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让孩子看电视或者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

刘步回

这是家长在孩子出生前就该做好知识储备的问题。孩子都已经7岁了,很多行为已经形成了习惯。不过依据一些原则性的理念,还是有办法正确处理。

1、电子产品是重要工具,禁止并非明智之举

信息时代,电子产品已经是不可隔绝的工具。只去片面的追求成绩,而禁止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肯定是弊大于利。

在国内除了主流教育对电子产品限制很多之外。民间教育的代表流派华德福教育也是严格限制孩子11岁之前对电子产品的使用的,除了伤害视力之外,很重要的理由也是觉得电子产品都是视觉刺激,让孩子去被动接受信息。

电子产品是工具,工具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斧头可以伐木,也可以伤人,关键是看我们如何使用。

2、根据孩子的自控力水平来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

如果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弱,就和孩子商量,双方阐述理由,最后确定一个彼此都认同的限制方案,签订合约。

3、父母也要学习,熟悉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

其实关于电子产品最大的问题,在于家长的观念。太多家长因为自己不了解电子产品,很容易受到舆论宣传和既有成见的影响,没有能力形成独立准备的判断。

所以想要去要求孩子的时候总是底气不足,有时候气急败坏,反而会情绪化,做出激烈的行为。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有意识的花一些时间去了解相关的知识,让孩子分享他使用电子产品的经历和收获,这样既促进亲子沟通,也能够对电子产品多一些直观的了解。如果孩子讲的内容是你不懂的,也不需要焦虑,更不能着急下结论,让孩子给你介绍,或者去求助懂行的人,自己搜索一些资料。

这样长此以往,你更了解孩子,孩子也更信赖你。


晓题大作

我本身是从事媒介教学和研究的,结合我自己对孩子进行媒介教育的一个经验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的理念,在这样一个“媒介化生存”的年代,完全杜绝孩子媒介接触的渠道,让他过没电脑没电视的日子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是否会适得其反,比如导致孩子想方设法采取其他方式,以来逃避父母规制?比如我知道身边有的孩子会借口去朋友家、或者去亲戚家、去爷爷奶奶家玩的机会来过游戏瘾或者电视瘾。

传播学中有一种理论,叫做“防疫接种“理论。即为了培养孩子对某一种疾病的抵抗力,需要把相关的弱病菌注入其体内,以培养孩子对这种疾病的适应和抵抗能力。防疫接种理论适用于很多领域,仅以孩子与媒介的接触来讲,如果你完全杜绝了他与电脑和电视的接触通道和机会,那么,除了可能引发的强烈逆反,还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当他脱离了父母等外在的规制和监视,他反倒可能由于缺乏足够的抵抗力而沉迷于游戏或电视而不能自拔。所以,作为父母而言,引导、培养孩子与媒介“和平共处的能力与素养非常重要。

我的孩子今年11岁,从小我们并没有对他的媒介接触刻意禁止,包括电视、iPad、电脑等。我们只是规定了他玩的时间界线,比如一天只许玩多长时间的游戏?看多长时间的电视等,违反规定可能要受罚(比如几天之内不能玩游戏看电视等)。当然,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作为父母我们有比较便利的条件来监督执行孩子每天媒介接触时间的规定。除此之外,言传身教也很重要,在我们家里,“书”占主导,电视几乎成为一个摆设,除了孩子开一下,我们大人一般也不太喜欢看,我觉得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耳濡目染的长期熏陶和引导。


目前来看,孩子自控力比较强,比如他很清楚他什么时候可以玩、什么时候不可以玩,玩的时候也没有出现任何成瘾症症状。就电视、电脑游戏而言,他跟我们之间已经达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识。

因此,基于我的体验,管理界线意识、引导等远比单纯的禁止要更为有效。还有,孩子沉迷于媒介一般都有家庭情感缺失的症结,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与爱永远不能缺位。


孙卫华

说实话,您的孩子还在幼儿园阶段,偶尔看看电视上的动画片是没啥问题的,但是坚决要让孩子少看手机和ipad!不为别的,就为了要保护孩子的视力!手机和ipad对一个孩子未发育成型的眼睛伤害是巨大的!

