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米》故事讓所有國人時刻牢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

《賣米》故事讓所有國人時刻牢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

文/劉家奴

一個故事,《賣米》

高考之前,我們全家人都不知道。2003年正好是我高考那一年,姐姐怕影響我高考,所以她生病的事一直瞞著我。等我高考完了,我父親來接我,我才知道這個事情。我們就買了三張去北京的車票。父母陪伴她走完了最後一程。我陪伴了姐姐一段時間,然後回來填大學志願、報到。我還記得回來之前,跟姐姐有個約定,等我大學報到之後,她就去做骨髓移植手術。當時姐姐還送我出來,跟我相互鼓勵,沒想到那竟成了永別。

姐姐勤勞、善良、樸實、孝順,這幾點都影響了我。她喜歡文學創作,我大學學的也是中文,這些年陸陸續續寫文章,每年都寫懷念姐姐的詩歌。《天使的微笑》是我剛讀大學那一年寫給我姐姐的。還有一首七律《春城夜雨寄亡姐飛花》。到去年4月為止,我一共寫了305首詩,我自己戲稱已經做到了“詩三百”。

我爸媽身體還可以。一般我們都不太提及這個話題,但是心裡面肯定會經常想念,有時候午夜夢迴,會想到小時候姐姐帶我的一些事。按姐姐的遺願,骨灰一半留在了北京,一半回了老家。我們每年清明都去看她。父親給她建了一個懷念亭。

張培祥在給醴陵四中60週年校慶的一篇文章中寫道:記得當年我考上北大的時候,也算是全校一大新聞吧。說起來老校長羅定中老師是功不可沒,因為我家境不好,我父母想讓我考中專,正是羅校長帶頭親自到考場攔截我,並許諾說高中三年學雜費全免,於是我才上了高中。

時任醴陵四中校長、今年80歲的羅定中老人說: 她是1993年從鄉下的中學轉學到醴陵四中讀初二下半學期。這個孩子確實是個人才。1994年中考時她已經在中專的考場了,我讓老師把張培祥從中專的考場叫出來,張培祥一邊哭一邊跟爸爸說,“我還是聽羅校長的,我要考高中,我不考中專了。她流著淚參加了第一門語文考試,這是她考的最差的一門,滿分120分,她考了110分。中考總計滿分740分,她考了727分。

我跟每一屆學生都會講她的故事”

湯金懷今年54歲,從教31年,是張培祥在醴陵四中讀高一、高二期間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湯金懷說,她記憶力特別好,喜歡看小說,喜歡看古典名著、世界名著,很厚一本的書兩三天就可以看完,真的是“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但是她從不上課時看,聽課很專注。她最大的優點是專注,認定一件事就要做好。她成績特別好,高一高二九門功課,她曾經總分比第二名高出100分左右。語文老師說,她每一篇作文都可以當成範文來讀。她是我們學校第一個考上北大的,是當年株洲市文科狀元。

高中畢業後,還經常聯繫,逢年過節會給我寄賀卡、明信片,回家過春節也會來看我。2003年春節之後,她返校之前在我家吃飯,然後我送她去火車站。那時候就覺得她臉色比較蒼白,後來她就查出了白血病,當年就去世了。送她去火車站,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聽到她去世的消息,覺得很意外,也非常可惜。她在大學就做了很多事情,已經很了不起了。我跟每一屆學生都會講她的故事。

曾祥平今年50歲,現任醴陵四中校長,說: 這篇文章,我最近又在朋友圈重新讀了一遍。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文字很淳樸;我跟張培祥儘管年紀差了10多歲,但我也來自農村非常貧苦的家庭,所以我感同身受。現在,學校一共有2947個學生,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學生有179個。現在,國家的扶貧力度很大,他們不但學雜費全免,而且每個學期有1500塊錢生活補助,還是能夠解決在學校大部分的生活費用。學校老師對口聯繫這些孩子,我自己也對口聯繫了兩位,到他們家裡開展家訪。對沒有建檔立卡的貧困學生,社會愛心人士也有助學,醴陵市政府部門也發起了“金秋助學”活動,學校也儘可能為他們免去學雜費。現在的小孩要體會艱辛,比過去更難一些,但還是有一些方法。我們策劃過“曬曬我的爸爸媽媽”班會活動,讓孩子把父母勞作的鏡頭和片段分享出來。用這種方式來激發他們的感恩之心,引導他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和生活。

有一種言論,他們說,這其實是大多數農村學生的日常。

不過只有一小部分農村學生學習如她這麼優秀,城市裡的底層又何嘗不是這樣,苦難能磨鍊人的意志,讓人警醒,且珍惜機會而不畏苦寒譏諷,境遇總是這樣慢慢變好。老家那邊當年還有更苦的,家裡完全指望不上,然後就去打工一年,攢點錢,回來接著復讀,如此反覆,一個高三讀了七八年,最終考上大學,改變命運,後來還成了大學教授。現在的農村沒這麼苦的,而且即使沒上大學、高中,只要肯幹腦子靈活,依然可以改變命運。

記得我讀高中之前,我爸說沒錢讓我讀高中,聯繫了個師傅,做小工,就是和灰沙,抬灰砂鏟地面,篩石子,講好6元一天,做了22天半,最後說一時拿不出那麼多錢,要是急用,算100元算了,最後還是拿了100元結帳。

骨髓移植30萬,現在多數家庭咬牙還是能接受的,在當年則是天文數字

有人說,這個孩子可惜了,這才叫天妒英才。

作為一個老人,我不想多說什麼,只想說:這個孩子可惜了,這才叫天妒英才。這篇“賣米”的文章,可以收錄進中學的課外讀物。讓現在大多數沒有艱辛生活體驗的小孩感悟感悟。

沒有真實生活的體會,孩子們看了這篇文章只會說:為什麼非要吃米,難道不能吃肉!他們是無論如何從文章中體會不到生活的艱辛。我給兒子說:像你這麼大時,爸爸在城市生活也不過一週吃一次肉,媽媽在農村長大一年才吃一次肉,上大學一件棉衣都置不起。兒子回答說:我寧願天天不吃肉,只要讓我看電視就行!噎得老子真想一巴掌囫圇過去!

