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议论纷纷,都说是对国产汽车是降维打击,我认为判断太过片面,文字不长,但是前面懒得看,可以直接看加粗的第三点。
1、进口整车下降关税。
这部分汽车与国产汽车的用户并不存在竞争关系,且目前下降幅度较少。但是根据上头的口风,继续下降是必然的,这只是逐步下降的开始。
那么如果是你,你会买一辆在几年后新车价格必然下降百分之20以上的汽车么?以上推测是根据中信证券的预计“下调关税后,消费者最终支付的价格将降低8%~15%”得出,那么继续下降百分之十的关税,结果就是消费者到手价格下降约百分之二十。新车降价及使用折旧,那么几年后这辆车的二手车价可能只有买入时的一半不到。
2、零部件下降的影响。
2017年汽车零部件进口金额约为380亿美元,从细分零部件来看,传动系统、车身附件是进口金额占比较高的汽车零部件,分别占比38%、19%,另外百分之四十多的零部件进口,对标的就是国内零部件供应商,这打击是非常巨大的。
3、对比亚迪之类新能源车企的影响。
标题为什么总是比亚迪?因为只有他是国内纯正的新能源汽车厂,其他都是兼职或者是捞一票的。
新能源车在价格上跟燃油车没办法竞争,就算有直接的补贴,新能源车的性价比依然稍弱于燃油车,在燃油车降价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会更突出,只能指望规模化效应下带来的成本下降,这是可以期待的,因为燃油车成本是明牌的,规模化也是成熟的,下降空间很低。
这次主要从补贴形式上分析,为什么不一定是利空。
双积分制度大致规定“销售燃油车是负积分,新能源车是正积分,具体积分以排量和续航里程划分”,细则规定“新能源汽车积分中,正积分可以自由交易,但不得结转;负积分可以采取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的方式抵偿归零。乘用车企业购买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仅限其在当年度使用,不得再次交易”
做这么一个推测,燃油车性价比高-销量提升带来负积分增加-那么汽车商只有一下几个选择:
1、购买积分成本嫁接到燃油车价格上,转嫁成本以积分价格为准,但积分价格以市场博弈为准,相信会有个合理的价格让比亚迪之类获益。
强悍无比的性能与美美的龙脸造型
2、疯狂推动续航里程勉强达标的新能源汽车,不计成本获得正积分。这时候就看得出比亚迪的坏了,他宣布18年6月推出“元”,一个到手价格十万不到,续航305公里的A0级小车,官方宣传“比亚迪元EV360将提供70kW和160kW不同动力版本,同时采用新型永磁同步电机”,而仓皇杀入的传统车企在各种参数上都没法竞争(部分到手十五万的车都没这样的参数),基本是为了断这些厂商的后路去的。(305公里续航,还是综合工况下的,现在这个价位理想工况都没超过300公里续航的,应该是没有超过200公里,更别说整车可靠性和电机动力方面的巨大差距)(题外话:如果看一些靠谱的汽车专业评测,你会发现全世界只有比亚迪的汽车实际续航是超过他宣传的续航里程,几乎所有汽车商,比如第一代特斯拉就是在测试房里以60码的均速跑出了500多公里的续航,最近特斯拉有点好转了,但其他车企还是一如既往的不要脸)
3、宝马模式最靠谱,用成熟高端车型抢占积分。宝马5系推出的插混价格50万~60万,低于所有人预期,相信宝马是为了赚积分,参数不具体举例了,只能说参数还凑合(但跟比亚迪25万的唐二代有差距,是全方位的有点差距,不是某一项,除了品牌),可惜的是杀入太过仓促,技术有点问题,目前停售了。虽然停售,但这个模式是最靠谱的,不过只能宝马、奔驰之类的选择,不适合其他车企。
从以上可以得出结论,燃油车的性价比提高,会平缓补贴新能源车企的利润达到一种平衡,而不是彻底碾压。
从去年看到比亚迪放出元EV360,我就暗笑,这帮老小子是真坏,你能同样价格搞出同样参数的汽车么?宝马、奔驰可以有品牌溢价,亏不了多少,但你丫有什么?乖乖来跟老子买积分。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芯片领域,高通之类的美企,轻松卡我们脖子,这就是先行者的优势,在这个行业沉浸了十来年,很清楚新入行的小伙纸会遇到怎样的困难,甚至轻松计算出对手的成本,然后在关键位置掐着你。
閱讀更多 自由的王無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