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孩子好不好?

雲淡風輕漠然置之

老人帶孩子好不好?這事兒還

真不能簡單地做判斷

說“好”,立馬會有很多父母現身說法,列舉出隔代教育的種種問題,比如下面這樣的對話:

我:寶寶飲食習慣不好,媽媽平時不要給他零食吃嘛
寶媽:哎呀,我知道,但是孩子都是奶奶帶,我不給,奶奶要給啊!
我:那讓孩子自己吃,儘量不要喂嘛。
寶媽:哎呀,沒用,孩子都是奶奶帶,跟奶奶說不聽,奶奶就是要跟在娃後面追著喂。哎!

如果說讓老人帶孩子“不好”,同樣也有很多爸爸媽媽說:

那怎麼辦?爸爸媽媽要上班啊,爺爺奶奶帶著,總比沒人管好吧?請保姆?經濟問題先不說,爺爺奶奶總比保姆更親近孩子吧?

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個人情況也不一樣。

在我這些年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見過:

自己帶孩子,帶得淡定自如全職媽媽;
也見過手忙腳亂,每天都忍不住發脾氣的全職媽媽;
見過育兒觀念和方法過時的爺爺奶奶;
也見過為了帶好孫子孫女,每週去聽育兒講座,有機會就去和老師溝通的爺爺奶奶;
我在後臺也經常收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留言、評論、提問。

所以,從大面上,統計數據上來看,隔代教育出現的問題或許真的比父母自己帶孩子更多;但具體到每個家庭,具體到現在來看這個答案的、一個一個的普通家長呢?

我們是懷著一顆希望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希望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夠變得更好的心,來這裡尋找方法的。我們可以暫時不去爭論“爺爺奶奶們帶孩子好不好”這個大的社會問題,我們可以先具體的分析一下:自己家裡爺爺奶奶帶孩子的利弊”。(即便我們爸媽自己帶,也有利有弊不是?)

發揮隔代教育優勢的同時,也注意克服種種負面影響,讓自己的孩子現有的家庭教育狀況得以改進。

爺爺奶奶帶孩子,最容易引起家庭矛盾的問題,不外乎這三點:

過度溺愛,諸事代勞
觀念保守,保護過度
沒有規則,討好孩子

如果這樣教育孩子,對孩子當然不太好。但捫心自問,年輕的父母自己帶孩子,不也有可能犯這樣的錯誤嗎?只是,老人家在這幾個方面更難控制自己吧。

這其實很值得理解。

爺爺奶奶們到了這個年齡,是從重要的社會角色中慢慢退出的時候了,他們發現自己說了算的地方越來越少了,很難獲得認同感。而年輕的父母,事業生活都在上升期,你還有更多的途徑獲得認同感。

所以,面對全家人都很重視、很喜愛的小孩子,年輕的父母還能夠控制自己在孩子面前爭寵的心理,但是老人,就很容易失去控制。


再說,當一個人年紀大了,自己也會變成小孩希望獲得關注,但老人家又沒法坦然地面對自己這種希望得到關注的需要,只好把自己像個小孩的需求,投射到真的小孩子身上:對孩子無限度的溺愛,一切以孩子的快樂為標準,從不指責孩子……其實,對孩子的溺愛,是老人對自己好的一種表現。

老人對孩子的態度,其實也反應了老人心裡最真實的需求,我們看到了這些需求,會不會對老人也多了一些溫和的理解?

如果因為各種原因,需要讓爺爺奶奶幫助照顧孩子,那麼,為了老人帶孩子舒心,爸爸媽媽也放心,建議這樣做:

第一:自己負主要責任

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

老人家在育兒這件事情上,承擔的一定是輔助的角色,在孩子小時候,需要不間斷地照顧的時候,爺爺奶奶幫助父母,參與育兒。但是,真正要對孩子的將來負責的人,一定是父母,絕不是爺爺奶奶們。

二:絕不說老人家做得“不對”,而是分解步驟,循序漸進,教會他們正確做法。

父母對育兒有自己的要求,所以,你需要教會老人具體怎麼做。

普通地“教”,效果肯定不太好;我說的“教”,是把

做事的過程分解成小的步驟,這樣可以降低難度,方便老人家執行,並且及時反饋

比如,你不希望孩子看動畫片的時間太長,那準備好影碟,跟老人和孩子都說好,一天一集,看完了就沒有,第二天媽媽再給新的,看完動畫後,接下來孩子可以玩什麼,活動都安排好。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負責計劃、安排、和孩子溝通,老人家只負責執行,操作起來就容易多了。

