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熱議“兩岸開始進入制度和人才之爭時代”

安峰山直言,如果離開了這些方面,其他的都是不切實際的,空喊什麼愛臺灣,或者標榜所謂的普世價值,實際上都於事無補,是騙不過老百姓的眼睛的。

安峰山強調,僅就兩岸關係而言,從大陸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大陸通過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蓬勃發展和巨大進步,也一直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臺灣同胞對大陸的一些刻板的印象,而且大陸一直在推動便利臺灣同胞的各項措施,也得到了越來越多臺灣同胞的歡迎。

報道稱,談及如何跳脫“藍綠”框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認為,臺灣民眾已厭倦政黨惡鬥,當前兩岸對完善各自制度都在摸索中,若能有和平競賽環境,能讓民眾來選擇,這個方向基本上是對的。

上海臺協副會長蔡世民直言,臺灣民眾這幾年不斷被“愛臺灣”這三個字綁架,好像跟大陸對抗才是“愛臺灣”;其實“愛臺灣”簡單,就是讓民眾生活越來越好,讓年輕人的薪資得到相應成長。

臺灣青年楊明勳說,已有臺青相信未來在大陸會有更多機會,顯然中共已成為“藍綠”之外,爭奪“愛臺灣”話語權的有力競爭者。

不如讓“事實來說話”

另據臺灣《旺報》5月31日報道,大陸近年發展有目共睹,如今更成為臺灣民眾在“藍綠惡鬥”外的新選項。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日前點出“脫臺者”現象,直言臺灣民眾前往大陸工作、經商的情況越來越多。

華東師大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指出,安峰山的說法正好凸顯與其讓臺灣民眾一味陷入“藍綠”意識形態之爭,或是兩岸意識形態之爭,還不如讓“事實來說話”。

包承柯認為,“脫臺者”的現象基本上已經說明當前臺灣民眾既不喜歡民進黨,也不滿意國民黨的作為;在“藍綠”對立之下,民眾的福祉與利益不斷被犧牲,因此有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寧願離鄉背井,西進前往大陸尋求發展空間。

包承柯強調,大陸的發展不只是全世界有目共睹,更是臺灣青年乃至所有民眾的未來;大陸的巨大進步,讓臺灣老百姓在當前“藍綠惡鬥”之餘,還有一個新選項,是提供臺灣民眾第三條路的選擇。

談民生大陸展現自信

此外據臺灣《旺報》5月31日報道,臺灣多年來一直陷於“統與獨”、“藍與綠”之務虛二元對立情境中,而忽略能否帶給人民更好的生活,能否替老百姓帶來紮紮實實的利益,能否讓人才有足夠的發展空間,能否給民眾更好的願景。

報道認為,事實上,蔡英文當局可能忽略了臺灣前途的根本癥結在於爭取臺灣民心及人才、爭取更良善的制度與如何帶給人民更好生活。

不久前,英國《經濟學人》週刊檢視了蔡英文的作為,發現不論是資方、勞方,還是高齡者或年輕族群,都對她不滿。

報道稱,這些不滿反映臺灣民眾對改革無感、對未來生活失去信心、對蔡英文當局能否帶給人民更好生活抱持懷疑態度;臺灣民眾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清楚的,只有經濟才是決定臺灣前途的關鍵;蔡英文當局唯有振興臺灣經濟,臺灣的未來才可能有尊嚴及主體性。

報道稱,無獨有偶,5月30日在國臺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安峰山發言的主題都與臺灣經濟有關,像是“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落實、第十屆海峽論壇前釋出的對臺紅利等,都與臺灣人民追求的美好生活有關,都是談民生不談意識形態。大陸展現的自信與誠意,都值得蔡英文當局深思。

報道稱,兩岸已經進入制度和人才之爭的時代,“愛臺灣”不是比口號,而是比政策、比制度,臺灣的前途取決於臺灣的民心,對臺灣民眾來說,有更多的選擇何樂而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