至于您说的把有线电视和宽带都断了,让他过没电脑没电视的日子,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跟您说说我家孩子的情况吧:我家孩子目前一年级刚刚结束,在平时上学时间,周一到周四电视、手机、iPad都是不允许看的,到了周末则让他适当的看看。在节假日的时候,相较于抱着手机、iPad无脑看,还是适当的看看电视会比较好一些!

当然,如何不让孩子不去看电视看手机,我们做家长的最主要还是要引导孩子去读书、去读课外书,才是最有帮助的!怎么引导?

一句话,家长以身作则!

在家里孩子写作业您坐在旁边看书,看报纸都行,如果自己实在读不进去书,那我告诉您,您哪怕捧着一本书家装在那读,也要做出读书的样子来!

没办法为了孩子,您必须这样!您在旁边看手机或者看电视跟您坐在孩子身边读书,他的心里感受是肯定不一样的!

这就是创造读书氛围!

想想我们当初八十年代的情景吧!

那个时候“开场仅有一台老式电视机,收看动画片全靠准时等!”

那个时候为了看一部动画片一大堆人挤在一台小小的电视机前观看,有时还因为停电没看成动画片而特别的失望,而且小时候还经常模仿过动画片里的人物的动作和经典语录!

而当年那种必须得准时守在电视机前收看动画片的奇特感觉,恐怕是现在的孩子们再也体会不到的了!

因为现在的节目资源太多了,数字电视、手机、iPad等等,孩子们几乎不需要付出什么努力就可以看到自己想看的动画片。

不仅仅是有线电视的节目,更厉害的是数字电视用户,里面的动画片资源可以说是数以千计,孩子们选择观看动画片的范围是越来越广了。

不可否认,观看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对于开发孩子的想像力、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带给孩子快乐、净化儿童的心灵、培养孩子的幽默感都是有一定帮助的。

有家长陪同指导观看当然是最好的了,毕竟节目内容越多,难不保有些滥竽充数的内容会影响到孩子!


古怪观影

目前科学家已经有共识,看电视、电脑、手机等对孩子好不好,主要取决于电视节目的内容,原因有二:

  1. 孩子有一种发展迅速的神奇能力,称为“延迟模仿”。孩子在13个月大时,就能重复一周前只见过一次的动作,而到1岁半,他能重复4个月前只见过一次的动作。若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他会模仿电视里的行为,曾有类似的新闻报道,9岁男孩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玩“烤羊”游戏,将两男童全身烧伤。

  2. 我们的预期和假设会影响对于现实的感知。曾有心理学家做实验,一群健康的学生在看过一些与“老人”有关的词语后,竟会表现得老人一样,弯腰驼背,步履蹒跚。同样,孩子接触的东西,会影响到他对现实生活的期望,进而影响他的感知和行为。

因此,科学家的建议:无论看什么电视节目,孩子看的时间都应该受到限制。

1、2岁以下的孩子根本不应该看电视。

因为孩子有“延迟模仿”的能力,但由于年龄还小,缺少对冲动的控制,若电视节目内容有对同伴攻击的行为,那么2岁以下的孩子很容易模仿,从而伤害到自己或别人。

2、4岁以下的孩子要尽量少看电视。

有研究数据显示,4岁以下的孩子每天多看1小时电视,他欺负其他小朋友的概率上升9%,因为看太多电视会让孩子的情绪调控能力下降。美国儿科医学学会估计,10%-20%的暴力行为可以归因为媒体暴力的影响。

另一个是每天多看1小时电视,孩子7岁前出现注意力问题的可能性上升10%,每天看3小时电视的学龄前儿童,比不看电视的更有可能患上注意力障碍,风险高30%。

3、看“二手电视”也会伤害孩子。

“二手电视”是指人离开了电视却没有关掉。虽然孩子没在看,但孩子可以听到声音,电视吵闹的声响会对孩子产生干扰,让他分心。

4、父母应该选择互动性比较强的电视节目内容。

有些所谓“益智”的电视节目并不益智。2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应该谨慎选择有较强互动性的电视节目,比如会向孩子提问,让孩子思考问题的,一些研究显示《爱探险的朵拉》不错。

