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喜欢那些先拼命工作不计报酬的人,员工:别扯淡,先给钱再说

  • 文/王刚

关注【王刚谈绩效】,长期分享薪酬绩效、股权合伙人的专业知识!

导读:

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构,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不再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而是趋近于交易关系。老板提供平台、员工提供自己的才能与时间。因此,老板也要改变传统的做法,让员工和企业利益趋同。

老板喜欢那些先拼命工作不计报酬的人,员工:别扯淡,先给钱再说

有一老板诉苦说:员工的工资在行业同几乎是最高的,但每次做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最不满意的一项依然是薪酬。

我回复他:

一、员工对薪酬不满意就如同老板对利润不满足;

二、员工收入再高,也永远不会满意,因为他总希望获得更多。

在企业中,计较收入但愿意付出的员工其实是好员工,可怕的是计较收入却不付出不创造的员工,更可怕的是不计较收入也不愿意付出的员工,你要养着他还没有脾气。对于不计较收入用心做事的员工,你要挖掘他的其他需求,满足他更高层次的个性化需要。

一老板对大和尚说:“我有一位员工唯利是图,我想炒了他。”大和尚反问:“你家附近的河有没有发过洪水?”老板回答说“有啊。”大和尚又问:“那你有没有想过堵死这条河?”

启示:通河道建河堤,可令其自然顺流。凡人皆有利己心,通心脉建机制,可令人正心顺气,逐己利不损人利,善分利得正力。

老板喜欢那些先拼命工作不计报酬的人,员工:别扯淡,先给钱再说

人在不同的环境、年龄、成长阶段、管理层次下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这是激励的根源。没有激励,人的需求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

例如,年龄稍大的操作工人,需要养家糊口改善生活,因此对金钱物质的需求较强,要多用利益驱动;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有理想有抱负还要尊重,多用发展前景、个人成长加以激励;而对管理层,要用目标激励,对事业基础好的高管要用事业、使命激励等。

和尚吃肉吗?

来访者问法师:“大师,您在公众场合是素食,若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法师反问道:“您是开车来的吗?”来访者:“恩”。法师又说:“开车要系安全带,请问您是为自己系还是为警察系?如果是为自己系,有没有警察都要系。”

启示:如果一个人是为自己而做,信念、目标、理想就是最大的动力。

在激励的设计上,管理者必须具备人本思维能力:

  • 1、培养人不如招对人:只有先招对人,培养才有更大的价值;

  • 2、招聘人不如留住人:新人的培养成本与风险高于留住老人;

  • 3、留住人不如激励人:留住人是为了让他有更好的表现,使其成为资本而非成本。

  • 4、激励人不如培养人:给人真正有成就的未来,胜于一切激励。

老板喜欢那些先拼命工作不计报酬的人,员工:别扯淡,先给钱再说

老板与员工思维差异?

俞敏洪曾经说:现在年轻人进入职场,都希望先拿高薪,再认真工作,心里想的是我工资待遇不够,凭什么努力工作。但实际上最后真正在职场取胜的,是那些不计较个人得失辛勤工作、持续不懈努力的人。

一位老板对员工说:“我知道你的工资低,公司现在需要更多资金来发展,给你加工资还不现实,我们一起奋斗,未来我们什么都会有的。”

员工回答说:“如果现在不来点现实的,那你要实现公司未来发展也是不现实的。”从现实出发,理想才会变成现实。

那些喜欢画饼的老板要留意了,可以不让员工吃得太饱,但千万不可以饿着肚子。画饼还要让员工闻到饼香。

原因是老板和员工的思维差异:员工希望先得到报酬再工作,老板喜欢那些先拼命工作不计报酬的人,然后就会重用这样的人。

老板喜欢那些先拼命工作不计报酬的人,员工:别扯淡,先给钱再说

老板与员工是天然的“敌人”?

