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空樞紐搶跑賽 西安勝券幾何?

國際航空樞紐搶跑賽 西安勝券幾何?

文/禾一

大西安國際航空樞紐的建設低調前行,繼海航之後,東航也加入進來。

牢牢掌握了國內的航空市場的四大航空巨頭——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有兩家西進拓展疆土。

東航西安戰略

是中國三大國有骨幹航空運輸集團之一,機隊規模達600多架、主力機型平均機齡不到5.5年、是全球規模航企中最年輕的機隊之一;年運輸旅客人次上億、排名全球第7。可以說每時每刻都有航班翱翔在天空。

目前東航在西安市場運力投放約65架,基本形成以西安為樞紐,輻射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地區主要城市的航線網絡。2017年東航在西安的客運量約佔西安機場客運量的三分之一,貨運吞吐量約佔五分之一,這樣的數據不容小覷。

4月20日,東航攜帶而來的西安戰略發展規劃,將落實之前達成的“一樞紐四中心”共識。

作為東航集團核心主業的東航股份公司,確立了“一軸兩翼”的發展戰略,即以上海——西安為軸,以北京、昆明為側翼的航空樞紐戰略,通過東航航線網絡的連接,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打通互聯。並明確西安樞紐的戰略定位:立足西北,輻射全國,連通歐亞,將西安建設成為中國西部首屈一指的航空樞紐。

將按照航空樞紐和客服中心、研發中心、機務維修中心、物流中心“一樞紐四中心”定位,把陝西西安作為戰略佈局重點,進一步加大資源投放。

東航股份公司的“十三五”規劃中已經明確,至2020年,全面建成以上海為核心樞紐,以北京、昆明、西安為戰略門戶樞紐,其它主要基地為重要支撐的樞紐網絡型運營模式。

國際航空樞紐搶跑賽 西安勝券幾何?

東航對西安市場的運力投放、航線配置、運營規模以及基建投入,進行政策傾斜並大力支持。規劃到2025年,東航圍繞西安將共計投放運力150多架,東航西安員工總數將達到1.3萬人,客運吞吐量達到3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近18萬噸。

黃金臨空經濟

航空經濟已經成為衡量城市實力的重要指數,每一項規劃背後,都預示著鉅額的資金投入、聚集,帶動一股新的財富匯流渠道。

東航帶給西安的,有正在建設的東方航空城、東航數據西安災備中心、飛機客艙訓練模擬器等系列項目;有落地西鹹新區空港新城的東航基地,囊括機組出勤、機務維修、行政辦公、地面服務、後勤保障、航空配餐、物流貨運及飛行乘務培訓等業務功能;還有西安東航基地培訓中心、物流產業園、食品基地和全國客服中心等項目。

維修產業佈局方面,東航將東航技術西北分公司、東航賽峰起落架系統維修有限公司兩大維修項目佈局在了西安。

其中,東航賽峰起落架深度維修基地項目在去年7月開工,項目由東航與世界航空發動機和起落架領先企業——賽峰集團強強聯手、共同投資,地處西鹹新區空港新城,預計於2019年初投入運營,將成為東航和法國賽峰在中國佈局的最大的起落架大修基地,服務於包括東航在內的國內外航空公司。

賽峰可不是沒有名頭的小卒,它是全球領先的高科技跨國集團公司,業務遍佈全球,目前中國境內超過40%的商用飛機安裝了賽峰的起落架和剎車系統。看出人家有多厲害了吧?

作為絲綢之路新起點的西安,是“一帶一路”大格局中的“樞紐”和“門戶”城市,巨頭航空公司的加入,將加快西安建設國際樞紐機場的步伐。

國際航空樞紐

國際航空樞紐搶跑賽 西安勝券幾何?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始建於上世紀末,是國內最繁忙的八大機場之一。自此起飛,1小時航程可覆蓋國內中西部地區主要城市,2小時航程可覆蓋全國70%的領土,3小時航程能覆蓋所有省會城市和重要旅遊城市。

截至去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國際客運航線達57條,客運量達4185.7萬人次 將陝西乃至西北地區對外開放的觸角推進至中東歐、非洲和南亞地區,在全國大型機場中增速第一。在追趕超越的道路上大跨步前進。

近幾年來,依託其良好的區位優勢及空域條件,中國版“孟菲斯”成為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及其所在的西鹹新區空港新城的奮鬥目標。

要成為一個國際性航空樞紐,聯結五大洲的客運航線和來自全球的航空貨運物流是兩大不可或缺的支撐。

去年5月,海航在西安成立海航現代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將集團旗下物流業務板塊整體落戶西安。總部搭建在西鹹新區,加快打造物流4.0平臺。

截止2017年12月底,海航陸續開通西安至阿姆斯特丹、芝加哥、哈恩3條洲際全貨運航線,三條航線全年飛行118班次,貢獻貨郵吞吐量達1.32萬噸;旗下的天羽飛培、海航技術、長安航空基地等一批項目建設均在穩步推進中。

洲際貨運航線積極帶動西安及周圍地區倉儲物流等發展,將西安融合進與歐洲、北美各國之間的經貿合作和貨物往來,加速推進中國內地航空物流樞紐建設。

強者逐鹿之爭

國際航空樞紐搶跑賽 西安勝券幾何?

根據官方發佈的《打造“中國孟菲斯”宣言》,政府將全力支持西安國家航空城和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打造西安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更多的國際物流大通道。

截至2017年底,大西安(含咸陽)全域人口超過1400萬,位列全國城市第5位,副省級城市第2位。大都市區GDP總額超過9800億元,位列全國副省級城市第8位。這些堅定 的基石,撐起了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飛躍。

但競爭對手也沒有閒著打瞌睡。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明確為國際航空樞紐的西部機場還包括成都、西安、昆明和烏魯木齊機場。重慶、成都、昆明和西安構成了“西四角”。

在各種數據中,2020年重慶江北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目標為5000萬人次,成都雙流機場則瞄準為6300萬人次,昆明更是提出6700萬人次。

民用航空運輸業被認為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最有力的手段之一,航空業相伴而來的,是高端產業的聚集。每新開一條航線,都意味著這座城市背後經濟實力和開放力度的比拼勝出,機場之間的競爭只會更趨激烈。

國際航空樞紐的建設,意味著更多航空資源轉換成經濟效益,是城市心競爭力與國際化水平的重要象徵。

這一輪城市PK賽,誰能勝出,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