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逸楓:香港房價是中國樓市最大縮影!

文/謝逸楓

香港房價連漲23個月。2017年香港私人住宅樓價及租金指數升幅均為五年最大,各錄約14.8%及7.9%。2017年12月份的私樓售價指數報352.8點,較前年12月份的307.4點,上升約14.8%,升幅是五年來最強勁,較前年多逾6.9個百分點。自2016年4月開始,至2018年2月連升23個月,且是連續16個月創新高,同比升16%。數據顯示,香港2018年2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最新報364.1,按月上升約1.62%,升幅略高於1月的1.53%。其中,中小型單位升幅超過大單位,750多平方呎以下的單位樓價升幅近2%。

謝逸楓:香港房價是中國樓市最大縮影!

要說過去二十年中,最有趣的資產價格走勢之一,莫屬香港樓市了。從暴跌,到陰跌,到緩慢攀升,再到現在的根本買不起。

謝逸楓:香港房價是中國樓市最大縮影!

香港樓市高速列車越開越快,2017年香港私人住宅樓價及租金指數升幅均為五年最大,各錄約14.8%及7.9%。自2016年4月開始,截至到2017年12月,香港樓價連升21個月,且連續14個月創新高。各類單位中,實用面積約1076平方英尺以下的三類中小型單位,去年的升幅與整體相若,即約14.1%至14.8%不等;其中九龍及新界區實用面積431平方英尺(A類單位,約40平方米)以下的單位平方英尺價已升至約1.28萬及1.204萬港元不等(約人民幣11萬/平方米左右)。

謝逸楓:香港房價是中國樓市最大縮影!

中國最高房價的城市,在香港。湯臣一品A棟35樓於2017年10月31日網籤,總價2.05億元,面積597平方米,單價達34.3萬元/平方米,再破上海房價紀錄。而2018年3月15日,香港港島山頂一棟獨立洋房以13.99億元(港元,下同,約合11.285億元人民幣)成交,該洋房實用面積9217平方英尺(約合856平方米),約合每平方英尺近15.2萬元(約合每平方米131.8萬元人民幣),打破2017年10月同一項目3號屋以11.64億元、每平方英尺成交價12.68萬元的紀錄,創新高之餘,更登上亞洲最貴屋苑式(非獨立地段)洋房之位。

2017年11月21日,位於“香港之巔”(Hong Kong Peak)的Mount Nicholson樓盤兩套相鄰的房子,總共支付了11.6億港元。這兩套房子中較小一套賣出了5.6億港元,按照香港房價的計算方式,其單價為13.2萬港元每平方英尺。按市場匯率折算,這相當於每平方米售價約122.4萬元!這相當於湯臣一品每平米價格的3.57倍之多。

位於港島山頂的聶歌信山道8號的由九倉及南豐合作開發Mount Nicholson兩套房子被同一買家共計11.6億港元購入,每平方英尺單價高達12.2萬港元(摺合人民幣約每平米113萬人民幣)。售出的兩個單位(12C及12D)分別價格為5.602億港元和6.047億港元,面積分別是4242平方英尺及4579平方英尺(一平方米約等於10.96平方英尺),可以眺望維多利亞港。作為超級豪宅,開發商考慮到業主會聘用數名保姆及工人,連工人房都較大,D室的獨立廁所工人套房達100平方英尺,以13萬港元的單價計算,保姆房1300萬港元。

是什麼支撐起香港、內地房價?壟斷是根源,非市場化的計劃經濟是根本,政策決定資源配置是主因。從土地、金融、稅費、投資、開發、建設、供應等各個環節都受到政府的管控,內地和香港“一國兩制”,在土地制度上是兩地一制 。兩地一制最大的特點是土地市場只有一個供給者,即壟斷者。壟斷者總是有使其壟斷利潤最大化的傾向,具體的做法就是控制供給數量,提高供給價格。因此,供地制度下的房地產市場很獨特,決定著房地產市場的供給和定價法則。

通過數據一窺香港樓市二十年,香港房價是中國樓市最大縮影,漲多跌少,根源於土地制度(一權兩制:土地所有權是公有制,即國家的、內地是國家的與集體的,土地使用權制度即土地批租制,而使用權有限制,香港50年土地使用權、內地40年或50年-70年土地使用權制)、土地供應制度(土地招拍掛)、金融制度(印鈔權、定價權)、財政制度(土地財政)、經濟制度(土地金融化、土地換債務、基礎設施)。因此,香港、內地房價的調控為什麼屢次失敗,在於壟斷與制度,不在於什麼市場。例如,香港住房供應嚴重不足,新加坡比香港人口少,每年供應新房4萬套,香港只能供應1萬套。