5、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看电视,一起互动。

不要把孩子单独放在那里看电视,家长就自己盯着手机,应该帮助孩子分析电视所看到的内容,但千万不要在孩子的卧室放电视。

6、孩子看电视、电脑、手机等,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看电视等都是长时间的静坐,孩子更容易变胖,打电子游戏的孩子患肥胖症的概率比不打游戏的高3倍。而且缺乏体育锻炼会影响大脑,因为有氧运动会对大脑有益,有锻炼习惯的人执行功能水平提高50-100%,更易静下心来集中精力。

7、孩子习惯用手机、网络等沟通,会影响他解读别人的非语言信号。

孩子习惯通过手机、网络与别人沟通,他就减少了现实生活中与人的非语言沟通能力,这类练习在孩子小时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长大后,工作还是婚姻中,与别人的冲突最大来源是对于彼此意图的错误理解。

最后,正如问题所说的,你只是一普通人,无权无钱,工作都很累,回家想休息,但只能靠看电视舒缓压力,那就看一会电视吧。但要控制好孩子接触电视的时间,比起看电视,已经精疲力尽和易怒的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将会更大!


iPad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秒   

●平均每分钟眨眼4.67次

连续看20分钟液晶电视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18.8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6.7秒

●平均每分钟眨眼9次

帮孩子戒掉iPad和手机的方法:

2 转移注意力当孩子要玩电子产品或是不能停下来时,爸妈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用玩具吸引孩子、或跟孩子来一场家庭游戏、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跟孩子画画、或者带孩子外出去散步逛公园等,都是 不错的注意力转移法。孩子之所以沉迷玩电子产品,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没人陪同玩,或者父母少陪伴,甚至是父母主动给孩子提供”电子保姆“所致。

3 父母以身做则孩子出生前,他们并不知道手机、iPad是啥物,因为父母总在一旁玩儿,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把吸引父母的东西是什么物体,然后他们便学着父母的样子这里划一划,那里按一按,渐渐被里面的新奇所吸引。每当父母在用时,孩子也要玩的意愿往往会更加强烈。所以,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因此,下班回家后,爸妈们请将手机和iPad等放一边,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这是戒掉孩子这种瘾的最理想途径。

如何看电子产品最安全:

目前关于近视的具体成因在医学界还是一个谜。人们只是推测认为它和遗传以及视疲劳等多种因素的联系比较密切。不过,在观看各种屏幕时,距离绝对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一般认为,对于电子产品,最佳的观看距离是电子产品屏幕对角线的3-5倍。以iPad为例,屏幕对角线大约是25厘米,那么观看距离至少要75厘米,相当于成年人手臂的长度。此外,用眼时间也要严格控制。儿童(2~6岁)操作电子视频产品的时间每次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


听说卸磨就杀驴

孩子看电视、电脑、玩手机如果没有节制,很可能出现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的状态,其实这罪魁祸首不是手机和电脑,而是家长没有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而且在家长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没有让孩子觉得有趣和好玩,孩子才会沉浸在动画片中不能自拔!

这和家长能赚多少钱、有没有所谓的社会地位,有没有广泛的社会的资源整合能力无关,而在于家长如何和孩子制定学习和生活以及游戏的计划。根据家长的描述,我们建议:

1.和孩子制定每天的学习生活娱乐的计划表,一个还没有读一年级的孩子,他们需要大量的玩,但是也一定需要学习,这学习可能是读书写字,可能是看动画片(优质的动画片,比如英语动画片),可能是和孩子一起的亲子游戏和陪伴,和孩子一起去书店、博物馆等场所。

2.和孩子约法三章:每天哪些时间段是可以玩游戏、允许看电视,在看电视之前必须完成的作业有哪些,做完的家务有哪些,在规定的项目没有完成之前,一票否决看电视、动画片和玩手机游戏。

3.给孩子手机下载很多优质的APP,这也是解决方案之一,确实社会在改变,时代在发展,幼儿园的孩子都能玩手机玩的很溜,如果孩子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也确实不妥,但是家长是可以选择的,毕竟手机是家长的,电视和网络家长可以控制,那为什么不给孩子选择优质的学习型APP呢!

