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李小加:生物科技公司有三大特殊投资风险

5月23日,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在港交所官网发布最新网志,他以生物科技企业上市为例,阐述了香港上市机制的监管哲学和基本逻辑,包括上市审批、设定上市门槛以及披露规则等方面的原则。同时,李小加也特别提醒投资者在投资前一定要做足功课,为自己的投资负责。

港交所李小加:生物科技公司有三大特殊投资风险

4月30日,港交所接纳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同股不同权和已在欧美成熟市场上市的创新型企业的上市新规正式生效。

李小加表示,一个真正服务实体经济的资本市场不能仅是锦上添花,更应该考虑雪中送炭。生物科技行业的发展关系着人类的命运,作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应该在这一重大科技革命中担当重任,发挥资本市场的优势,为生物科技行业雪中送炭。

在李小加看来,资本市场既然要雪中送炭,上市门槛就不可能过高。在香港这样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国际市场中,客观清晰的门槛一经设定,监管者就不会再在前端进行实质性主观审批,也不可能依赖第三方专家进行发审把关。监管的焦点只能体现在严格的信息披露上。

这样一来,一定会有一些高风险公司过关入市,这是国际资本市场不可回避的发展道路。为了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香港交易所也不会对入市融资规模、价格与节奏进行“流量管理”。

同时,李小加也列举了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若干风险,比如产品研发周期长、产品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产品研发失败风险高,以及股价波动风险和内幕交易等市场风险。

首先,生物科技公司的产品研发周期长,一种新药从研发到最后获批在市场销售,短则三四年,长则达十年。

第二,由于生物科技公司的产品事关公众健康,受到政府严格监管,在获批生产前几乎不可能有营业收入,因此它们的产品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第三,生物科技公司的产品研发失败风险高,例如,一些研发中的创新药物即使通过了一期和二期临床测试,在三期临床测试中失败的也比比皆是。即使通过了所有临床测试,监管当局也有可能因为其他因素不批准该产品上市。

此外,除了上述生物科技公司本身的风险之外,投资生物科技板块可能还面临两大市场风险,包括股价波动风险和内幕交易的风险。

李小加称,正是由于生物科技行业的这些特征,国际市场上涉足生物科技公司的投资者多是拥有较高分析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机构投资者,散户鲜有参与。

尽管投资新兴的生物科技公司可能“危机四伏”,但李小加认为,如果门槛设的太高,将无法满足生物科技行业的合理融资需求,而且可能把很多急需资金的好公司挡在门外,让投资者错失良机。

因此,港交所最终设定了15亿港元市值和已通过一期临床测试、即将进入二期临床测试这两大主要上市门槛,并根据行业特点为此类上市公司设定了特殊的信息披露要求,以帮助投资者判断投资风险。

但李小加提醒投资者,作为市场的营运者和监管者,永远不可能比市场更聪明,无论监管者怎么用心审核,都没有办法将所有的坏公司挡在市场之外,更不可能为投资者做出决策。

因此,李小加在网志结尾再次提醒投资者:“要防止这个板块过早过热引发崩盘,我想提醒投资者,尤其是对生物科技不熟悉的中小散户投资者,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冷静,冷静,再冷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