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說,我為什麼要借錢給你?

你說說,我為什麼要借錢給你?

前言:

你值多少錢,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你能借到多少錢來衡量,即你在放貸人眼中可信賴的負債額。可借貸考察的標準是什麼?我們如何借力這些標準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自帶借貸屬性的流動銀行呢?

希望本篇能有助於你提高自己的身價,並能借到更多金額的錢、更長使用時間的錢、更低成本費用的錢。助貸網(www.zhudai.com)

1借錢也有鄙視鏈

對個人來說,借錢的主要渠道有:銀行、網貸、親友、民間借貸。

銀行:金額大、成本低、使用時間長,缺點是要求較高,要麼有抵/質押物、要麼對借款人的職業/行業有較高要求。

網貸:操作便捷、一部手機就能隨時隨地的借錢還錢,缺點是金額較少(一般5萬以內,超過10萬額度的極少),費用稍高。

親友:這個既考驗運氣(是否碰到有錢的親友)、又考驗情商(如何八面玲瓏贏得親友信任),存在不確定性。

民間借貸:金額大、借款便捷,缺點是費用太高(年化18%較為普遍,年化24%也很正常),一般用不起,只能作為短期週轉,如銀行倒貸的過橋資金等。

到處借民間的錢(主要指陌生人的)、拆東牆補西牆的,較難在親友那裡借到錢(熟人間的民間借貸)——這高成本的錢都長期使用,說明窟窿太大,知根知底的親友會擔心資金安全。

有多筆、小額網絡貸款或近期網貸查詢徵信記錄較多的,較難在銀行那裡借到錢(跟民間借貸不同的是,網貸和銀行貸款都上央行的徵信系統,並可由此查詢借貸/債務/違約情況)——這高成本、這麼小額的錢都借來使用,且近期多次查詢徵信,說明借款人是多麼的缺錢啊,於是就得出借款人還款能力不足的結論。

所以我們當然應按照借款額度、使用期限、成本費用來對這些借款渠道進行排序:銀行>網貸>親友>民間借貸,並按照這個先後順序申請貸款或信貸額度,再具體些就是:信用卡>信用貸額度>銀行抵/質押貸款>網貸額度>親友借貸>民間借貸,順序不要顛倒了,以免被放款人鄙視,拉低自己的身價。

我們需要打造一套適合自己的借貸系統,進行借貸渠道的組合,構建自己的資金艦隊——聚集勢能、等待時機。

2你憑啥能借到錢?

無論哪種借貸渠道,無非就是在回答三個問題:你是誰?你願意還錢嗎?你有能力還錢嗎?我們以最推薦的銀行借貸來說明這三個問題。

1你是誰?

個人的基本信息描述——職業/地區/婚否/年齡,不同的描述對應不同的分值,初步判斷你是個什麼樣的人。銀行最喜歡穩定的人——工作穩定/收入穩定/人身穩定,所以它們喜歡借款給中年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員工/央企國企上市公司員工,對於一般在民企的上班族來說,能證明你穩定的就只有社保/公積金及工作年限了。

你說說,我為什麼要借錢給你?

▲網上流傳的銀行對個人信用的評分表

因此,一定要在你最穩定的時候申請信貸(額度),切莫錯失機會,這是強化個人信用的最好時機,能為今後積蓄資金能量。

2你願意還錢嗎?

我們判斷身邊的人是否靠譜,主要依據日常的共事相處——而這構成了信用記錄。貸款人判斷你是否願意還錢靠的就是信用記錄——央行的徵信系統及各徵信公司的徵信系統。

央行的徵信系統運用的最廣泛——所有的銀行記錄、絕大多數的網貸記錄、民事訴訟/擔保信息等都會記錄在案。是的,信用卡/房貸/抵押貸/網貸等履約、逾期都能查到。

你說說,我為什麼要借錢給你?

▲央行徵信系統上的信用卡還款記錄(N表示沒有違約)

為了在多家徵信公司獲得高分並獲得貸款額度,建議在不同的平臺消費——把每一個考核的分值做足。為了留下信用記錄,好讓貸款機構有憑據評估你,用用信用卡、偶爾貸下款都是必要的,“無債一身輕”並不適用於金融化的現代社會。

3你有能力還錢嗎?

判斷你還錢能力的標準是:

你的收入如何——銀行流水;

你的資產狀況如何——車/房/金融資產;

你的債務如何——徵信系統上的負債額及佔授信的比重。

你說說,我為什麼要借錢給你?

