大學校長。

在當時,大學校長可不像現在這麼好做。

學潮運動一浪接一浪,學生倒校長的情況比文革好不到哪去。

可梅貽琦這個校長硬是站得穩穩的,還獲得了全校師生的認可。

雖然他自己自嘲說:倒這個,倒那個,但誰也不願意倒黴(梅)。

他之所以能站得這麼穩,舉兩個小例子大概可以說明原因。

清華南遷昆明後和北大南開合併成為西南聯大。

有一期學生畢業,請梅貽琦來上最後一課。

上課時間是早上八點,但八點將至,梅校長仍然不見蹤影。

學生們紛紛覺得奇怪,因為這位梅校長執掌清華以來,從未聽說有過遲到的先例。

不一會,梅貽琦還是按時趕到教室,只是氣喘吁吁。

他喘了一會,這才道:早上我內人去辦事,請我幫她看糕點攤子,但是她事情辦不完,我就丟了攤子跑過來了。不過今天的生意真不錯呢,買糕的人特別多。

他笑著說完這番話,便開始準備上課,可下面坐著的學生們都已感慨萬分。

因為梅貽琦身為清華校長,本來是享受一系列待遇,可以領到很多補貼的。

但他上任伊始,就下令廢除一切校長特權和補貼,因此為了補貼家用,唯有讓夫人擺攤賣糕點“定勝糕”!

在北京時,有一次學生們搞運動,扣了軍隊的人,當晚部隊就會來學校要人,還會要求交出鬧事的學生和住宿名單。

當時幾位校高層開會,七嘴八舌就是說不出個方法,梅貽琦則只是沉默不語。

他的寡言是出了名的,而且主張凡事不必多說,但當力行而已。

是以陳寅恪也說:倘若一個政府的指令能如梅貽琦的話一樣少而嚴謹,那就是一個最理想的政府了。

等到眾人說不出個所以然後,便紛紛請求校長表態,梅貽琦亦只是說了一句:我在想,要阻止他們來是不可能的了,我們要想的是如減少騷亂,把影響最小化。

於是當晚部隊來要人和名單時,梅貽琦把去年的住宿名單給了他們。

當晚部隊抓走了20名學生。

次日梅貽琦召開學生集會,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和想法,希望學生們亦能理解和信任他。

這之前及以後,無論什麼原因什麼事情,梅貽琦都會主動交涉,給予學生保釋,亦絕不干涉學生集會等事情。

在梅貽琦數十年的社會交往中,沒有任何人說得出他的黑材料和負面新聞。

所有人對他的評價不外乎十六個字:

一言九鼎,一諾千金。溫文爾雅,至誠君子。

這樣的梅校長,想必也不會有人願意去倒,能夠去倒。

在當時的清華校園及後來的西南聯大里,梅貽琦從未因政治原因開除任何人。

學校師生可謂是包羅萬有,各方勢力混雜,而這樣的清華園,也孕育出多位政見、思想、學術各有不同的大師和人物。

在他執掌清華以前,清華在中國眾多高校中並不顯眼,在他執掌清華以後,清華一躍成為國內頂尖的學府。

但這樣的成績他一直不以為傲,他說:所謂校長,就是給教授們拉板凳,端茶水的。

言下之意,清華之所以成為頂尖學府,全靠各大系主任和教授領導有方。

但大家都知道,清華可以沒有陳寅恪、趙元任、王國維、梁啟超,但不能沒有梅貽琦。

後來去了臺灣,他也謝絕為官,依然為教育事業奔走,籌備“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即今天的臺灣清華大學。

