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大明寺”的来历

华州“大明寺”的来历

作者 宗公平 黄 玮

相传,四皇子朱慈烺,是崇祯皇帝立的太子。在皇子排行中为二。在闯王李自成率农民军兵临城下时,他和三皇子朱慈炯、四皇子朱慈炤在父皇安排下已经逃出宫外。之后,他又在4个大臣等人的服侍下辗转潜至华县。但不知为什么,华县百姓却一直将其称为“四皇子”。

  四皇子刚到华县时住在今天的圣山。因为距华州城(华县)和官府要道太近,经大臣建议后,又迁至山口附近的今日大明寺隐姓埋名住了下来。至于他的先姑是否早年就在大明寺削发为尼,现在无法考究。

华州“大明寺”的来历

  大明寺在四皇子入住以前,由于天下太平,人称太平寺。四皇子从此地离开后,人们为了表示对明朝和太子的忠心,改名叫大明寺。

  据说,四皇子在大明寺稳定下来之后,就开始谋划恢复大明江山。为了唤起百姓对大明江山的拥戴,他首先在方圆建造寺庙来保护自己的身份,在短时间内相继建起兴国寺、护国寺、兰若寺等庙宇。随着事业的进一步壮大,又将住地与周围的村庄命名为大明、崇宁、崇安。再从此派生出了朱张、南王、忠王等村名。

  当地80高龄的郝振清、郝青荷、程梦熊、李景文老人曾经说过:原来圣山、兴国、护国、兰若等庙宇中的壁画,都是暗示反清复明的。这些说法,以及太平寺周围村庄的命名,既表明了四皇子的随从大臣、部下对他的忠诚,也暗示了对崇祯皇帝亡灵的安抚,并抒发了他们反清复明的壮志。

  庙宇文化对周围百姓的教化在逐步加强,百姓对四皇子的拥戴也在急剧升温。随着时间的延续,四皇子必须按计划实施反清复明的第二个实质性步骤。兴建寺庙是唤起百姓的初期行为,要恢复大明社稷,只有招兵买马才能在军队的呐喊搏杀中取得成功。四皇子更是熟知大明王朝的兴衰史,一定要将恢复大明社稷的雄心化为严格的军事操练。

  随后,四皇子在清明山下,建了一个直到今天人们还在叫的“十里马场”,开始训练军队。

华州“大明寺”的来历

  当地袁红志老人说,这个马场地域辽阔,属于高原上的洼地,是一个天然的练兵场。

  当四皇子竖起反清复明的招兵大旗之后,周围百姓由于对当时清廷统治汉人的传统偏见,对四皇子的招兵买马一呼百应,几乎到了全民皆兵的阵势。不久,四皇子反清复明的奏折传到了康熙皇帝的御案上,康熙皇帝即派大将率兵前往征剿,万没料到却被四皇子全民皆兵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连几次,清兵均是落荒而逃。从此,当地便有了形容四皇子军队打败清兵的顺口溜:

陕西愣娃,

铡刃上安锨把。

铁叉耙子用处大,

打开仗摸住啥就是啥,

看你清兵怕不怕

清兵几次大规模的征剿都失败了,但是对一个正在强大的朝廷来说,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吗?是继续征剿?还是用别的方式解决?康熙皇帝开始了深层次的思考。

华州“大明寺”的来历

  大清王朝入关前夕,皇权统治者的思想就被明室长年追剿李自成农民军的大将洪承畴洗礼过。所以,他们将李自成赶出北京以后,对明朝皇室人员和百姓就很优待。这一次,康熙皇帝派兵征剿四皇子连连失败后,经过理智地思考,为了不再扩大双方的伤亡,以及加深汉人与朝廷的矛盾,决定用议和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遂派官员前往协商:只要四皇子不称帝,就把大明这块地方赐给他。

 随着大清王朝的逐渐兴盛,反清复明的梦想,在四皇子心里越来越成为泡影。但是,他又非常的不甘心。30年前他被父皇送出皇宫,就是为了恢复大明社稷,今日如果放弃复明行动,就等于放弃了大明江山。怎么面对父皇当年的一片苦心和列祖列宗的颜面?如果不放弃行动,官兵和百姓肯定要做无谓的牺牲,又怎么对得住他们?

  最后,四皇子痛苦而理智地做出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决定:“接受议和。但我是明朝的太子,生不做清官,死不沾清土。”

 明史记载,1674年农历三月十七,朱慈烺上大明寺西南约3公里处凤凰山云寂寺削发为僧。法号为普乾法师。凤凰山又被他改为蕴空山,云寂寺被改为蕴空禅院。

华州“大明寺”的来历

  从此,朱慈烺住过的大明寺盛况空前。并在大明、高塘、金惠、崇宁塬上,流传这样一首歌谣:

 天也奇,地也奇,

大清地盘竖起大明旗。

  说也怪,唱也怪,

得了大明宫,尸棺悬空中。

 歌谣是民间的韵语,因为琅琅上口而广为流传。这个歌谣就表明了康熙皇帝和四皇子最明智的选择,表明康熙皇帝恩准大明宫存在的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