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綻放,絢爛迷人;櫻花飛舞,如夢如幻。在廣州、長沙、成都、武漢、北京、大連……從南到北,賞櫻花已成為人們迎接春天的一件盛事。
櫻花並非“舶來品”,而是起源於中國,賞櫻花也是中國傳統,唐朝時便有賞櫻花的習慣,大詩人劉禹錫也曾寫詩讚道:“櫻桃千葉枝,照耀如雪天”。後來,櫻花漸漸傳入了日本,觀賞櫻花也成為日本的重要習俗。
櫻花起源於中國
對於櫻花起源的爭論,中國櫻花產業協會執行主席何宗儒表示,作為櫻花之國的日本原來是沒有櫻花的,據日本權威的櫻花專著《櫻大鑒》記載,日本櫻花原產於中國喜馬拉雅山脈,人工栽培後,這一物種逐步傳入長江流域、西南地區以及臺灣島,中國櫻花在唐朝時期傳到日本。櫻花起源於中國,事實俱在,證據確鑿,毫無爭論下去的必要。
早在2500多年前的東周時期,《禮記·月令》已有關於櫻桃的記載,“仲夏之月,天子饈以含桃,先薦寢廟”。秦漢時期 ,櫻花栽培應用於宮苑之中。至漢唐,櫻花已普遍出現在私家庭園。盛唐時期,已流行“櫻花節”,出遊賞櫻已成為百姓的幸福生活方式。
由此可見,櫻花在“留洋”前就早已在神州大地大顯風采。據有關史料記載,我國不但是世界公認的“園藝花卉大國”,同時,也是世界上野生櫻花類觀賞植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見到櫻花,悠然愜意,一句“小園新種紅櫻樹,閒繞花枝便當遊”引無數遊人墨客競折腰。櫻花盛放帶來豔麗春日,令詩人無比喜悅。盛唐時期,眾國來朝,日本深慕中華文化之璀璨,櫻花的種植及鑑賞,也就在這個時期隨著建築、服飾、茶道、劍道等一併被日本使者帶回了東瀛扶桑。
櫻花名如何來
那麼,櫻花之所以被稱之為櫻花,它的名稱來歷又是怎樣的呢?在四川閬中古城,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唐代滕王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唐高宗李治之叔,從小即萬分受寵。高宗調露元年(公元679年),李元嬰由壽州刺史調隆州(即今日之閬中)任刺史。為免遭皇帝忌恨,聰明的滕王李元嬰並沒有選擇什麼“勵精圖治”或是“收買民心”,而是“縱情”山水,“盡情”享樂。據《輿地紀勝》記載,他一到閬中,就以“衙役卑陋”為名,大修宮殿高樓,稱“閬苑”,又在閬中玉臺山廣種花木、建玉臺觀和滕王亭。在閬中五年,竟樂而不歸長安。《新唐書》記載,滕王貶到閬中仍不遵守法度,且更加“放肆”。其錄事參軍裴韋勸諫他,話沒說完他便打。一次,高宗大賞親王,賞給各位親王綵綢五百匹,卻只賞給滕王兩車麻繩。高宗說:滕王錢帛已很多,不需要賞賜,兩車麻繩讓他做穿錢的繩子。隨著高宗、滕王故去,閬中百姓終於知道了這位放蕩不羈的皇室成員心中的苦悶——想要造福一方卻又擔心遭來殺身之禍。後世很多史家認為,滕王這些行為都是他在皇位爭奪漩渦中採取的“韜晦之計”,使人們認為他對皇權不感興趣,從而躲過了李世民、李治對他的注意,成功地保全了自己。而李元嬰還有一手花蝴蝶的高超技藝,形成了 “滕派蝶畫”,漸成自家體系,他畫過許多蝴蝶圖,最有名的一幅是《百蝶圖》,並從此在畫壇留下了“滕派蝶畫”的美名。蝴蝶的技法也極為細緻、工整,諸凡蝶須、蝶眼、蝶足、蝶翅紋理畢現、線條流暢,蝴蝶的舉止形態,如動、止、飛、戀、吸飲、啜粉,無不逼真又各異其趣,故有:“滕王蝴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的讚譽。為了紀念滕王,閬中百姓取其名中“嬰”字為他在玉臺山所種的花樹命名,即為櫻花,這就是櫻花命名的由來。(來源|四川新聞網 作者|劉輝)
閱讀更多 讀者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