三、一旦發生矛盾,年輕的父母才是溝通的主題

老人的觀念模式和我們肯定不會完全一樣,發生矛盾是難免的。

一旦有矛盾,我們需要主動對家庭的矛盾做溝通,而不是被動地等著家裡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理解我們。

年輕的父母二十多,三十多歲,不論從年齡、身體狀況、受教育程度、心理承受能力各個方面來說,都是家庭中最強大的人。而且我們獲得資訊的途徑,也比老人廣闊得多,我們也有很多機會學習溝通的方法。

隔代教育的過程中,當然會出現各種問題,但如果父母能夠負起孩子教育的主要責任,那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對孩子的照顧中,偶爾的溺愛,偶爾的放縱,對孩子來說,並不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影響,老人家對孫輩所具有的親情和關愛,是任何育兒機構、老師、都無法比擬的,這些關愛,一定會變成孩子長大後甜蜜的回憶!

有任何育兒問題,可以在評論裡留言,我真的真的會回覆哦。快關注我吧!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以我個人的經驗,讓老人帶孩子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自家的老人照顧孩子會拿出百倍的愛和耐心,責任心更強,會讓年輕的父母更加放心,這是一個天然的優勢。但是,我們自己的老人,僅僅是因為他們賦閒在家,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幫助照看孩子,絕大多數很難承擔起科學養育孩子的重任,由於老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等與現代社會或多或少會有差別,所以老人帶孩子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

  1. 過分疼愛導致溺愛。都說老人對孫輩是格輩親,老人往往格外疼愛孩子,並且容易陷入無原則的遷就和溺愛。再就是老人心理上會有些顧忌——若出差錯,怕兒女怪罪。於是老人處處依著孩子,對孩子不合理的慾望常會無原則的滿足。時間一長,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人人都得聽自己的,稍不如意就會大哭大鬧。老人又怕孩子哭壞身體,又是百般哄勸。這樣,孩子就會通過發脾氣和苦鬧來要挾家長,來滿足自己的分非要求。因此,過分的溺愛和遷就容易使孩子產生“自我中心”意識,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個性。
  2. 喜歡用傳統觀念代替科學。老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識面較窄,接受的又是幾十年前的教育,而且祖輩人由於帶過幾個孩子,很容易覺得自己是“過來人”,“吃的鹽比年輕人吃的米都多”,不少老人還保留著許許多多育兒誤區,比如,給新生兒五花大綁地綁腿,孩子一哭一鬧就餵奶,睡覺一醒就餵奶,孩子發燒就吃抗生素,還有的老人在孩子二、三個月時就開始喂稀粥、牛奶……,這些都是養育孩子的嚴重誤區,有的甚至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成長髮育。

  3. 年邁體弱讓他們勉為其難。老人上了歲數,身體狀況都差強人意,其實多數都是在硬撐著、咬牙堅持著履行著“保育員”的責任,每天要哄、喂、洗……,其實他們是力不從心啦,但為了解決兒女的後顧之憂只好挺著,這樣的後果,是老人可能心身俱疲,一病不起,孩子也沒有得到精心細緻的照顧,兩敗俱傷。

所以,帶孩子最好是媽媽親力親為,母愛是任何情感無法代替的,對孩子最根本而巨大的影響力,其實從胎兒細胞形成的那一刻起,老天就已經把它交給了孩子的母親,當然,如果你沒有條件成為一個全職媽媽,那就到專業機構請一名專業育嬰阿姨來幫忙,讓你的寶寶儘可能得到專業、科學的呵護和陪伴,為寶寶的未來投資,很值。



營養海賊團

很多事情都不是絕對的,老人帶孩子也是有利有弊。關鍵要看一個家庭是否能夠智慧地處理問題,能充分享受好處,並將弊端處理到最小。

老人帶娃的好處:

