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超人》:媽媽不應該是超人

真人秀《媽媽是超人》播出後,包文婧快成了眾矢之的,把她當成新時期不稱職現代女性的典範,一個一個細節摳出來批判。實際上,如包文婧自己所說,她根本沒做好當母親的準備。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她有什麼資源可以求助的呢?

中國家庭傳統上的幫助形式和包文婧家差不多,懷上了舉家歡慶,不懂養,全家長輩幫著養。這是對孩子的幫助,大家理所當然以為這就是母親所需要的全部幫助了。包文婧面對意外懷上孩子的迷茫,生下孩子後怎麼對待孩子,母親身份轉換的焦慮、困惑等等,並不在幫助清單之中。在這個意義上,包文婧生氣大家關心孩子不關心她,有她的道理。

意外懷上孩子怎麼辦?怎麼養育孩子?這些知識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整個缺失。養育孩子是一門超高難度的功課,現在卻主要靠家庭、家族代代相傳,倘或家庭裡有所不足,得靠自己摸索著從市面上混亂的育兒知識裡淘出可能有用的東西現學。知識上的欠缺以外,缺少系統的求助機構。包文婧的困惑可以向擅長此領域的資深心理諮詢師傾訴,然而中國人大多認為把找心理諮詢師歸於"精神病才需要看心理醫生",包文婧似的女性只好帶著她們的不安十月懷胎,不安和焦慮並不會隨著產子而自然消失。

包文婧被拎出來是由於大家認為她做母親不成功,其他如伊能靜、馬雅舒也有各自的問題,大家仍然傾向於認為這是她們個人的問題,沒有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在於整個社會本能式的育兒方式。試想,二十一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候,手工作坊式經濟難以走向世界,那麼茹毛飲血式的原始狀態對待婦嬰,怎麼能指望下一代在身心健康上有質的飛躍?

伊能靜刻板地要求準時給孩子提供所需,一方面"準時"能產生安全感,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另一方面,過分執著地要求準點,少了些靈活,顯示出伊能靜對確定的過度需要,即,刻板要求準點是為了滿足媽媽的需要。馬雅舒的情況也差不多,搬走傢俱源於她對孩子受傷的焦慮,"兩三年不要傢俱"並不是孩子所需--正常家庭都有傢俱,孩子也能健康成長。

大家很容易看出她們育兒存在問題,可是伊能靜、馬雅舒在育兒時產生焦慮後,有機構提供相應的幫助嗎?她們都在依靠本能去愛孩子,然而這遠遠不夠,她們應該得到更好的公共資源幫助瞭解自己。

丈夫、父親角色不能總是缺席

傳統育兒觀念裡,彷彿孩子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爸爸在外掙錢,回來逗逗孩子就算完成任務。於是我們看到,秦昊不知道該怎麼帶孩子,他想和孩子玩,只會用自己的方式玩,孩子被弄得很不舒服(前面媽媽們如伊能靜、馬雅舒也是不懂按照孩子需要的方式去愛孩子)。沙溢家呢,胡可忙到沒有時間睡覺,抹眼淚了,沙溢打遊戲。

伊能靜的話可能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觀點,家庭瑣事太多的話,男人不喜歡。這個觀點很成問題。我們已經看到了,工作以外母親的職責佔用了胡可所有時間,那麼,沙溢做甩手掌櫃有什麼快樂可言呢?他已經沒有太太,只剩筋疲力盡的孩子媽了。胡可對沙溢"理所當然"的態度有意見,時間長了親密關係難免產生裂痕。沙溢上李詠的節目時,給胡可打電話要買一隻八萬塊的打火機,胡可的回答對於中國男性的要求來說,可謂大方得體。沙溢如果能分擔一半的家庭瑣事,收穫一個心情良好、睡眠充足的太太,難道不是雙贏嗎?

所以,男人們也深受落後的育兒、婚姻觀念、教育之苦,他們缺少機會學習做一個好父親,學校裡缺了這一課。依靠本能去帶孩子,孩子難受,哭鬧,又讓他們感到受到了拒絕,"孩子不喜歡我",找不到解決之道,反過來只好繼續做甩手掌櫃。女人有做母親的天性,男人也有做父親的天性,比起女性來,目前公共教育缺失狀態下的男性表面上過得輕鬆,實質上拱手讓出了做父親的樂趣,婚姻裡幸福感降低,男性、女性雙方都過得難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