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佔領阿富汗全境的蘇聯為何會出現高達41萬人的傷亡?

顓治國



蘇聯解決掉阿富汗通過政變上臺的反蘇阿明政權只出動了5000餘人,以點穴式的特種作戰形式空降5000餘兵力到喀布爾,佔領阿富汗首都政府機關並打死反蘇的政變領導人阿明。

奪取了阿富汗首腦機關後,在蘇聯大兵壓境的軍事威脅下,阿富汗軍隊幾乎沒有抵抗而投降。蘇聯扶持了傀儡政權統治阿富汗,可以說,蘇聯入侵阿富汗既輕鬆又經典,可以作為戰爭教科書。


但是佔領容易治理難,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不輕鬆了。阿富汗政府投了降,但是人民並沒有投降,最重要的是蘇聯的阿富汗行動是一個非正義的擴張行動,受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聲討和反對。阿富汗被蘇聯拿下後,阿富汗人民立即揭竿而起,成立了形形色色的各種武裝組織,在阿富汗全境反抗蘇聯的統治,並得到了巴基斯坦等鄰國的全面支持。

美國李根政府派出情報人員作為總統特使到阿富汗支持各武裝組織的抵抗運動,給予了經濟、武器上的支持。特別是單兵防空導彈、火箭筒等殺傷力打且便攜的武器。給蘇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基地組織、塔利班等後來影響了阿富汗甚至世界局勢的武裝組織就是在那個時候美國的支持下壯大起來的。所以蘇聯不是在跟阿富汗游擊隊作戰,而是跟世界上經濟、軍事都很發達的多國代理人在作戰。



在阿富汗複雜的地形、彪悍的民風、以及源源不斷的經濟、武器支持下,蘇聯在付出了慘重代價下輸掉了阿富汗戰爭。


謝金澎

1979年12月25日,也就是聖誕節的當天,蘇聯十多萬大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阿富汗,在三個半小時內佔領喀布爾,四天時間攻佔阿富汗全境,十多萬阿富汗政府軍不戰而降,蘇聯的軍力也在那一時刻達到了自己的巔峰。但凡事都是盛極而衰,阿富汗也如越南一樣成為了帝國的墳場,一點一點吸乾了這個紅色帝國最後的血液。從79年蘇聯佔領阿富汗到89年蘇聯全面撤軍,整整十年,蘇軍戰鬥死亡12210人,傷35478人,失蹤311人,還有不計其數的非戰鬥減員,雖然沒有四十萬這麼誇張,但也是損失慘重。這一情形簡直像極了當年的越南戰爭,不同的是越南戰爭只是削弱了美國,而阿富汗戰爭卻徹底打垮了蘇聯。80年代是蘇軍最鼎盛的時期,戰鬥力也十分強悍,但是在阿富汗戰場為何卻付出如此大的代價,這是由各種不同的內外部因素共同造成的,且聽我分析一二。

蘇軍兵力不佔優勢

雖然當時蘇軍有五百萬部隊,但是由於蘇聯國土廣闊,軍事基地眾多,從遠東到歐洲乃至中東都需要派兵駐守,因此在阿富汗兵力常年只有十多萬,且是以輪戰的方式參與的。而阿富汗各種勢力的游擊隊人數卻超過了30萬,在阿富汗這樣一個高原山地國家,崎嶇複雜的地形本身就制約了蘇聯機械化部隊的施展,坦克大炮以及步兵戰車等重型裝備根本無法在山區行進,蘇聯只能依靠步兵進山掃蕩,而被毛主席的游擊戰理論武裝的阿富汗游擊隊深知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戰術,這讓兵力本來就不佔優勢的蘇聯部隊痛苦不堪,完全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只能被動挨打。(蘇聯步兵艱難行進)

蘇軍後勤補給不給力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代戰爭打的就更是後勤補給了,十多萬的蘇軍不僅海量的武器彈藥補充,還需要大量的生活物資。而這一切都有賴於交通運輸,而阿富汗機場有限,交通落後,空中補給數量有限只能供應大城市的守軍,大頭還是得靠地面交通。阿富汗全國都沒有鐵路,只能靠貫通全國的兩條公路,駐阿蘇軍80%的物資都依賴於這兩條動脈,而公路穿越的各種山區和要地就成了蘇軍的墳墓,阿富汗的游擊隊經常埋伏在公路兩側,以高打低,讓蘇軍防不勝防,運輸隊也成了蘇軍當時傷亡最大的軍種之一,而由於運輸不通暢,蘇軍在各地的守軍也面臨武器彈藥和生活用品不足的問題,戰鬥力自然也下降,間接性造成了更大的傷亡。