1、孩子有老人照料和看護,通常比保姆更穩定,更讓爹媽放心。並非保姆都不可靠,但要找到一個長期相互信任、尊重、疼愛孩子的保姆,可能得花一些時間。如果不合適,中途頻繁換人對孩子、特別是嬰幼兒不太好,增加了孩子適應的困難,也使得早期“依戀對象”不穩定,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2、老人能夠得以享受含飴弄孫、天倫之樂,對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有益。研究顯示,和大家庭生活在一起的老人,身心更健康,益壽延年。

弊端:

老人和子女在育兒的理念、方式方法上大多存在差異,可能引發矛盾。這大概是老人參與養育的最主要弊端。要解決這些矛盾,雙方最好都做一些努力:

1、老人方面,最好能對自己的侷限性有所意識。現代社會變化快,年長的人在知識、能力、對新生產生活方式的理解和接受、對新的社會文化現象的適應等等方面,都落後於年輕人。在育兒方面,老人最好將自己放在輔助的位置上,多聽孩子父母的意見。

2、子女(孩子父母)方面,也不必對老人過於強求。無論老人是否努力改變自己,強求他們完全與自己的理念和方法都一致,是不現實也不必要的。事實上,良好的養育環境並不是所有家庭成員都得完全一致,而是能夠“和而不同”。家長的任務不是“消滅”老人的錯誤,而是努力做“好”和“對”的事情,讓孩子成長過程中好的因素佔比例更多,就創造了更好的環境。舉例來說,如果覺得老人溺愛孩子,重點不是消除老人對孩子的愛,而是在父母和孩子的互動中建立既有愛也有權威、教育、引導和約束的關係,作為老人的愛的補充。如果覺得老人凡事包辦代勞,使孩子缺乏鍛鍊機會,與其把時間精力花在糾正老人方面(往往收效甚微),不如利用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給孩子創造鍛鍊的機會。在一個大家庭中,只要父母在執行著自己應有的功能,往往就能“稀釋”或中和祖輩的不利影響。孩子其實並不需要完美的環境,而是需要“有效”的環境。


黃崢博士

老人帶孩子好不好,這要視情況而定。

情況一:老人幫忙帶孩子,這種情況多見於職場爸爸媽媽,平時工作忙,白天無法照顧寶寶,所以就會考慮育兒嫂或者老人幫忙照顧。這種情況下,爸爸媽媽還是寶寶的直接照顧者,老人只是在爸爸媽媽不在的時候幫忙照顧,主導權還是在父母手裡。所以就算沒有老人幫忙,爸爸媽媽也會考慮請一位育兒嫂來幫忙。換言之,爸爸媽媽才是全權照顧者,所以要考慮的是爸爸媽媽對寶寶的影響,爸爸媽媽的育兒理念、時間精力對寶寶的成長的影響。

情況二:老人全權帶孩子,這種情況下的爸爸媽媽是完全脫離開來的,常見於爸爸媽媽外出打工的家庭。爸爸媽媽離家在外,遠離家鄉,沒有時間和精力將寶寶也帶在身邊,所以不得已將孩子留給老人照顧,也就是“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彼此陪伴。或者爸爸媽媽由於個人原因,無法陪伴孩子成長,只能交由老人來照顧。老人成了孩子的全權照顧者,老人的一些育兒理念也就會影響他怎樣去教育孩子。但是很多老人也很難再改變自己,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育兒理念,往往沿襲以往的經驗,或者只是將孩子照顧好,沒有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這對孩子的影響肯定是有的,孩子長大成人都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但是成長路上教育的缺失,會對孩子將來步入社會影響很大。


優兒學堂

答案說起來很簡單:從親子教育的角度來講,孩子給老人帶肯定沒有自己帶好。可是現在的年輕人,把孩子交給父母帶,很多時候是自己忙於工作,沒經歷帶的無奈之舉。所以,就不要對老人有那麼多苛求了!