其實如今看來,不是清華在哪,梅貽琦就在哪,而是梅貽琦在哪,清華就在哪。

隨之而去的,或許不僅僅是一縷君子之魂,但他為清華建立起來的“校格”,為清華學子豎起來的楷模形象,永遠存在於那個年代走出來的清華學子身上。

這也是一個教育家,能夠為教育留下的最寶貴的東西。

1948年底,北京解放,眾學者教授等收到通知去機場坐飛機南下。

胡適等人是第一批走的,而第一批名單裡沒有梅貽琦。

當然,不在第一批名單裡的人很多,這些人坐不住了,生怕走不掉,著急罵孃的人都有。

唯有梅貽琦淡然自若,在這一群火燒屁股的螞蟻中間,他彷彿自帶一種降溫效果。

在昆明時防空警報拉響,他亦是安然徐行,毫不慌張。

他這個人似乎永遠都是這樣。

尾聲

(關於梅貽琦婚事及嚴氏私塾和韓家姐妹的一些紀要)

從1919年和韓家五小姐韓詠華成婚後,梅貽琦也算完成了三十而立的目標。

韓詠華是天津“韓家五姐妹”之一,祖籍安徽,韓家是天津八大家之一。

韓詠華家中兄弟姐妹九人,早夭兩人。梅貽琦家中堂兄弟姐妹十人,家道中落,但梅貽琦的父親堅持要讓孩子們有書讀。

因此梅貽琦少年時便入南開讀書,並追隨嚴範孫先生左右,這位老先生一生幫人無數,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資助周恩來留學,這個事情,將來我們再說。

嚴範孫開設嚴氏家塾後,開闢女塾,京津望族大多送子女前來就學,韓詠華也正是在這認識了梅貽琦。

韓詠華的大姐韓俊華與天津“茶葉李”李家的李蓮普成親,李蓮普赴日學習印刷後,歸國於財政部印刷廠工作。

四姐韓昇華與羅素高足,北大教授傅銅結婚。

韓詠華與韓昇華差兩歲,相貌極為相似。

但兩位姐姐婚事很順利,到了韓詠華這,卻有了波折(雖然韓詠華結婚比韓昇華早)。

原來韓詠華的父親不喜歡梅貽琦,要求女兒不理他。

梅貽琦第一封信寄來後沒有迴音,便寫第二封信給韓詠華的同學,請其代為轉交。

梅貽琦將這封信給父親看,韓父卻笑道:好文章。

這才允了婚事。

兩人訂婚後,韓詠華的同學聽說,還專程對韓詠華道:這梅貽琦沉默寡言,不愛說話哦。

韓詠華笑道:豁出去吧,他說多少是多少。

六妹韓恂華與鄧穎超是校友,後來也正是她居中牽線,衛立煌將軍才得以結束海外漂泊的生涯,回到祖國。

至於衛立煌將軍為什麼會讓韓恂華牽線?

因為衛立煌是韓恂華的妹夫,娶了韓家最小的女兒,當年的北大校花韓權華。

至於這位校花的成名,主要還是因為她在校期間被一個已婚教授追求,一怒之下公開了這個教授的行徑,導致該教授被撤職的風波。

在梅貽琦與韓詠華的多年婚姻生活中,韓詠華本人都無法找到梅貽琦不好的地方,包括在對孩子的教育上。

有人指出梅貽琦的一個不好——他愛喝酒,而且酒量非常好。

當然,酒量再好的人,也有喝醉的時候。

但是根據清華第五大教授李濟的回憶:同時代的人裡,喝醉了以後不發酒瘋,還能保持儀態的,我只見過梅校長一人!

好酒之徒多矣,能醉而不亂者幾何?

到昆明成立聯大後,我們也說了,日子不好過,韓詠華只得製作糕點擺攤販賣。

後來她和其他幾位教授的夫人做的糕點有了名頭,就被梅貽琦等人定名叫“定勝糕”,取意抗戰定勝。

而梅貽琦的兒女,也被梅貽琦送上戰場。

梅貽琦晚年確診得了癌症以後,因為家無積蓄,於是清華學子為其募捐數十萬,梅貽琦看到募捐記錄後,默然半晌,接著流淚不已。

而我總是在想,他這一哭,究竟在哭什麼呢?

梅貽琦年表略(附於潘光旦篇)

清風常伴文章在 華氣自隨斯人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