(阿富汗游擊隊在伏擊前觀察地形)(蘇軍運輸隊被伏擊)

外部援助是游擊隊戰鬥力的倍增器

聽到游擊隊,大家都會想到當時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的游擊隊,裝備簡陋,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可當時阿富汗的游擊隊可沒有這樣的煩惱,美國剛從越南戰場抽身,無力再親自與蘇聯對抗,所以竭盡全力援助阿富汗游擊隊,中央情報局從世界各地搞來武器裝備援助阿富汗游擊隊,從步槍、子彈、火炮、到

地雷、導彈、導航器材應有盡有,其中就包括蘇聯直升機殺手毒刺便攜式防空導彈和中國出品的游擊戰神器63式107火箭炮,另外西德和日本也援助了游擊隊大量服裝和藥品。裝備在手,天下我有,阿富汗游擊隊也是因為有了這些不錯的裝備和後勤物資才能給予蘇聯部隊大量的殺傷。(阿富汗游擊隊肩扛毒刺防空導彈)

(阿富汗游擊隊發射107火箭炮)

蘇軍非戰鬥減員嚴重

蘇軍十年阿富汗戰爭真正的戰鬥傷亡其實只有五萬多人,真正的大頭在非戰鬥減員。阿富汗海拔高,地形複雜,環境惡劣,風沙和疾病流行,蘇聯士兵在這種環境下是極其不適應的,蘇軍當時的發病率居高不下,很多戰士都得了瘧疾和白喉等傳染性疾病。更可怕的是蘇聯本身輕工業特別是醫用工業不發達,藥品補給一直是短板,加上運輸線又時時遭受襲擊,所以很多病號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助,有些就這麼死了,有些落下了終身殘疾。(面容憔悴的駐阿蘇軍)

非正義戰爭導致蘇軍士氣低下

蘇聯自從入侵阿富汗後遭受了全世界各個國家的譴責,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也遭遇了幾十個國家的集體抵制。在蘇聯國內也遭受了勃列日涅夫之外的幾個高層領導的反對,蘇聯本以為幾個月就能結束的戰爭卻一直拖拖拖,這導致當時的蘇軍士兵普遍士氣不高,蘇軍士兵甚至在戰爭後期發生了吸毒的現象,不得不說非正義的戰爭必敗這個說法還是有道理的。


軍史吐槽君

在民族國家概念成為國際主流價值觀後,大國侵佔小國所要面對不僅僅是軍事上勝利,同時還會有政治、經濟、文化戰線的多重考驗,很難得竟全功,能全身而退已經不容易了,很多時候,都逐漸演變成了戰爭泥潭,對國力造成了很大的損害。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前後美國在越南折騰了11年,法國在阿爾及利亞折騰了18年,蘇聯又折在阿富汗10年。如果把時間往前推一點,英國人在布爾戰爭期間,也是揹著世界第一的名頭,派了45萬軍隊,而整個布爾人才44萬人,這一戰打的英國財政幾乎破產,世界第一的位置岌岌可危。進入到民族國家後,殖民軍隊再難輕易地將一個人數眾多的民族徹底擊敗了。

蘇聯軍隊10多萬人摧枯拉朽,短短兩天就把阿富汗政府軍給收拾了,接下來,按照正常的劇情,蘇聯扶持一個傀儡政府,然後各個地方通水、通電、馬照跑、舞照跳,一切又恢復了正常。蘇軍也是這麼想的,出了一趟差,收拾一下包裹準備回國與家人團聚了。蘇軍剛出喀布爾,迎面就撞來了一群游擊隊,不管三七二十一,見面就打。

這一打就是10年。

游擊戰:以弱勝強

阿富汗人為什麼這麼難消停呢?英國人打了三次,此次損兵折將。蘇聯人不信邪,也帶著世界第一軍事大國的桂冠來打阿富汗。如果蘇聯當時見好就收,果斷撤兵,還能全身而退。可是蘇聯認為匆匆撤軍,有損大國威嚴。同時,在阿富汗設置一個軍事基地,向南、向東、向西都有不錯的戰略發展空間,因此就鐵了心,駐紮了下來。