一、隔代教育對孩子的性格的影響

  1、容易過分的溺愛和放縱,使幼兒過於“自我中心”,影響自我意識的發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時,較多地採取順從、滿足需要的方式和態度,容易使幼兒產生“自我中心” 的意識,孩子有了錯誤也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孩子的不合理的慾望就會無原則的得到滿足,即使父母想方設法來改變,有老人那張保護傘的作用,孩子有恃無恐,稍有不合心意就會大哭大鬧,以達到非分的要求。

  2、老人更多的包辦替代和保護,阻礙了幼兒的獨立能力的發展。

  祖輩包辦代替的比率明顯高於父輩,試想,老人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的整理;當孩子已經會走路了,爺爺奶奶非要抱著上下樓梯;孩子吃飯時,擔心孩子吃不上,就一口一口地喂,或追著趕著喂,這種種做法,不恰恰束縛了孩子的手腳,錯過了“自己整理、物歸原位、自己吃飯”的敏感期,導致了孩子動作發展緩慢,獨立能力差,一遇到困難就失去信心,只會叫喊著等別人來幫忙,不會嘗試、鍛鍊,只有哭鬧和發脾氣。

  3、隔代教育容易泯滅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險性和創新精神。

  老人易受傳統思想的束縛,接受新生事物較慢,教育及養育觀念相對滯後,多年形成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變。他們希望孩子乖巧、聽話,穩穩當當不出格,不善於運用科學的、有創造性的方式引導孩子。對於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現的的“搗亂”、“破壞”等具有冒險和創新性的探究行為,總是急著加以阻止。比如,當孩子捉來幾隻螞蟻要餵養時,當孩子拔起花盆裡的蘭花要看根是什麼樣子時,當孩子興致勃勃地拆一輛玩具汽車時,祖輩總會加以阻止和批評。因為,在他們意識裡,玩螞蟻很髒,拔花是成心搗亂,一輛完美的玩具車更是不能“破壞”的。他們認為孩子這些出格的做法都是不良行為,必須立即糾正。試想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怎麼能形成開拓創新的個性呢?

  4、老人們的教育意識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當,容易使孩子錯失形成友好交往和優良品質(如謙讓、愛勞動)的良好機會。

  5、容易導致孩子視野狹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多數老年人由於年歲大了,喜歡安靜,不愛運動,也不愛外出活動。孩子與祖父母朝夕相處,長期囿於老人的生活空間和氛圍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張口閉口說的是成人的話,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

  另外,外出活動少,一方面運動量小,身體缺乏鍛鍊,會造成體質柔弱多病;另一方面關在家裡見識少,接觸新鮮事物也少,可能導致孩子視野狹小,缺少活力,不敢面對生人、不會自己處理事務。嚴重的還會造成孩子心胸狹隘、固執、退縮、心理老年化,等等。祖輩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方式等與現代社會或多或少會有差別。另外,祖輩在生理與心理上必然也帶有老年人的特點。

  So,如果不得不留孩子給父母帶,請多抽時間陪陪孩子吧。

  二、隔代教育的益處

  當然,老人帶孩子不全是“錯”,以下幾點是年輕爸媽不具有的優勢哦:

  1.老人有著更加平和的心態

  年輕的父母們往往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生存壓力比較大,很容易將工作當中那種緊張的情緒帶回家,造成不太和諧的家庭氛圍,帶給寶寶過多的心理壓力,妨礙寶寶健康快樂地成長。但是,祖輩們已經脫離那種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他們的心態相對比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兒童似的心理,這就使得他們特別喜歡寶寶,也更容易融入小寶寶們的遊戲,跟寶寶建立比較融洽的關係,為他們實施正確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輕鬆和諧的心理基礎。

   2.擁有更為豐富的生活經驗

  祖輩在撫養和教育寶寶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對寶寶各階段的發展特點也瞭解得更準確,尤其在寶寶生病,或者遭遇其他問題時,他們更清楚應該怎麼樣去做,並且不會像沒有經驗的父母那樣,遇到一點點事情就慌了手腳,相反,他們顯得更為淡定。祖輩們這種處事的方式會帶給寶寶更多的安全感,同時也能給父母一種心理上的支持,對解決這些問題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3.為年輕父母解決了後顧之憂

  祖輩們對孫輩的愛是任何育兒機構或者保姆無法替代的,他們可以為寶寶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給寶寶帶來足夠的安全感,他們的加入還為年輕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堅實的人文基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祖輩們的加入,為那些單親家庭的寶寶彌補了家庭中父親或者母親缺失的問題,為寶寶提供了性別模仿的對象,也為寶寶學習與異性相處提供了鍛鍊的機會,無形中給予了寶寶正確完整的性別意識教育,對寶寶性心理的健康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此外,祖輩們一般更有耐心,他們也更能靜下心來傾聽寶寶的心聲,與寶寶有更多的交流,從而更好地瞭解並滿足寶寶的需求。加上他們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為寶寶奉獻,這使寶寶在生活照料和人身安全等方面有了實質性的保障。不僅如此,祖輩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積累的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對孫輩的成長也有著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4.傳承優秀的文化傳統

