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烧钱补贴摊上大事,被人民日报、交通运输部狠批

3月21日美团打车正式登陆上海,同时上线出租车和快车两种业务。仅仅前3天,就分别拿下15、20和30万单业务,且每单补贴30元,一周内参事滴滴打车1/3的市场份额,其App也登录苹果应用商店下载量第4名——按日单量20万来算,一天光补贴就要烧掉600多万元……这究竟是有钱任性,还是互联网企业的黔驴技穷呢?

“网约车”烧钱补贴摊上大事,被人民日报、交通运输部狠批

“网约车”烧钱补贴被吐槽

  • 四年之前,阿里扶持的快的打车与腾讯投资的滴滴打车,掀起第一轮补贴大战,从2月开始到5月双方同时停止。但在双方都上线专车业务后,对车主和用户又开始了力度更大的补贴竞争。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快的和滴滴双方都是“真金白银”地干上了,双方依靠各自背后的“东家”,互不退让——在几个月里,两家公司为了争夺市场烧掉了20亿到30亿元。不过,这场“烧钱游戏”在2015年情人节这天戛然而止,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因为补贴烧钱“烧出窟窿”来而不得不合并。

“网约车”烧钱补贴摊上大事,被人民日报、交通运输部狠批

“网约车”烧钱补贴的血泪史

马化腾此后在香港大学的演讲解开了滴滴和快的“闪婚”背后的秘密:原来两家公司都烧钱烧不起了,最高的一天亏了4000万元,但谁也不敢收手,因为一旦收手就前功尽弃了,等于将市场拱手相让。后来马化腾和马云沟通后,双方在资本的撮合下“喜结良缘”了。

2015年,当滴滴、Uber(中国)和易到等竞争激烈之时,易到创始人周航就透露,“2015年整个专车出行市场就花掉了200多亿。”

2016年,优步CEO卡兰尼克表示:“我们已经在全球数百座城市实现盈利,这使得我们能够继续在新市场进行投资,并在中国等非常烧钱的市场进行持续的投资”——但Uber在中国的每单都亏损,一年亏损额达到10亿美元。正因如此,Uber不得已与滴滴完成合并,而卡兰尼克声称,“这是优步在中国盈利的唯一可能。”

“网约车”烧钱补贴摊上大事,被人民日报、交通运输部狠批

滴滴打车玩猫腻

  • 至此,滴滴打车逐步形成垄断优势。然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待到市场一家独大之后,滴滴打车开始“宰肥羊”了:滥用流量分发权、派单玩猫腻。结果是把乘客、司机两头都给惹毛了:客户要么打不到车,要么就只能选择优享加价;而司机被平台抽佣比例越来越高,有的地区一度从20%涨到40%。

也正是因为如此,美团打车乘虚而入。2017年12月28日,美团打车宣布将在全国新开7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温州、福州和厦门。此前,美团打车已经在南京试运营了10个月;今年1月12日正式开启北京站。根据美团打车此前公布的规则,满20万开站,北京站前5万司机在开站3个月内零抽成,但不免除每单0.5元平台信息费。同时,乘客注册可领新人见面礼,包含3张金额为10-14元的打车券。

“网约车”烧钱补贴摊上大事,被人民日报、交通运输部狠批

美团打车烧钱补贴

美团作为后来者进行大肆补贴,滴滴方面也不得不跟进补贴,甚至力度更大:“42元打车大礼包(14元立减、4折12元、65折16元)已存入您的账户!”“优惠风暴进行中!今日上海全城坐滴滴,单单立减14元(10点至24点有效)!”“恭喜您获得上海周末14元立减券。今日内再完成一次订单并完成支付还可获得15元立减券,多乘多送,面值递增!最多可送4张。”由此可见,滴滴方面的优惠力度一点不比美团小——甚至有用户称,家里的老人都学会了叫网约车,“买菜、出门打牌都坐网约车。”

  • 美团打车希望通过“烧钱”来抢下市场份额,滴滴也只能通过“烧钱”来应对——在移动互联网竞争之下,烧钱战术似乎是“屡试不爽”的行业共识。其根源在于,消费者在做消费选择时首先要算一笔经济账,坐车不仅不花钱,反而还有10元补贴,何乐而不为呢?美团和滴滴狂撒优惠券,司机也在被平台拉拢的过程中享受到多种形式的补贴——这正是所谓的鲶鱼效应,鲶鱼在搅动其他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其他鱼的求生能力。

不过,这世上原本就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因为烧钱只能烧一时而烧不了一世。也尽管美团手握70亿美元现金,而滴滴手握170亿美元现钞——但因为被口诛笔伐而势必收手。

这不,美团打车在南京已于4月20日开始停止发放用户端补贴,并启动与南京交通部门的数据对接工作;随后,“滴滴出行”也跟进宣布:不再低于成本价运营,暂停发放补贴——这意味着在南京,“一分钱打网约车”“一块钱打网约车”的美事一去不复返了。

最后,“网约车”烧钱补贴究竟损害了谁的利益,以至于被媒体和监管方吐槽不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