蘇聯的軍隊的作戰方式延續的二戰風格,大縱深作戰,適合在東歐平原上進行大開大合集團軍性質的會戰。阿富汗的地形是山地為主,交通不便,各種山溝、塹道到處都是,給了游擊戰理想的戰場。由於蘇聯軍隊武器很多都是自動化,必須依靠道路,所以蘇聯坦克沒有辦法給予支援。在阿富汗戰場上,蘇聯士兵雖然揹著軍事強國的名頭,在山溝溝裡還是得和阿富汗民兵進行面對面的槍戰。這種狀態下,阿富汗游擊隊與蘇聯士兵並沒有武器和技戰術方面的代差。即使蘇聯士兵訓練有素,但是架不住阿富汗游擊隊人數眾多,可謂是同仇敵愾,全民皆兵。況且,阿富汗人的游擊隊有30萬之多,而蘇聯雖說長期保有軍隊500萬人,但是長期駐守在阿富汗的軍隊只有10多萬人。如果蘇聯人願意像英國人那樣,用45萬軍隊去打擊44萬總人口的布爾人,蘇聯應該也是能吃的下來阿富汗的。但是蘇聯這種添油戰術,打又不打,撤又不撤,徒增傷亡。

由於阿富汗谷地多,蘇聯軍隊行軍都是摩步化,只能走大路,兩山夾一線,成為阿富汗軍隊設伏的最佳地點。蘇聯大兵們屢屢被襲擊,當他們付出重大代價,反攻到山頭時,阿富汗人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阿富汗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蘇聯士兵朝前看看,綿延無際的山崖,一直延伸到地平線下,蘇聯士兵的戰爭,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打了10年。蘇聯當時的戰略進攻態勢,對阿富汗周邊國家和美國都形成了巨大的威脅,因此,這些國家先後組成了戰略後援團,給阿富汗人後勤補給和武器裝備,所以阿富汗才能在毫無工業基礎的情況下,堅持戰鬥了10年。

不然,以阿富汗脆弱的經濟,能堅持2年就算不錯了。蘇聯可不是運輸大隊長,阿富汗人再怎麼驍勇,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真的打完了戰略儲備的糧食和武器彈藥,阿富汗也不得不屈服。


所以蘇聯栽倒在阿富汗,是因為阿富汗的地理位置是周邊國家的中心位置,他們不希望蘇聯獨佔阿富汗,蘇聯是與好幾個國家在戰鬥。而蘇聯又沒有決然的魄力,一戰而定乾坤,釜底抽薪,從而不斷在阿富汗方向消耗紅色帝國的精力。至於蘇聯士兵,他們以執行命令為天職,他們不需要評價戰爭的性質,不管是正義之師還是不義之戰。


而知而行

時間來到1979年,在12月24日聖誕節這一天,蘇聯突然派兵入侵阿富汗,當時阿明控制的阿富汗政府軍基本上沒有任何抵抗,大部分繳械,歸順了蘇聯扶植的傀儡政權。

蘇聯的入侵行為很快招致了國際社會的一直譴責,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對蘇聯實施經濟制裁,並且大量援助阿富汗境內的抵抗力量。1981年裡根擔任總統後更是加大了

對阿富汗的援助,不過這些武器援助很大一部分在美國入侵阿富汗的時候用在了美軍身上。

除了西方國家,蘇聯的入侵也引起了諸多阿拉伯國家的反感,沙特,埃及等國家紛紛向阿富汗伸出援手。

在多方援助下,阿富汗境內的反對勢力不斷壯大,在蘇聯佔領阿富汗的九年時間內,反抗從未停止,蘇聯先後有150多萬官兵在阿富汗作戰,耗費了數百億盧布,累計傷亡5萬餘人。題目中41萬的數字估計包括生病和因戰爭造成的心理創傷。


一點點歷史

冷戰時,蘇聯高度重視阿富汗,不惜工本扶持親蘇的阿富汗人民黨政權。黨首達烏德出任阿富汗總統。後被同黨塔拉基取代,達烏德黯然下臺。

塔拉基掌權後,強力推進蘇聯模式,引起同僚的強烈不滿,掌握軍權的阿明反映激烈。為此,塔拉基借出訪為名,拜見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捏夫,求得共識,力求除掉阿明。