4.家长抽出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和孩子玩耍的方式有很多,陪孩子做游戏、一起运动、一起读书,这些总比孩子泡在动画片中要强多了。

5.不要把你的怨天尤人(对自己的能力不足产生的紧张和压抑)传递给孩子,孩子需要的是快乐的童年,尽管你不认可孩子的游戏和娱乐方式,但这绝对不是你给孩子灌输:老爸/老妈没本事,一切靠你自己,你就得从小懂事、上进的理由。


九斗学生心理


很多家长都在纠结宝宝看电视尤其是看动画片的问题,宝宝接触动画片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手机、平板、家里电视、公共场合电视,到处都是屏幕。做家长的应该如何面对这样一个环境?

看电视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网上一搜一大堆,主要有这三大影响:孩子的视力、注意力、思考力。搜索“看电视对孩子有什么影响”这个词条,随便点进一条看看你绝对有想砸电视的冲动

该怎么办?

我有考虑过把家里电视扔掉,一番纠结过后还是没做到。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把电视完全丢掉也不现实,怎么办呢?

经过研究和思考,为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我制定了两个方针。

01

控制时间

我给安安立下一个规矩:每天只看一次电视,一次看15分钟。看电视的时间段安安可自由选择,早上,中午、下午、晚上都可以,但是一次机会用掉就没;10分钟时会有一次时间提示,到15分钟直接关机不罗嗦

跟孩子讲道理立规矩时要做到温柔而坚定,同时要把孩子当成懂事的成年人,不要怕孩子听不懂或者理解不了

定下这个规矩后严格执行,安安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因为种种原因(比如生病、放松管理、旅行等)可能会有表现倒退的情况发生,这时该如何处理?

安安有一段时间不遵守看电视的约定,一天要多次看电视,而且超时。一天晚上,忍无可忍的我是这样做的:跟安安严正交涉,明确向她指出这段时间看电视的时间太长了,因为你的这种表现,为了你的身心健康,我只能把家里的电视扔掉了,说完就把电视收了起来

意料之中的,安安大哭大闹,我心想:不能心软,不要怂...

过了一会儿,安安发现哭闹没什么用,加上安妈的安抚,也就逐渐平静了下来。这时,我蹲在安安跟前,跟她发生了这样的对话:

安爸:安安,你知道爸爸为什么把电视搬走吗?

安安:小声微微抽泣中...(但是眼神有跟安爸交流,我认为这时能开始讲道理了)

安爸:(温柔而坚定的)爸爸把电视搬走扔掉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你看电视的时间太长了,你这么大的宝宝,一天只能看15分钟电视,时间长了对你的眼睛和头脑都很不好,时间咱们必须得控制

安安:微微点头

安爸:(温柔而坚定的)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你不讲信用,没有遵守看电视的约定——一天一次,一次15分钟。讲信用守承诺很重要,不讲信用干脆什么都不要做,爸爸妈妈希望你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你之前做的还不错,不是吗?

安安:(更加平静)微微点头

安爸:(温柔而坚定的)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我们这样,电视停看三天,你若能做到我们的约定——一天一次,一次15分钟——三天后爸爸把电视拿出来,如果仍然做不到,那就永远没有电视看,你自己选择

安安:(表示理解)看着安爸

安爸:好,现在爸爸问你,三天后你能不能做到?

安安:(犹豫)不说话,纠结,想哭的样子

安爸:耐心反复说明做不到的后果以及能做到的好处

安安:能做到

三天后,安安确实能够做到,而且到时间能够主动说不看了。后来在爷爷奶奶家也能够遵守约定。

02

户外活动补偿

人眼本身有强大的自我调节功能,看完电视让孩子有较为充分的户外活动,就能恢复看电视对眼睛的伤害(说的不专业,大概就这么个意思)

如果孩子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多看看远景,而不是一直在家里看近距离的东西,这样就能将看电视对视力的影响降到最低。