供應和需求決定價格,價格高就是供不應求,價格低就是供小於求。所以需要分析的最核心問題是,為什麼香港、內地每年供應市場的商品住宅越來越少,因為土地與經濟、金融、財政、稅收、業績捆綁一起。內地土地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香港政府手中掌握的土地非常有限,這些年投放土地是原來公共設施改造釋放出來,港府其實沒有能力通過土地投放平抑土地價格。港府手中權力有限,無法盤活存量土地,存量土地掌握在私人或私企手中。這些人或者企業,他們為何不拿出來改造,這倒還真是一個問題。

香港本輪上漲的邏輯是什麼?主要有兩個:其一是香港本輪房價上漲的背景,是內地進入強調控週期。由於內地樓市政策干預過強,高淨值人群更看好香港樓市的發展,導致資金流入香港的股市和樓市。所以你會發現,香港本輪房價上漲週期當中,香港的股市也在不斷創新高。其二是土地稀缺,這是香港房價長盛難衰的關鍵因素。香港陸地面積約11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737萬人,人口密度全球第三。狹小的土地面積,成了香港房價價難以解決的重要原因。

謝逸楓:香港房價是中國樓市最大縮影!

人們對香港的印象是地少人多,土地不夠用。但其實香港有大量土地,其中40%是郊野公園。香港用做城市發展的土地,佔比不過25%,其中用做住宅的土地僅佔7%,這其中還有一些是用在低密度的鄉村丁屋和居屋上面,城區用地佔比才是4%。也就是說,只要再拿2%的土地出來,就可以改善居住面積50%。但是,香港一直做不到這一點。以上信息表明,香港政府與內地政府一樣,都非常吝惜土地供應。但結合香港的特殊情況,回過頭來想想,香港政府吝惜土地也是可以理解的。

香港由於歷史原因,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面積已經被固定,土地是用一塊少一塊,不像內地城市,空間不足還可以通過吞併的方式來擴充,比如2017年杭州將臨安撤市設區,青島將即墨撤市設區等。此外,香港的財政收入主要靠土地和土地上建的房子,土地就是香港政府的命根子,必須細水長流。香港不願意過分增加土地供應量的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香港政府的財政收入對房地產行業的依賴性非常高,大概有一半以上的財政收入來自房地產行業,比內地城市高得多。特區政府也在憂心當樓市逆轉時,會對金融體系及經濟造成大沖擊。

香港房價保持與未來持續上漲的原因:其一是房地產稅收收入,是香港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香港可是房地產稅重稅區。香港是自由貿易港,迴歸之前,就以發達地區的身份加入了WTO,WTO締約國之間大多數商品是免稅的,只有特定的商品收不高於百分之五的關稅!香港的免稅,是指,除了煙、烈酒和動力用的燃油(汽油、柴油等)之外,香港不對其他進口物品徵收關稅。所以,香港的許多東西,比如化妝品、首飾、衣服包包等相比內地都要便宜許多,香港也因此成為了購物天堂,每天都有許多內地人去香港購物。

謝逸楓:香港房價是中國樓市最大縮影!

這麼多東西都是免稅,那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就只有從房子、土地上徵稅獲得。香港關於房子和土地的稅種主要包括差餉、地租/地稅、物業稅。雖然房價也曾大跌過,但從香港房價漲幅史來看,整體是呈現階梯式上漲,屢創新高,已經位列世界第一,倫敦房價世界第二。個例說服力不足。那再看美國。美國也是徵收房地產稅,但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房價均價再次創下歷史新高。

其二是調控政策邏輯錯誤與手段違反市場。只抑制需求,增加成本,不增加供應。時間來到2010年,香港房價問題越來越棘手,影響也超出了經濟範疇、變成社會問題。為了控制高昂的房價,政府出臺了各種各樣的。為了防止香港本地人炒房和內地人入港炒房,香港在2016年年底決定,把非香港戶籍人口在香港購買住宅,以及香港戶籍人口購買第二套住宅的“從價印花稅”,從此前的最高8.5%,一下子提高到了15%。

謝逸楓:香港房價是中國樓市最大縮影!

2010年11月,特別印花稅(SSD):三年內轉售要交特別印花稅(15%)。2012年10月,買家印花稅(BSD):非本地居民買家額外印花稅(15%)。2013年2月,雙倍印花稅(DSD):買家持有多過一套房要交雙倍印花稅(換樓買家有6個月寬限期)。2014年5月,放寬DSD,放寬至交易完成後6個月內賣出舊物業可獲退還dsd。2015年2月,收緊貸款:700萬樓價以上貸款不超過6成。

謝逸楓:香港房價是中國樓市最大縮影!