誰知天機外瀉。塔拉基一回國,阿明發動政變,將其擊斃,自封總統,大權在握。阿明氣惱難忍,其現出倒向美國的意願。

蘇聯獲悉後,於1979年12月25日藉口飛機故障,求降首都喀布爾機場。準降後,機倉內衝出全副武器強悍的蘇軍特種部隊,迅速控制機場,緊接著,大批蘇聯運輸機,蜂擁而至。隨後猛撲阿富汗總統府。阿明奮力抵抗,被消滅。沒過多久蘇軍完全佔領喀布爾。同時十萬蘇聯精兵分兵六路,跨境侵入阿富汗,長驅直入,僅僅幾天就佔領了阿富汗全境。

蘇軍的此番戰役堪稱教科書式典範,至今被津津樂道。但是,此後蘇軍就陷入反抗者的泥潭。

蘇軍公然侵犯主權國家,引起全世界的強烈憤慨,除華約國家外,各國均強烈譴責。阿富汗各部落長老奮力反抗,民眾紛紛加入游擊隊,武力抗擊蘇軍的佔領暴行。

西方各國,在美國帶領下,全力以赴支持反抗力量。只要反抗組織需要,傾力提供,決無二言。各種抵抗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到游擊隊手中。各種先進武器,裝備游擊隊。阿拉伯各國志願者,前赴後繼奔赴阿富汗,人員充足,戰鬥力兇悍。

此時蘇聯,幾乎是於全世界的公敵。因而,隨著戰爭時間的拖延,蘇軍漸顯疲態。再後戰力不濟。蘇聯經濟也被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拖垮。埋下蘇聯解體的隱患。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前蘇聯發動了隊阿富汗的侵略戰爭,僅用三個小時就控制了阿富汗。可就是這樣一場戰爭,使當時的世界第二強國,深陷戰爭泥潭。十年的阿富汗戰爭,徹底拖垮前蘇聯這個巨無霸。九十年代初,前蘇聯一夜之間解體。



前蘇聯侵略阿富汗後,遭到了整個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除對其進行經濟制裁外,開始向阿富汗反對派武裝提供大量的援助。美國率先向阿富汗反對派提供了三千萬美元援助,各種武器通過巴基斯坦,源源不斷的送到反對派武裝手中。


十年的阿富汗戰爭,前蘇聯共投入150萬兵力,可反對派是越大越多,最高是發展到10萬人的反對派武裝。前蘇聯付出了140多億盧布,41萬多人傷亡的代價。其中有5萬人是戰鬥傷亡,其餘的都是非戰鬥傷亡,多數是染病而致傷亡。

那是一場非正義的侵略戰爭,遭到了全世界的反對,而阿富汗反對派卻受到世界各界的援助。才使得前蘇聯難以全身而退,遭受了巨大損失。


無奈且向上

1979年12月25日,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一聲令下,10萬蘇軍分六路開進阿富汗,只用了3個半小時就控制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在蘇聯還為自己的勝利沾沾自喜的時候,不曾想蘇聯正在將自己推向死亡的深淵。

攻下喀布爾之後,在蘇軍的強令要求下12萬阿富汗政府沒做任何抵抗就向蘇軍投降了。之後蘇聯扶持了一個阿富汗的傀儡政權,勃列日涅夫本以為阿富汗戰爭就此結束了,不曾想事情才剛剛開始而已。


1980年美國率先行動,向阿富汗的抵抗武裝援助3000萬美元。為了阻止蘇聯向印度洋方向擴張,美國聯合北約盟友和其它穆斯林國家向阿富汗抵抗武裝提供援助。甚至還專門研究了各種剋制蘇軍的新式武器,各種重型裝備源源不斷的輸送到阿富汗。阿富汗的抵抗武裝一夜間,鳥槍換大炮。

而且西方還派出了大量的軍事人員,協助阿富汗抵抗武裝訓練新兵,教授武器。加上長期的實戰,使得阿富汗抵抗武裝擁有了不遜於正規軍的戰鬥力,從而導致了蘇軍在阿富汗傷亡人數直線上升。
此外,由於阿富汗


地形複雜,山地廣佈,使得蘇軍的機械化部隊很難有效發揮其作戰效力。特別是到了山區,優勢更是變成了劣勢。阿富汗抵抗武裝靈活有效的游擊戰,使得蘇軍疲於應付,這就是開坦克的不如騎毛驢的。

特別是到了山區,蘇軍引以為傲的裝甲洪流更是成了活靶子。使得蘇軍不得不放棄裝甲坦克,選擇步行,但是習慣大兵團作戰的蘇軍又怎麼可能是這些“游擊戰專家”的對手呢!被虐也實屬正常,這個歷史早就證明了。