研究表明,越小的孩子,视力的恢复力越强。户外活动时,孩子看远处的机会多,这样睫状肌可得到充分的休息。有条件的话,在看完电视后让孩子通过户外活动进行补偿。


涵妮妈妈育儿经

把有线电视和宽带都断了,治标不治本,而且他不可能过上没电脑没电视的日子。豆妈用切身体会来回答你的问题,因为豆妈的做法比你激进,

豆妈是直接把家里的电视机卖掉了。但是,让孩子彻底不接触电子产品是不可能的。我们能保证孩子在家不看,但不能保证孩子在幼儿园不会看,在小朋友的家里不会看……孩子能接触到电子屏幕的渠道太多了。豆豆宝宝那段时间特别喜欢去小朋友家里玩,因为小朋友家里有电脑的动画片看。所以说,我们真正要改变的是孩子,而不是让他过没电脑没电视的日子。

一、制定规则

  没有天生就很自律的孩子,孩子都喜欢看电视,喜欢看动画片,面对这些诱惑,孩子还太小,还无法自己约束自己。那我们作为家长,就应该制定一些规则,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规章制度,比如约定玩游戏的时间、约定看电视的时间,然后让孩子持之以恒地执行。而且规则一旦定下来了,就不能变动,孩子和家长都要遵守的。当孩子自觉遵守时,家长要给予及时的赞美和表扬,孩子便会继续努力。当孩子行为不合规矩的时候,家长就要跟他讲道理,帮助孩子继续遵守规则。

  

二、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逐步增强孩子的自控力,从家长制定规矩的“他控”,过渡到孩子的“自控”。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时一定要有耐心,要使用适当的教育方法。要尽量让孩子感到心悦诚服,不过分束缚孩子,不粗暴对待孩子,最好能用生动形象、寓意深刻的事例说服孩子。

三、父母以身作则 

  “子女的教育是从模仿双亲开始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希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先做这样的人。”父母应该放下手里的手机,放下你的电脑游戏,家长用心陪伴孩子,让我们家长与孩子共同做一件事,一起看书、一起做游戏,一起吃饭、玩耍、聊天,一起解决问题。不能是一味的要求孩子不要看电视,而家长却在看电视剧。豆妈小时候就有过这种情况哇,豆妈在屋里也作业,豆姥姥在客厅看电视,豆妈就会透过门缝也偷偷的看电视,而不是专心的写作业。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即使您是一名普通父亲,无权无钱。这些都不影响您给予孩子的陪伴,和给予孩子的良好教育,给予孩子的爱。加油,您是最棒的父亲。

四、改变生活空间

记得看过“粥悦悦”的一个漫画,就是讲的改变生活空间,改变家庭习惯,她就指出生活空间真的会影响生活氛围。宝爸宝妈们可以在家里划定一个无电子产品区,这样孩子们不再有事没事要看电视,因为有太多事儿可以做了,孩子可以画画、做手工、玩游戏、听故事等等。

豆妈借鉴了一下,把家里原来放电视的地方,改成了宝宝的专属地盘,放的是宝宝的各种绘本、各种做手工的原材料。

-------------------------------------------------------------------------------

豆妈家宝宝5岁8个月,豆妈会分享豆妈陪伴宝宝成长的心得,欢迎朋友们关注哦。也希望和朋友们一起探讨,共同成长,欢迎留言互动哦。


牛牛豆妈

引言:该不该?这个问题现在看来很残酷!该,往往变成一种放纵。不该,又易造成冲突甚至是走极端!很多不幸的事告诉我们,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真的是一把双刃剑!我看现在很多家庭都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看还是不让看?玩还是不让玩?

现象:回答之前,给大家先举二个生活实例:一是有一个家长有天夜里起来查房,发现自己的小孩,躲在被窝里玩手机。逼问之下小孩说了实情:原来她硬扛着不睡,挨到家人都酣睡后,拿了手机,把家长的手从被子里拉出来给手机解锁……家长无语了!二是某初中学生考试时猝死。据知情同学讲,该生父母靠贩卖蔬菜为生,早上摆摊卖菜,下午收摊睡觉,半夜起来驱车几十公里去贩菜回来。于是该生昼夜颠倒,持续不断地通宵玩手机,甚至看AV片……直至考试猝死!