2016年11月,DSD2.0:有房者統一15%印花稅,外地人買家課30%印花稅。2017年5月,收緊貸款:1.貸款超過1次,新貸款成數上限降1成。2.針對主要收入來自香港以外地區的買家,要求銀行降低月供/收入比1成3、新建住宅按揭風險權重下限由15%升到25%。然而很可惜,調控並無卵用。房價反而越調越漲。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政府始終未能從供給端入手,增加土地供應。反而是在需求側死死打壓,就像強行被壓抑的火山,無法阻擋岩漿的噴發。由於香港土地供應長期短缺,這就令每次的地價波動帶來的價格越來越高,每次的谷底都會比前次的高峰更高。

結果大家也看到了,辣招非但未能遏制樓價上升,還令問題更加嚴重,新政令很多業主把單位由出售改為出租,導致住宅供應量減少,加快了租金上升。即使財政司司長2011年2月承諾推出更多土地,但市民並沒有相信,樓價繼續攀升。這就導致金管局出手,銀行開始收緊樓宇按揭。儘管2011年的樓價看起來已經很高,但還沒有突破1997年的峰頂。根據中原城市領先指數,香港樓價於1997年6月29日創出歷史新高。截至2011年7月1日,只有港島的樓價超越歷史高位,九龍較當年低4%,新界東低6%,新界西低22%。

謝逸楓:香港房價是中國樓市最大縮影!

謝逸楓:香港房價是中國樓市最大縮影!

而港島價格主要由豪宅帶動,後者已持續上升多年,早已超越1997年水平;但大眾住宅在2009、2010年才接近1997年的水平。如果將1997年7月的樓價、CPI及平均薪酬與2011年數據對比,結論更有意思。2011年的CPI剛剛接近1997年的水平(即14年中經濟基本並無寸進),2011年的整體樓價較1997年頂峰低約6%,但薪酬則較1997年增長約10%。由於樓價升幅主要由豪宅帶動,所以普羅大眾的置業負擔其實比1997年時候要輕。

其三是高地價政策。由於香港土地供應長期短缺,這就令每次的地價波動帶來的價格越來越高,每次的谷底都會比前次的高峰更高。前港英政府的高地價政策。六百多萬人僅僅居住在香港總面積18%的土地上,這就令政府既節約了基建開支,又享受賣地收入的相關稅收(某些年份,土地收入佔當年香港政府總收入的40%),也是香港可以實行低稅制的根基之一。而一旦成為有產階級,高樓價便會令有產階級感到富足,相關的財富效應不僅能刺激消費,還能帶旺許多其他行業。

謝逸楓:香港房價是中國樓市最大縮影!

其四是土地供應政策與土地財政佔地方財政40%以上。政府的土地政策也為香港此後的樓價高企埋下了深深的隱患。因為香港的土地買賣幾乎有政府控制,市道低迷時,香港政府做了和中國證監會一樣的選擇,停止賣地(IPO)。比如1998年7月到1999年3月這九個月中,政府暫停賣地;即使有開發商申請土地時候,政府會把底價提高(這樣就賣不出去了)。

謝逸楓:香港房價是中國樓市最大縮影!

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土地供應受到政府規限,1985至1997年的負利率環境下,香港樓市逐漸達到牛市頂峰。高房價自然會降低香港的競爭力,因此時任政府提出增加土地供應量及市場透明度政策,試圖令香港樓市及經濟走上更加健康的發展道路。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是特首董1997年提出未來十年每年興建八萬五千個單位。初心很美好,但政策出臺時機非常糟糕,那是前高後低的1997年,當年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很快就顯現出巨大的破壞力。首先,危機結束了負利率環境,香港經濟進入通縮階段。其次,樓市出現危機後,社會各屆對樓市前景分歧十分巨大,增加了政府解決樓市問題的難度。

謝逸楓:香港房價是中國樓市最大縮影!

房地產業在香港歷史悠久。上世紀60年開後期開始,地產業逐漸成為香港的經濟支柱,同一個小島上的同一個夢想便是置業安居。那時候的週末,很多香港家庭的休閒娛樂活動,就是全家總動員去參觀新樓示範單位(哪怕家庭短期內沒有置業計劃)。這種社會大環境下,也就導致了香港社會大量財富集中在十多個發展商手中,小量財富集中在數以萬計的置業者手中,後者包括醫生、教師、銀行出納員、家庭主婦等等。香港物業價格聞名全球的原因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