  中華民族有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和美德,它們對中國的持續發展有著非凡的意義,而這些優秀的文化傳統和美德正在西方文化的融合與影響下逐漸消失,或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老一輩會更多地保有這些傳統的文化和美德,有他們參與教育孫輩,寶寶們不僅可以接受先進的文化的薰陶,也有機會更好地傳承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美德。

  三、老人帶孩子的十大建議:

  提醒一 讓寶寶盡情爬行

  老人們看到小孩有什麼動靜,就繃緊了神經,十分緊張。看到小不點在地上爬,就趕緊把人家抱到床上還有小車裡,不讓小寶寶亂走,擔心磕磕碰碰。這麼限制我們寶寶的行動,寶寶會不開心的。

  看到這種過分緊張的行為,媽媽不禁感嘆道:有必要這麼誇張嗎?

  所以,如果看到這種情況,媽媽可以跟老人們解釋寶寶爬行的好處呀。

  當小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頭頸抬起,胸腹離地,用肢體支撐身體的重量,這就鍛鍊了胸腹背與四肢的肌肉,並可促進骨骼的生長,為日後的站立與行走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此外,爬行對孩子來說是一項較劇烈的活動,消耗能量較大,據測定:爬行時要比坐著多消耗一倍能量,比躺著多消耗兩倍能量,這樣就有助於孩子吃得多、睡得好,從而促進身體的生長髮育。

  這麼多好處,比人家去做健身還好,所以幹嘛不讓寶寶享受爬行呢?只要在旁邊注意保護,一般來說都是安全的。

  在解釋了諸多好處之後,老人們當然也願意放手讓寶寶去爬行啦。

  提醒二 寶寶防曬做足功夫

  看看,外面的陽光多燦爛,外面的空氣多新鮮,外面的娃玩得多歡樂啊,看到這麼美好的一幕,哪個寶寶不心動啊,哪個爺爺不心動,於是爺孫兩個人就快快活活地出門。

  不過,出門歸出門,老人家總是會忽略給寶寶防曬。寶寶的皮膚還很稚嫩,長時間在陽光底下曬,會影響寶寶的皮膚。

  所以,媽媽們可以提醒老人家給寶寶做做防曬工作。例如,出門要選好時間,爸媽們不妨建議爺爺奶奶進行戶外活動的時間根據季節的變化進行調整,夏季可在上午10點前、下午4點後;春秋兩季可在上午9點後到下午3點前。他們玩耍的時候,可以選擇呆在樹陰下,當然遮陽傘下或帶蓬的小推車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曬利器。

  提醒三 不要嚼爛食物喂寶寶

  有些老人家,在寶寶沒有長牙齒之前會嚼爛食物去喂寶寶,以為可以讓寶寶直接吞嚥,其實非常不衛生。

  大人口腔裡有很多細菌、病毒,嚼喂容易使小孩患病,因為成人身體的抵抗力比嬰幼兒要強,有些致病細菌成人接觸了可能不患病,可是寶寶接觸後很可能患各種疾病。此外,由於咀嚼後的食物很細碎了,孩子不再咀嚼便可嚥下,天長日久,寶寶的咀嚼能力就得不到鍛鍊,造成牙齒、咀嚼肌和下頜骨不能正常發育。嚼喂也不利於孩子的消化和吸收。小孩通過自己咀嚼食物,可以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以利於食物的化學消化。

  媽媽們只要將嚼喂的壞處一一解釋給老人聽,相信他們能夠理解,用一種衛生的方式餵養寶寶。


安DA叔

許多雙職爸媽要上班,孩子的養育基本都要仰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但在需要他們鼎力支持的同時,又對他們的一些育兒觀念、育兒方法無法苟同。這樣糾結的狀態如何緩解?當您跟老人在育兒問題上發生分歧時,有著怎樣的化解妙招?本期起,早教版開始關注隔代教養的話題,讓我們在輕鬆看故事中互相分享經驗,把我們的寶貝們帶得更好!

  意見不同時,婆婆總愛說:“回頭上網查查!”