這女的也太優秀了,比第二名超100分,我們年級也是1997年考了三個北大一個清華,除了一個文科北大的外,另外兩個北大都是我們班的,一個班長一個學習委員,分數一樣,一男一女,他們每次考試,總分差距也就在一兩分之間,另一個是別的理科班的,考上了清華。我們班主任下一年直接升任高中副校長。

而且,那個考上北大的女同學,跟這文中女的一樣,初中畢業打算去讀省中專的,家裡重男輕女,兩個都是女兒,她奶奶不喜歡她們和她媽,最後還是決定讀高中了,不過我們這是中考後,再考地級中專,兩個考試不衝突,而且省中專也是看中考成績的,只是志願填報的問題。

《賣米》只是她的發表一篇文章,她還發表了什麼?《飛花讀紅筆記》、《大話紅樓》、《紅樓十日談》。可見這位同學家裡這麼窮,還特特別喜歡看紅樓夢這種古典文學作品。

《賣米》故事讓所有國人時刻牢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

有人由此思考了教育。

以前的許許多多老師真的是全心全意在為學生考慮,用愛在幹教育事業,對得起園丁這個稱呼。反過來看現在不少老師把教育當成生意做,變著法兒創收,不少學生更是打不得,罵不得,老師和學校都怕家長找麻煩,只能把學生當成知識流水線上的零件來對待。現在這樣好與不好,天知道?

有時候也怪某些家長慣出了教育腐敗,我知道前幾年教師節某些教師收的各種卡,各種禮已經超出了尊師重道的意思,甚至還有收項鍊,無非是要求給自己小孩特殊用心的照顧,還有各種暗裡的補課。怕磕著怕摔著怕被找麻煩,不敢批評,體育課難點的動作都不上了。動不動跳樓,挫折教育嚴重缺失。

以前的許許多多老師真的是全心全意在為學生考慮,用愛在幹教育事業,對得起園丁這個稱呼。反過來看現在不少老師把教育當成生意做,變著法兒創收,不少學生更是打不得,罵不得,老師和學校都怕家長找麻煩,只能把學生當成知識流水線上的零件來對待。現在這樣好。

我為什麼這麼做?教師就應該為學生好,希望學生成才,就是這麼簡單。如果對學生沒有愛心,那就不配當老師。

應該想一想正在北大攻讀研究生的她,才兩年,就因罹患白血病逝世。顯得這學校並不很關心學生,捐款的人還那麼多。讀研究生應該不是很苦,選修,可以多選點簡單一點地,怎麼會要命。以後出來還可以學。讀完賣米最大的感想,北大怎麼也應該補償她賣米失落錢的差價和為父買藥的錢。

也跟家庭教育和性格培養有關。孩子多了一起學好的更不少。孩子多各有所長,每個孩子的天賦點是不同的,容易成才,也容易培養,家長的育兒經驗也能夠重複利用更好的教育孩子們。

有人想到了中國的工業化發展。

中國的工業化不就是不停地執行工農業剪刀差政策數十年換來的,農業和農村人民勒緊褲腰帶支援國家工業建設,然而今天社保養老似乎完全忘記了還有農村老人這一存在,60歲以上老人每個月60塊錢夠幹什麼的?90年代,搞市場經濟,為發展工業,用剪刀差剝削農業,把農民趕到城裡打工過工廠幹活。這是社會必然的發展過程,不是用好壞形容的。

90年代即使是珠三角也沒多少工作機會的吧? 真正的農民工興起是入世之後,90年代農村有一家子一年吃一回肉的,都是地裡面刨食,誰能比誰強多一點? 唯一的活錢就是養豬養雞養羊,然後鄉里四鄰建房去打個短工

我媽是,82年高考(高二畢業),考得不好,只能去中專,我姥沒文化,覺得讓我媽去當個女工算了,還是家裡老大,早點幹活補貼家用。但當時高中組校長覺得我媽是塊材料,親自到家裡做我姥我姥爺的工作,講明再復讀一年很正常,城的裡都讀三年的,相信我媽一定能考上。一年後,我媽果然考上本科了,現在看,還是個211。83年入學的哦,當時全國100個報考的學生中就2個能上本科。

有人想到了農村。

說實話農村增加多點的農機的話,可以省下不少幹活的力氣和精力。增加技術資金投入的話熬過開頭幾年就可以走上軌道的。至少會比在城市東跑西跑地生活更容易。

別說什麼城市娛樂和服務超前,農村比不上。有到處瘋玩的精力還不如多看幾本書,多改進幾項技術。

有人說,貧窮落後一直是中國的代名詞,直到擁抱世界改革開放以後,近20年才慢慢好起來。之前中國完全就是個大點的第三世界國家。直到今天我們任然是第三世界國家,好不好!區別在於現在是第三世界的好學生而已!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爭取進入中等發達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