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三大鏈的比原鏈是什麼,到底實不實用?

BTM白皮書上是這麼寫的:

比原鏈是一種多元比特資產的交互協議,運行在比原鏈區塊鏈上的不同形態的、異構的比特資產(原生的數字貨幣、數字資產)和原子資產(有傳統物理世界對應物的權證、權益、股息、債券、情報資訊、預測信息等)可以通過該協議進行登記、交換、對賭、和基於合約的更具複雜性的交互操作。

國產三大鏈的比原鏈是什麼,到底實不實用?

比原鏈想建立原子世界到比特世界的映射,並且保證不可複製,鏈上鍊下高效流通。

BTM特點

簡單來說就是比原鏈想把現實中的資產例如債券、股票什麼的數字化,通過約定的合約來實現管理、交易、對賭、等操作。

從以上信息可以看出,比原鏈有如下特徵

1.類似比特幣,有自己的主鏈。

2.把原子資產映射成比特資產。

3.基於智能合約來管理/交易映射後的比特資產。

白皮書提到了一些應用場景

1.無需中心化的幣幣交易平臺

2.預測市場平臺

3.公司期權分配、證券化資產管理、收益權資產管理等等。

國產三大鏈的比原鏈是什麼,到底實不實用?

三種資產類型

比原鏈上的資產有三種類型:

1.收益類資產:收益類資產包括電影、民宿等眾籌形式的收益權資產、地方政府固定投資的長期收益權、不良資產收益權等。

2.股權類資產:股權類資產包括非上市公司的股權、私募基金投資的股權、互聯網非公開投資的股權等,股權類資產的轉讓需要完成投資人資格認定。

3.證券化資產:證券化資產包括應收賬款、汽車貸款等未來能產生可預見現金流,通過結構化設計進行信用增級,在此基礎上所發行的資產支持

還有一些其他的小功能比如:

1.一個用戶多個私鑰。

這樣就能更好的保存用戶隱私,提高安全性。

2.隱形合約

將合約進行哈希,用哈希來鎖定資產,直到需要解鎖時候,再公開。

國產三大鏈的比原鏈是什麼,到底實不實用?

真的有用,還是白費勁?

白皮書說到,比原鏈分為三層組成,數據以及傳輸層,合約層,資產交互層

數據及傳輸層:

兼容了比特幣的UTXO模型和交易數據結構,以實現高速併發和可控匿名。

這一層有公有鏈,代幣,分區分片,共識機制POW等。

合約層:

這裡有合約代碼,BVM虛擬機,賬戶系統

應用層:

移動PC端應用,調用合約進行資產登記、銷燬、交易、分紅。

可以看到,之前我們說過,ETH和EOS其實已經把比原鏈的數據以及傳輸層工作做了,另外EOS還把合約層的一些工作也做了,比如賬戶系統。

比原鏈可以說是旁邊有一臺裝好系統的電腦不用,非得自己先開發操作系統,再在自己開發的系統上面開發軟件。從白皮書說到的POW機制和UTXO模型來看,比原鏈就是仿造比特幣打造了一套系統。

當然自己創建操作系統可以高度定製化、也便於修改、更為靈活,但是穩定性和安全性就不好說了。ETH或者EOS有大量的開發人員在上面發佈應用,可以說是進行了大量的測試,發現問題也可以一起修復。而且如果是類似比特幣的系統,當出現大量交易的時候並行能力會不會出現問題?

比如白皮書提到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如果在比原鏈上搭建了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承載量到底有多大?會不會導致交易擁塞的情況?要知道數字貨幣交易可是需要很高的實時性,如果用戶多了,擁塞個幾分鐘,甚至幾十分支,對於交易軟件來說簡直是毀滅性的。

你怎麼看待比原鏈呢,你覺得他有什麼創新之處還是隻是做了前人做過的工作?你覺得是炒作還是真有前景呢?

從去年以來BTM也有幾十倍的漲幅了。目前市值58億,當然放在數字貨幣領域也不算太高,是否要投資就看你的分析了,當然還是要以注意風險為前提。

國產三大鏈的比原鏈是什麼,到底實不實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