  講述:啊哦

  化解妙招:在帶孩子問題上,難免會出現婆媳之爭,不要正面跟老人家衝突,不妨藉助書本、網絡的威權力量說服老人,只要真的是為孩子好,她們會慢慢接受的。

  婆婆剛來福州的時候,面對幾個月大的孩子,手忙腳亂之餘,也對我們之前的教養方式提出了意見:小孩子不能用尿不溼,對“小雞雞”不好;半夜睡覺要摟著孩子,這樣他不容易受驚;小孩子吃奶不用再喝白開水……

  而我,也對婆婆的許多做法表示了異議和不滿,生悶氣之餘難免在老公面前嘀嘀咕咕。老公總是為難地對我說,媽也是為了我們好。我的底線是,絕不容忍在愛的名義下做不利於寶寶身心健康的事情。

  第一次轉變,發生在寶寶一歲的時候。那次寶寶退完燒就開始拉肚子,婆婆不知從哪裡聽來說拉肚子的孩子不能吃奶,要喝葡萄糖水,並且在我們上班的時候開始給寶寶喂葡萄糖水。我聽後大急,馬上打電話回家告訴婆婆寶寶拉肚子是絕對不能喝糖水的,相反的要補鹽液和水。可能是太著急,掛掉電話後我馬上意識到自己的態度有些過分了。後來我在網上查閱了有關嬰兒腹瀉的資料,並且在線諮詢了醫生,得到了權威的解釋和建議。下班回到家裡,面對勞累了一天的婆婆,我主動做了飯菜和家務,幹活的時候找婆婆閒聊說起今天在網上查到的資料,婆婆很認真地聽完我的解釋然後說:幸好弄清楚了,不然按我的土法子還真的壞事了。

  自那以後,婆婆開始慢慢接受我們的建議了,需要的時候她也會要求我們上網或看書核實清楚。

  以後的日子裡,我們在溝通和交流中慢慢融洽與和諧,婆婆對我們的愛我能夠深深地感受到。

  親愛的婆婆,您已經沒有義務照顧子女了,可現實卻讓您遠離家鄉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每天守著空空的房子和年幼淘氣的孫子,為早出晚歸的兒子與媳婦料理家務,無怨無悔。我真的好感謝您,謝謝您為我們付出的一切,我為我擁有您這個婆婆而感恩,真心說一句:向孩子奶奶致敬!

  □七嘴八舌

  啊哦:按老公的話來說,在家裡,我是理論家,婆婆是實幹家!要想把寶寶帶好,還得理論家與實幹家好好配合,呵呵。

  lily.li:老人負責孩子的飲食,教育還得靠我們自己!

  sailing45:老人家幫忙帶寶寶,也就是個幫字,孩子的長大最終離不開父母,不能完全甩手交給老人家。

  lovelybaby0211:孩子接受老一輩的教育觀念肯定不是很好,所以孩子的教育還是要靠自己 ,如果沒空,找老人幫忙照顧是可以的。

  lele0591:自己帶哦~~老人帶她累我更累。

  家有小嘟:我家寶貝也是PP帶滴,PP每天忙忙碌碌滴卻毫無怨言,想對PP說:“媽,謝謝您!我愛你!”

  小兜豬豬:沒什麼好苛求的,只要在安全方面不出大問題就行。

  亮亮媽媽:優點就是省心,自個好偷懶哈,不過教育還得靠自己,老人家帶的“嬌得很”!


珍視映畫

我覺得很多人對老人帶孩子存在很大的誤區,就是認為老人帶孩子就應該帶成父母理想中的樣子,一旦孩子有什麼做的不對就會把問題全部推給老人。其實這是作為父母很不負責任的一種行為。


老人家帶孩子確實存在弊端,這不可否認,比如老人家比較溺愛孩子,什麼都依著孩子,沒有規矩可言。可是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說明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或者說父母負主要責任,不能因為老人帶孩子了父母就做甩手掌櫃,平時對孩子不聞不問,孩子要是有啥不對就拿老人試問。我覺得這是為人父母最大的錯誤。

其實對於夫妻都是職場達人,有老人家幫忙帶孩子是很幸福的事情。當然任何事情都是雙面的,有利就會有弊。所以正確的方式就是應該——老人照顧孩子,父母教育孩子!同時父母應該多和老人家溝通,教會老人家更好的教育理念,不接受就不強求,其實只要是對孩子好的老人家一般不會拒絕。

教育孩子必須父母親力親為!


