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怎么一手轻弹一手重弹?

蕾小败

入题之前,做教育者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目的真正说到受教育者的心里。

很多孩子在面对问题时,习惯性说“是。”、“对。”、“我知道了。”、“我懂了。”但实际上,并不理解老师到底要自己做什么,或者自己实际需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

一手轻弹一手重弹,在孩子眼中很难成为一个问题,或者是直接可以忽略掉的内容,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做到,也不明白这样做的意义。

在教孩子之前,教师应示范一首相关曲目,两只手一样的力度弹奏一遍,然后突出旋律一手轻一手重弹奏一遍,孩子认真听过,告诉孩子,我们要达到此种效果,必须做到一手力度重,一手力度轻。

此时学生大致明白了练习的意义,接下来要做的,不是让孩子自己慢慢练习,而是教他们体会。

第一步。

拿两根木棍或者铅笔塑料棒都可以,让孩子一手拿一个,敲击琴边,右手重敲一下,左手轻敲一下……倾听声音的不同,体会两个手力度分开的感觉。

第二步。

充分的体验之后,可以将工具去掉,用我们的左右手2指两根手指,敲击琴边,同样一手敲轻,一手敲重。

第三步。

将手型收拢,呈半握球状,继续用两只手的2指敲击,此时应不断缩短两手敲击时间,但力度要引导学生保持分开。

第四步。

逐步练习缩短两手敲击间隙,直至两只手同步敲击,一手轻一手重。

第五步。

准备好双手的2指,在钢琴键盘上,进行第三步和第四步。

单音的练习是轻松的,但要保持乐句的独立连贯,分清左右手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练习和体会。

步骤和方法大致相同,重点在于要用方法引导孩子真正掌握双手的独立,而且要告知学生这样做的重要性,否则学生很容易在这方面处理大意或忽略。

我们练习的本质在于手指力度的控制,平稳性和连续性,所以无琴练习很重要,在平稳的桌面上不停的抬动手指,可帮助我们在键盘上更好的控制力度。熟能生巧,坚持练习和体会,一定可以掌握。


三联爱乐

用心聆听世界,让音乐改变生活。大家好😊,我是调音师小许。

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给您一个实用的建议,如果需要一只手S一只手L首先恭喜您,您孩子对钢琴的学习,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了。


为什么钢琴老师会要求您的孩子一只手L一只手S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培养您孩子的表现力,这个表现力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正在演奏音乐的节奏吃的透不透,所以,就要非常熟悉音乐,再者,就是钢琴是一种表现式的乐器,就得演出过程中要有演奏者的气质和个性。就像朗朗喜欢点头一样,这是让您的小孩,通过这种方式。自己寻找表现力呢,说白了,就是在音乐演奏的同时,如何让音乐更好听的同时,更加突出自己。


对于这种情况不妨让您的小孩尝试演奏过程中右手比左手更高一点点,左手离钢琴键更近一点点,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喔,熟练以后,左右手何时谁轻谁重,就可以自由交换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进击的小许

这恰恰是我们家孩子现在也正在练习的一个技巧。

首先我觉得问问题的朋友讲孩子刚刚学琴半年,实际上我认为对于这样的时间,而对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还是比较早。在其他的演奏技巧还在练习阶段的时候,实际上对这样的,演奏表现力这种比较高阶段的要求还是可以稍微往后放一放的。

我孩子的钢琴老师一般都会在孩子学琴一年以上,甚至一年半以上开始渐渐的提出这样的要求,而且最初的时候只是提醒孩子在演奏的时候注意,我不会刻意的要求孩子一定做到。

具体老师给出了两个比较简单的方法:

第一,练一个音。两只手同时按下一个曲子的第一个音符来感受双手所同时用到的力度。一遍一遍的感觉下去就可以觉得容和控制手部的力量,使得一只loud另外一只soft. 然后逐渐增加到一个小节,一个小节的练习。

第二就是在弹奏整个曲子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把左手, 是弹伴奏的手的手腕抬高一些。他在演奏和弦的时候,可以有效的降低音量。


做老师的二孩儿妈妈

这是对达到一定程度的初学者的进一步要求。在熟悉了双手弹奏不同节奏、旋律的配合之后,进一步对演奏力度的要求。所谓Loud,意思是响亮地,大声地;Soft,是柔和地,温柔地。

之所以如此要求,是由于在古典音乐中,主调音乐占有很大比重。主调音乐,简单理解,就是以主旋律声部为主线,其它声部作为和声或节奏等手法进行陪衬和伴奏。具体到钢琴弹奏中,就是一手弹主旋律,另一手弹伴奏。一般以右手为主旋律的较多,偶尔也有左手主旋律。

简单来讲,就是双手在弹奏中的重心问题。正确的弹奏姿势要求身体稍稍前倾,身体重心要往双臂上压,再通过双臂传导至双手,感觉站在手指上。

初学者往往不会有所区分,通常只要求重心在两手中间,双手力度平均分配。而我们在弹奏主调音乐作品时,应该使右手弹奏力度稍强于左手,右手应比左手弹得重。这样,可以使主旋律弹奏得更加清晰,主旋律与伴奏或副旋律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感觉上,就像右手在行走,左手跟着右手走,以右手为主导。

反之,左手弹主旋律,右手伴奏副旋律,也是同样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