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元兩個月滾成十多萬,女大學生再陷套路貸陷阱!

據有關媒體4月17日報道,在經歷無數次心理鬥爭之後,張歡(化名)終於鼓起了勇氣,走進西昌市公安局報案,希望儘早結束擔驚受怕的日子。23歲的張歡,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但她卻揹負了10多萬元的債務。今年春節,她陷入一種新型的“套路貸”陷阱,從一筆到手2300元的貸款開始,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她就被逼還10萬元。事實上,張歡的遭遇並非個案。最近,西昌市公安局已接到多起“套路貸”警情,包括張歡在內的多名受害者報案。對此,西昌市公安局高度重視,目前已介入調查。

一種新型的“套路貸”開始在高校中蔓延,一些不法公司或個人以小額借貸為名,層層佈局債務陷阱,誘騙或強迫他人陷入借貸圈套,借款人的債務在短時間內暴增數十倍,繼而以暴力催收等手段實施詐騙和勒索。警方提醒,“套路貸”要比“校園貸”“高利貸”危害更大,屬於新型詐騙行為。若是遇上了“套路貸”,請儘快報警,避免人身財產受到重大損失。

兩月欠下10萬元鉅債

張歡來自四川某縣農村,家庭並不富裕。2014年,她考上了某高校,大二的一個假期計劃外出旅遊,於是,第一次網貸了2000元。

此後,張歡開始在各種網貸平臺借錢,用於日常花銷。隨著網貸次數增多,張歡根本無力償還,只好以“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還貸,不得不通過更多的網貸平臺借更多的錢,填補先前借的本金以及高額利息。“很多時候就只能用下一個平臺借的錢,還上一個平臺到期的錢,逐漸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債務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張歡說,她在數十個網貸平臺的APP上借錢,累積了幾萬元的債務,目前家人幫她還了部分。“能借錢的平臺都借了,後來有的平臺審核監管更嚴了,也借不到了。”

4月9日,在家人和同學的勸說下,張歡來到西昌市公安局,當刑偵大隊的民警聽了她的講述後,民警判斷她“欠”的10萬元,是遭遇了“套路貸”。

張歡回憶,她每天都會接到上百個威脅、恐嚇的催債電話或短信轟炸,稱她是老賴,甚至包含一些侮辱性語言,“電話反反覆覆地打,一直髮短信驗證碼,手機一刻沒有消停過,各種方式逼著你還錢。”

對方稱,他們是催款公司人員,如果不及時還清貸款,就會將欠款的事告知親戚朋友,讓她“身敗名裂”。

2300元兩個月滾成十多萬,女大學生再陷套路貸陷阱!

2300元如何變10萬元?

張歡也講述了被“套路”的過程。“我當時想借3000元,但是對方說寫借條要翻倍,然後就寫了6000元、借款期限為7天的借條,其中有3000元作為押金。實際上,最終到手只有2300元,對方已經把一週的利息700元扣除。” 張歡介紹,對方解釋這是行規,業內都是採取“借一押一”的方式借款,不接受就沒人借給你,對方稱如果不違約只需要還款3000元。

但是,很快一週過去了,張歡無力還款。因此,對方會不斷給她推薦其他借款人,讓她先從別人那裡借來還款。就這樣,她只有同意對舊的借款進行平賬,而新的借款又重複前面的步驟,借款金額不斷壘高。“其中還有一項貌似很人性化的提議,對方會告訴你還不上全款可以還借款總額的30%作為續期,再續一週。”

張歡介紹,隨著借款行為的持續進行,對方會不斷縮短借款期限,“最初是一週,但是到了後來,對方將借款期限從一週逐漸縮短至五天、四天、三天……”這樣故意製造逾期困局,但如果逾期,要按照本金的30%罰息,押金全部扣除。

這段時間,張歡多次來到公安局提交相關證據,她仔細算了算,這2300元的“套路貸”,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翻了四十多倍。

事實上,張歡的遭遇並非個案。與一般的校園貸不同,“套路貸”不需要大學生用裸照等方式抵押,其無抵押、手續簡單、快速放貸的誘餌更是吸引了更多大學生上鉤

套路貸和高利貸的區別

“套路貸”本質上屬於一種違法犯罪行為,借款本金和利息不受法律保護。

而高利貸體現了雙方意思自治,借款行為本身及一定幅度內的利息受法律保護: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

很多人誤以為套路貸就是高利貸,但是實際上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據上海高院刑二庭庭長段守亮介紹,高利貸是指索取特別高額利息的貸款行為,“套路貸”與高利貸不同,具體表現在其行為目的、手段方法和侵害客體上有所不同。

段守亮介紹,“套路貸”是以“借款”為名非法佔有被害人財務之實,而高利貸的目的是為了獲取高額利息;其次,在手段方法上,二者虛增數額的名目不同,“套路貸”中虛增數額一般是以擔保或類似名錄出現,高利貸中本金之外的數額往往以利息名義設定。

此外,出借人對“違約”的態度也不同,“套路貸”中犯罪人為達到找有虛增款項的目的,往往採取“失蹤”等方式讓被害人在約定的期限內無法還款而“違約”,高利貸的出借方則希望借款人儘早還本付息。

2300元兩個月滾成十多萬,女大學生再陷套路貸陷阱!

助貸君提醒大家,如果你自己或者你身邊有人深陷“套路貸”,請立即報警,別讓犯罪分子逍遙法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