源源和皮皮媽咪

我是一名二胎媽媽,大的7歲,小的9個月,我很感謝我的婆婆,兩個小孩都是她來幫忙帶的!至於老人來帶孩子好不好,我覺得是好多於不好的!

\n

好的地方挺多的,最主要有兩點:一是可以增進子孫情,從小帶到大的感情和逢年過節回去看看而已的感情那是不一樣的;二是從經濟上來說,老人家來幫忙帶孩子,大大減輕了我們的經濟負擔,尤其像我這種剛生二胎的工資階層,剛生小孩又請保姆的話,確實比較吃力。

\n

不好的地方最突出的應該就是育兒觀點的不同,難免會起爭執,我家也經常遇到這個問題,好在老人家還可以溝通,說出彼此的觀點,商量後再決定如何養育,我的另一種處理方式就是在不違反大原則的前提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小孩子平安快樂長大就好。

\n

家和萬事興,無論老人家是否來幫忙帶,都希望每一個家庭都和和睦睦!


觀心自在Lin

關於老人帶孩子這話題,一直以來都是寶媽們,熱衷與討論的話題。因為很多家庭都會面臨是否需要老人帶孩子這件事。必須說這件事,的確有利有弊。

利在什麼地方呢?

  1. 自己會輕鬆很多,想出去時候可以出去,可以去工作也可以出去玩

  2. 很多老人還幫忙做家務,燒飯之類。相對自己壓力小很多

  3. 有人陪你一起苦惱,一起教育孩子

有利當然有弊,這些是哪些方面呢?

  1. 老人喜歡用老方法,很多老人都覺得自己帶大孩子挺好,為什麼這樣的方式不行了,不能理解年輕人的思想,經常產生矛盾

  2. 隔代親明顯,老人總是過渡溺愛孩子。說實話這問題我原本沒有想到自家也會發生,尤其是我的父親這裡,從小他都沒有怎麼管我,也不對我笑,我想自己的孩子估計也這樣。沒想到最疼孩子的就是他,我一教育孩子,他就會說孩子那麼小又不懂之類的。我本來就怕他,對他更無法講道理了

  3. 老人喜歡炫孩子,老人總愛在自己朋友圈到處炫耀孩子,這樣很容易透露隱私,並不是什麼好事

所以說有好處也會有壞處,到底該怎麼選,還是要根據每家的情況,進行選擇。


芮芮育兒記

這個問題本身就包含了很多的無奈和身不由己。問題問的不是由誰來帶好,而是由老人帶好不好?也就是說其實帶的好不好都沒有選擇。大多數的職場媽媽,包括我在內都是一樣的,中國的傳統和環境造就了我們過了哺乳假就必須將孩子交給老人看管,好或不好這似乎都是最好的選擇,畢竟你不會願意冒險讓你的小孩在“保姆危險事件”中成長。我的孩子也是交由爺爺奶奶帶的。目前2歲了,除了有些時候會冒出一些方言外,其他的爺爺奶奶帶的都是不錯的。



首先在衣食住行上的照顧自然是沒的說,這是所有老人的強項!我跟爺爺奶奶在育兒觀念上肯定必須會有觀念不一致的地方,但好在孩子沒出生前我們就定好了規定:孩子的教育觀念由父母主導!爺爺奶奶在產生分歧時大家可以討論或直接參照母親的意見。從產後剛上班到現在,每天我回家奶奶都會把小朋友一天的活動跟我說一遍,從幾點起床,吃的飯菜到去了哪些地方,教了哪些知識,即便是摔了一跤,哭了幾次都會跟我詳細闡述,從我內心上來說我是十分放心和感激的。其次我買了一些育兒和菜譜書籍,奶奶在家沒事的時候也會看,看多了自然育兒觀念也是不斷更新。當小朋友學習了一些新的技能得到別人讚許的時候,奶奶自己也很驕傲!



所以老人帶沒有好不好,就看你們觀念能不能達成一致。達成一致了就是好的,如果分歧很大又不能達成統一,只能儘量協調。當然,再好的爺爺奶奶也比不上父母的言傳身教,生後不光要養,更要教,不管什麼時候,這些都是父母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