蘇聯在阿富汗政策的失敗也是導致蘇聯傷亡如此重大的原因。蘇聯一開始天真的以為搞定阿富汗中央政府就搞定了一切,不曾想阿富汗屬於部落聯盟政體。這些部落聯盟首領才是阿富汗真正的實權派,蘇聯一去就推行共產主義政策,徵收人家土地,能不跟你玩命嗎?最終導致蘇聯越打人越多,到了1986年,抵抗蘇聯的武裝人員已經超過了30萬。

最終戰局搞得一團糟,蘇聯卻死要面子,遲遲不撤軍,最終結局早就超過了蘇聯人的想象。蘇聯先後在阿富汗戰場投入了150多萬軍隊,軍費開支高達460億盧布,當年的盧布可跟現在的廢紙不一樣,那時盧布比美元還貴呢。
除了正常的戰鬥減員以外,還因為阿富汗惡劣的自然環境
,在10年的戰爭中,使蘇軍非戰鬥減員達到了驚人的41.6萬,其中大多數都是因為患上了傷寒熱、瘧疾、瘟疫等疾病。

因為阿富汗戰爭元氣大傷的蘇聯,終於在1989年的一片動盪中開始撤軍,恐怕這也是戈爾巴喬夫為蘇聯做的最對的一件事吧!


貝多芬不會憂傷

1988年5月25日,蘇軍總政治部主任利濟切夫宣佈:在阿富汗戰爭中,蘇軍死亡12210人,傷35478人,失蹤311人。當然,根據蘇聯宣傳慣例,這個數字是被大大縮水的,戰後僅陸續曝光的,在阿富汗的蘇軍逃兵就不止300人,不過,要說蘇軍在阿富汗死傷41萬人,這幾乎也是不可能的。

蘇軍在佔領阿富汗後,其面對的主要對手是反蘇游擊隊,這些游擊隊有美國、巴基斯坦、海灣國家和某國支持,雙方圍繞主要交通線不斷展開爭奪,阿富汗作為一個沒有鐵路的內陸國家,駐阿蘇軍除了人員補充主要通過空運外,大部分的物資補充都要通過幾條戰略公路,從蘇聯用汽車運來,耗費極高,也因此,在整個阿富汗戰爭期間,蘇軍最多隻有10萬人同時駐紮在阿富汗,這跟越戰美軍動輒在南越駐軍幾十萬沒得比。

事實上,不管是在戰役還是戰鬥中,蘇軍獲得了大部分勝利,擁有更好的武器、戰術素質和指揮體制,但阿富汗戰爭是一場典型的消耗戰,反蘇游擊隊以及其支持者的主要目的,不是在戰場上擊敗蘇軍,而是不斷造成其損耗,在無法承受的時候主動撤離阿富汗,事實證明,這一點也成功做到了。在阿富汗,游擊隊的損失遠遠超過蘇軍,游擊戰雖然不能獲得戰略上的勝利,這裡指的是徹底擊敗對手,但卻能給對手造成巨大損失。

此外,在阿富汗,蘇軍的傷亡減員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非戰鬥損失,在落後的阿富汗,蘇軍的一切物資包括食物,都需要從蘇聯供應,而蘇軍對衛生勤務工作嚴重忽視,營地內廚房跟廁所距離很近,炊事員工作前不進行必備的洗手等步驟,導致蘇軍營地中瘧疾等疾病十分嚴重,而蘇聯生產的各類藥物質量低劣,在戰鬥中,蘇軍繳獲游擊隊隨身攜帶的西方醫藥製品,根本不會上繳而是自己留下,以備萬一的時候保命。

在阿富汗,蘇軍遇到了很多問題,除了裝備和指揮外,還包括後勤衛生甚至飲食,這些問題造成蘇軍巨大的戰鬥和非戰鬥減員,在戰爭後期,蘇軍已經開始接受教訓並作出改進,但可惜晚了,蘇聯解體了。隨後的俄軍也是在兩次車臣戰爭巨大傷亡後,才重新重視這些問題,而這原本可以在阿富汗戰爭結束後解決。


鷹眼防務觀察

阿富汗因為地處亞洲中心,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歷史上屢次遭到侵略,但阿富汗這個國家,從來都是可以被推翻,卻從未被征服。蘇聯在俄國時期,就曾侵略過阿富汗。

二戰後,阿富汗先後有過四任政府執政,分別是查希爾國王的政府,達烏德政府,塔拉基政府以及阿明政府。

這幾位執政者都是剛開始投靠蘇聯或者是被蘇聯扶植,後期不願意完全聽命於蘇聯,而被蘇聯推翻!