▲央行徵信系統上顯示的個人債務/授信情況

在還款能力的證明中銀行流水能“修飾美化”——月固定日期打款/年末打一筆大額款,以顯示是兼職收入/房租收入/年終獎金等都能表明個人還款能力較強(反對惡意做假的騙貸行為)。在大額銀行貸款(按揭放貸/房抵貸)前,還需要把信用貸/網貸的欠款結清或部分結清,以降低自己的負債率。

知道了放貸機構的這三個要求,我們就可在平時有意識的積累,並按此努力打造出一套完美漂亮的徵信系統,爭取獲得更高額度/更長時間/更低成本的資金。

3房子的融資功能

近二十年來,房子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房子,其金融屬性愈發明顯,近乎成了個人借貸的提款機:買房時能獲得一筆數額巨大/成本極低/期限極長的銀行資金,高槓杆負債(最高時槓桿率達5倍,即首付20%)拿到這套房子後,就能以這個資產玩出更多的借貸花樣——可按月供的一定倍數(30倍至45倍之間)獲得信用貸、可把尾款結清變成全款房進行抵押貸、可以按揭增值部分直接在銀行進行二次按揭貸款、甚至還有人把房子“賣給”自己的親友獲得低廉銀行資金(俗稱的對敲)……

近十年貨幣氾濫,讓資產價格水漲船高,而房子既有印鈔機的功能——貸款就是印鈔,而絕大多數房子都有貸款;又有蓄水池的功能——因房子大量貸款,就會讓社會中的錢流入彙集,房價上漲引發財富效應,就能吸引了更多資金進入,以此形成正反饋循環。

少量資金撬動大量房產,大量房產又能獲得更多的資金,錢和房子間相互轉化,房子的融資功能被一些人玩得爐火純青,於是便出現了一種觀點:在貨幣不斷超發的現代貨幣體系下,個人應建立以房貸為核心的資產組合包——債務在貨幣超發下不斷被稀釋、錢換成房子不僅財富不被洗劫反而能吸附超發的貨幣,可謂一舉三得。

房子的融資功能越來越被大家認可——凡有過銀行借貸的人都有切身體驗,只要稍微大一點的貸款都得有房子做抵押,現代金融的創新發展,讓房子跟錢之間的轉化日益便利(各銀行提供的循環貸就是一例,給定額度、隨用隨取、隨時歸還、按日計息),房子也不僅僅為了住,它成了家庭居住、獲取貸款、增加信用、吸附流動性、隨時取現的超級結合體。

但房子的這種強大融資功能會是永恆的嗎?答案是NO!

4大數據決定借貸

放貸機構是通過把錢借貸出去獲取收益的——利息(自己的錢)或息差(吸儲的錢),所以它要看借款人的信用和還款能力。在過去因為沒有信用記錄,同時人也是會變心的,所以很難判斷一個人的信用情況,唯一可靠的就是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而證明還款能力的重要標準就是他擁有的資產。

在農業社會,土地就是最可靠的資產;在工業社會,資本家的工廠就是最可靠的資產;在平民消費時代,不動產——主要指房子就成了最可靠的資產;而在日益逼近的數字互聯網時代,大數據評估下的個人信用會成為最可靠的資產。

是的,房子成為個人融資的得力工具只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插曲——在信用記錄不足、對人評估不準情況下的無奈選擇,畢竟放貸人最看重的還款能力是借款人的預期收入,而不是資產,資產只是一種擔保,是一種備選,且資產處理起來還麻煩。可在缺乏最優選擇之下,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這才是房子融資屬性的根本原因。

隨著人工智能、人臉識別、互聯網、數字抓取分析等技術的發展,人的信用記錄、還款意願、還款能力等都會有個更準確的評估,而此時抵押物/擔保人等信用背書的工具將會弱化,大數據評估下的個人信用分將變得非常重要,那時房子的融資功能就會大大減弱。

你說說,我為什麼要借錢給你?

▲越來越多的貸款(尤其是網貸)都要求查詢芝麻分

有人會說,既然沒有抵押物就能借款,那就使勁的借錢然後不還唄,這種想法當然幼稚。

因為在借款前,同樣要看個人的信用評估分,根據分數有一個負債上限,若借錢不還款就會被拉入黑名單留下信用汙點,而在講信用的陌生人社會里一旦有了信用汙點將寸步難行——就業、晉升、貸款、甚至子女教育、及日常消費等(高級酒店住宿/高鐵飛機乘坐/車房及奢侈品等)都受限制。

這反過來會讓借款人更自律——現在的網貸就出於這種設計,給你一個小額度,利息很高,就賭你不會欠款破壞自己的徵信。

在大數據時代,人的消費/信貸/資產/就業/學歷等信息會被廣發收集處理,對人的評價將更客觀公正,並約束、激勵人們更自律,懲罰壞人、獎勵好人,時代只會向前發展、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