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为人处事的圆滑与奸诈?

说话做事,是体现一个人交际水平的直观表现。

很多文章喜欢把那些交际水平高的人描绘成一副“老油条”的样子:说话留三分,做事贬三度。

仿佛越是会偷奸耍滑,越是明白生活的真谛。

不得不说,圆滑的讲话确实适用于一些需要周旋的场合,但圆滑不等于会说话,因为真正会说话的人,往往会根据情景和交际关系来改变讲话策略。

同理,会做事,耍诈是一种防御手段而不是一种性格败露。真正会做事的人,做的是令人信服的事,而耍诈者,往往会被人唾弃。

如何看懂为人处事的圆滑与奸诈?

壹.

说话圆滑,是很多“老江湖”惯用的交际手段,简单来说就是围着话题的点绕着说。

该承诺的,说看看再说;该表态的,说考虑考虑;该直说的,先跟你绕一圈看看你的反应。

这种圆滑的交际之道,被他们信奉为一种不惹麻烦的明哲保身之法。

但其实呢?说话圆滑的人,往往不受重用,因为说话圆滑往往做事也不够投入:

虽然说话圆滑的人不会得罪别人,但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主见和性格。

聪明人懂得说话圆滑的道理,但他们不会以此为道,而是根据对方的想法,沟通的方式以及相互的立场关系之间来判断出最适合的谈话方式。

跟直肠子谈事,直来直去能够得到对方的尊重;跟喜欢权衡的人聊天,多谈一种可能就会令对方认同你一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谈话有不同的场合以及目的:圆滑只不过是一种表达方式,但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

如何看懂为人处事的圆滑与奸诈?

贰.

做事耍诈的人往往得小利而失大机:耍诈的本质就是占小便宜吃大亏。

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做事耍诈?很简单,这样的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因此只能“能占点便宜就站点便宜。”

我的前同事跟我举过这么一个例子:他们公司前几年招了两个职员跟进新项目,这个项目只有三个人,加上他们就一个负责人,这是前提。

其中一个交流能力很强,但是喜欢耍小聪明,就是借机会讨好上级,也会耍诈害另外一个人给自己背锅。

另外一个虽然交流能力不如这个人,但是工作态度认真,虽然他也不喜欢耍诈的那个人,但从未因此表现出什么厌烦情绪。

后来负责人升了,同时因为项目做的不错,又招了一批人,因此项目部准备找个副经理。

这俩人很明显是最好的人选。

事实很残酷但也很现实,最终,那个交流能力很强的人当上了副经理:童话故事里的结局破灭了。

不过,另一个人也没有离开公司,而是选择当个老师傅去带着新人跟进项目。而那个喜欢耍诈的人当了官更加变本加厉,在管理层弄的是非不断,而且也会抹黑那个老师傅的人品。

终于,红线被踩破,耍诈的副经理因为跟客户有处私业务被举报,结果当然是开除。

后来,这个老师傅也没因此就当上副经理,而是作为主任(副经理下面的高级职员,没有实权)留在部门继续干他之前干的事情。

我这个同事跟他关系不错,有一次被问到是不是他向上级举报的,老师傅只是笑着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我前同事说,老师傅肯定对这个耍诈的小人怀恨在心,但是他没有必要去报复,为什么?

因为太跳的人,总会招来仇恨:耍诈者终究有一天引火上身。

如何看懂为人处事的圆滑与奸诈?

叁.

我经常听过这样一种说法,说人不狠站不稳,偷奸耍滑者能上位,谁还管别人怎么看?

对此,其实我想说的东西很简单:如果一个企业能让没有本事只有偷奸耍滑的人任职管理,那么你的问题就是问自己为何还留在这个企业服役。

上文中我说,说话圆滑并不是错,而是交流的方法之一,也许这个人只是对你说话圆滑,或者说他除了圆滑之外还有企业需要的能力,他也会得到晋升。

同理,做事耍诈者上位了,而且还做的很稳,为什么?他必然是代表了企业的整体利益,或者说他能够让上级认同他的能力水平,因此毫无疑问,他不可能只会耍诈。

如果一个人说话圆滑但又聪明,说明这个人明白圆滑只是根据不同的人交流的方法之一。

如果一个人办事刷抓但又明白,说明这个人清楚耍诈只是针对某个事件的处理方式之一。

看一个人,不要只看他的一面,而是要评估他的综合表现。

做一件事,也不能只看某一方,而是要考量事件的多面性。

做这个世界的聪明人,在合适的时机里圆滑,会让你悟出更多的是是非非。

做这个社会的明白人,在合适的条件下耍诈,会让你看透更多的起起落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