蘇聯在1973年到1979年,不斷在阿富汗發動政變,打掉不聽話的執政者,扶植聽話的代理人。

七十年代,美蘇爭霸出現了蘇攻美守的局面。蘇聯的戰略計劃是南下打通印度洋的通道,迂迴包圍歐洲,威懾中東石油區,從而掐死北約,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

而要想南下打通印度洋出海口,首先必須侵佔阿富汗,當時蘇阿關係已經到了刀兵相見的地步,於是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同阿富汗撕破臉!

前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

1979年12月27日晚上,蘇聯秘密出動傘兵空降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攻佔阿明宮,電視臺等重要設施,殺死阿明全家,隨後,早已集結在蘇阿邊境的蘇軍大部隊突破阿富汗邊境,長驅直入,長達十年的阿富汗戰爭開始了!

正如題主所說,蘇軍在短時間內就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了阿富汗,原來的政府軍基本上未做抵抗就都投降了。並且歸順了新組建的卡爾邁勒政府。



蘇軍入侵阿富汗示意圖

但是阿富汗人民的反政府武裝可沒有屈服,他們繼續同蘇軍戰鬥。蘇軍為了消滅他們,展開了大規模圍剿,然而反政府武裝利用山區優勢地形,開展游擊戰,讓蘇軍的機械化部隊無法在山區展開。這讓蘇軍頭疼不已!

隨後蘇軍改變戰術,在保證主要大城市和交通線的同時,對反政府武裝的主要根據地實施重點清剿,清剿的重點地區有潘傑希爾谷地、庫納爾哈、霍斯特、坎大哈等。

雖然清剿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反政府武裝卻日益發展壯大,發展到了十萬人。而蘇聯在阿富汗投入的兵力也越來越多,達到12萬人。

1985年,雙方試圖談判,但未能就若干條件達成一致!

入侵阿富汗的蘇軍在直升機前合影

在阿富汗戰爭中後期,阿富汗的反政府游擊隊得到了來自美國,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國的軍事援助,各種武器裝備源源不斷的被送到阿富汗游擊隊的手裡,使得蘇聯政府軍作戰日益艱難,最後,形成了蘇聯和阿富汗政府軍掌握大城市和交通線,游擊隊掌握廣大農村,誰也無法打敗對方的對峙局面。

蘇聯坦克在阿富汗

在此期間,阿富汗先後湧現出了大量游擊隊,但這些游擊隊內部政見不一,彼此有矛盾,所以無法統一指揮,對蘇作戰屢次功敗垂成。後來大名鼎鼎的本拉登,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進入阿富汗,組建了塔利班!

戈爾巴喬夫上臺後,開始逐步撤離阿富汗,最終在1988年,蘇軍全部撤出阿富汗。

但是十年戰爭已經把阿富汗打的千瘡百孔,大批難民流離失所,由於國內武裝力量派系林立,蘇軍走後,阿富汗繼續開展內戰,再後來美軍攻打阿富汗,反正這麼多年,阿富汗就一直沒有消停過!

蘇聯裝甲部隊

如果當年蘇聯不入侵阿富汗的話,現在的阿富汗就算政局不穩,也不至於戰爭不斷!

十年阿富汗戰爭也把蘇聯拉入了毀滅的深淵,蘇聯先後投入兵力150萬人,累計傷亡5萬多人,耗資450億盧布!讓蘇聯的國力嚴重受損。阿富汗戰爭結束僅僅兩年後,蘇聯就解體了!


武六七

阿富汗人評價蘇聯人的侵略,大致意識是說"蘇聯人帶來了雪(血)"!阿富汗作為一個山地小國,沒有珍貴的自然資源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蘇聯侵略阿富汗的目的,是為了打通蘇聯國土腹部向南的通道,進而得到更大的戰略地域,更多的戰略緩衝區域。


雖然戰前蘇聯扶植了阿富汗偽政權,但為了更有效地控制阿富汗,避免其它國家勢力的干預,悍然與1979年入侵阿富汗。至1989年侵略宣告失敗,蘇聯軍隊撤出阿富汗。這場為期10年的戰爭,給阿富汗和蘇聯都帶來了深重得災難。蘇聯於1991年宣告解體,阿富汗則開始了"諸侯割據"得局面。後一度成為了伊斯蘭恐怖分子的"聖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