老板要的是利润不断增长,员工要的是工资持续上涨;老板要的是员工拼命干、干出成果,员工想的是少干多拿、责任少福利奖金多;老板希望员工理解企业经营困难,员工希望老板体恤自己生活不易;老板想员工把事情当事业来干,员工只想做完现在的事情、不要加班。

  • 如果老板只想着让公司赚钱,员工就会对公司没有归属感;

  • 如果老板只想办法压榨员工收入,员工就会想办法违规谋取收入;

  • 如果老板只会画饼诱惑员工,员工就会想办法另谋高就;

老板喜欢那些先拼命工作不计报酬的人,员工:别扯淡,先给钱再说

薪酬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 目标设定

制定明确的目标对许多经理来说无疑是一种真正的挑战。他们不但要努力使部门或个人目标与公司总体经营目标相挂钩,而且还面临着制定质化标准方面的挑战。

因为绩效薪酬设计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员工的绩效因努力与薪酬间的明确关系而提高;其设计的关键目标就是提高绩效或企业生产力,以及将个人绩效薪酬作为企业进行变革的手段,鼓励价值观的改变。

老板喜欢那些先拼命工作不计报酬的人,员工:别扯淡,先给钱再说

  • 业绩管理

绩效指标要切中特定的工作目标,不是笼统的而是应该适度细化,并且随情境变化而发生变化;是数量化的,是实实在在的,是可以证明和观察得到的,是现实的而不是假设的。

  • 量化指标

从目标出发,使用科学、量化的手段进行设计和为具体工作建立标准。一定是要数字化的。没有数字化的指标,是不能随意考核的,一考核就容易出现误差。

老板喜欢那些先拼命工作不计报酬的人,员工:别扯淡,先给钱再说

  • 指标、权重

一般一个岗位的考核指标有6~8个,越是高层的岗位,他所承担的财务性经营指标和业绩指标的权重就越大;越是低层的岗位,所承担的流程类指标的权重就越小,而工作结果类指标的权重越大。

对于多数岗位来说,根据指标“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先定量后定性”的制订原则,一般优先设定定量类指标权重,而且定量类指标总权重要大于定性类指标权重。

  • 价值分割,薪酬分块

确定薪酬结构。以设定的岗位薪酬水平为该岗位的薪酬总额,根据不同职系岗位性质确定薪酬结构构成,包括确定固定部分与绩效浮动部分比例以及工龄工资各种补贴等其他工资构成部分。一般来讲,级别越高的浮动部分比例越大,岗位对工作结果影响越大的岗位浮动比例越大。

老板喜欢那些先拼命工作不计报酬的人,员工:别扯淡,先给钱再说

  • 套算、测算

进行薪酬测算。基于各个岗位确定的薪酬水平和各岗位上员工的人数,对薪酬总额进行测算;针对岗位某些员工的薪酬总额和增减水平进行测算,做到员工平均工资不低于可参照的历史水平,既照顾公平又不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偏差。

本文所讲的:KSF薪酬全绩效模式,实操内容及案例,来自《绩效核能》一书,想深入学习的,建议点击以下链接购买!书内附数十个行业案例,送独家视频学习资料。

KS将员工的薪酬和他的价值进行密切的融合,员工的收入增加和他的价值增加成同比关系的,如果能把员工的价值不断的拉升的时候,他的增加工资就会留出了空间,当他的收入增加和价值增加成同比时,企业工资费用率就不会增加。

  • 让企业与员工利益驱同,思维达成高度统一,引导改变观念与行为方式。

  • 将目标计划管理与KSF相结合、让员工为自己而做、并通过目标、计划、检视、总结等管理步骤,实现员工如何为自己做到。

  • 让管理者转变成为一个经营者,帮企业建立了完整的利润管理机制,让企业快速实现利润增长。

附某企业业务经理的月度KSF薪酬方案

老板喜欢那些先拼命工作不计报酬的人,员工:别扯淡,先给钱再说

附某企业生产主管的月度KSF薪酬方案

老板喜欢那些先拼命工作不计报酬的人,员工:别扯淡,先给钱再说


更多互动:私信“联系”与王老师交流

专注薪酬绩效研究、实践、落地运行。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