分析:让小孩看电视,玩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不是一句“该不该”可以回答的。首先,从孩子的自制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对学习造成的负作用层面来讲,不该让孩子玩。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控制不住,容易沉迷其中,还让孩子接触,这是纵容宠溺,一旦孩子陷入其中难以自拔,该如何收场?网上不是爆出因为家长不让孩子玩手机导致孩子坠楼的新闻么?不是也时有因为手机等造成师生关系恶化而产生矛盾冲突的消息报道么?倘若手机等电子产品带给孩子的是寻死觅活,你说该不该让孩子无度地看电视玩手机呢?其次,从社会发展的趋势,互联网的普及,孩子学习的新需求等方面来看,似乎又是该让孩子接触!我们总不能因噎废食,因为看电视玩手机,有的孩子眼睛近视了,背也有点弯了,甚至做了些出格的事,就全盘否定电视手机电脑的存在!对吧?那么该怎么办呢?

对策: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绝非洪水猛兽,也不可过分妖魔化。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做好思想认识工作。真正从根本上去认识到电视手机电脑等只是工具而不是玩具。二是要把握好度,控制好时间。三是家长千万不要有补偿孩子的心理。因为不在孩子身边,觉得孩子孤单可怜,自己亏欠了孩子,便毫无原则地答应满足,这是不可以有的。四是家长要以身示范。想要让孩子理性健康地接触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家长必须要理性健康。五是拓展生活的圈子。不要让孩子觉得除了看电视玩手机电脑,生活只剩下一片空白。要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语:神灯一盏夜不黑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利与弊的矛盾统一需要积极正视。面对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给孩子带来困扰和一些伤害的现实,趋利避害应该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如果利大于弊,那就该!如果弊大于利,那就不该!

欢迎大家评论转发,你的神的评论便是对我的最大的鞭策!有你的精彩,我更精彩!


神灯一盏夜不黑

在如今这样一个被电子产品充斥的时代,不让孩子看电视,电脑,手机等似乎不太现实,就算是有办法做到让自家孩子不接触这些东西,表面上可能是有效果的,但事实上孩子在心底会更进一步滋生对这些电子产品的渴望,就像是有句话说的“越是缺少或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


一个朋友管教孩子是相当严格的,从不让她的孩子玩平板,手机之类的东西,为孩子的视力,身体健康,和学业考虑她觉得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她自己也很会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了个很好的榜样,朋友很满意自己孩子也能非常配合,但后来与她孩子的几次接触让我发现,朋友的做法可能只是她自己觉得收到了很满意的结果吧!

暂且称呼朋友的孩子园园吧!园园与我女儿在一起玩的时候,女儿的几乎所有玩具都对她没有吸引力,也不想玩什么游戏,唯一让她感兴趣的就是平板电脑,不管是电脑里的游戏,还是动画,无论什么都能看的津津有味,用一句“钻进电脑里了”来形容她一点都不为过,在我觉得园园玩电脑时间太长而让她停止的时候,园园很配合,不看了!可没过5分钟就央求着想看电视,为了不让园园看电视,我告诉她这个时间点没有动画片可看,可园园告诉我说“不用动画片,看什么都行”。一个没头没尾的纪录片都能目不转睛的盯着看。


那时看着园园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只要让看电脑,看电视,具体什么节目已经不重要了”。那种已经到达痴迷的程度,就是在妈妈对电子产品的严格控制下造就的结果,我很奇怪朋友是怎样做到让园园对她言听计从,不看电脑,电视的。可一旦离开了妈妈的视线范围,园园对于那些平常妈妈明令禁止的东西内心的渴望,就像雨后破土的芽苗一样疯狂的生长。

或许家长更多考虑的是孩子的视力,身心健康,但现在这样一个衣食住行都与网络紧密相连的时代,我们杜绝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其实是在让孩子与时代脱节,网络也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正面的知识。我们谁都不知道被电子产品密切影响的一代人长大了会是怎样的,但可以肯定,每天都盯着手机,电脑,电视看的行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不可取的,

家长能做的就是教给孩子什么是适可而止,要求孩子的同时家长以身作则,与孩子更多的亲子互动来取代电子朋友的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