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與廣東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差距為何這麼大?

江蘇與廣東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差距為何這麼大?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31日消息,財政收入,是一個行政區域硬實力的體現,決定著這個區域在城市建設、民生支出等方面的投入,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則是財政收入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各地2017年預算執行報告統計,廣東、江蘇、上海三地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位居前三甲,廣東省更是高達1.13多萬億元;增速上,山西、西藏、內蒙古增長較快,吉林、天津出現負增長;財政自給率方面,東高西低的態勢十分明顯。

江蘇與廣東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差距為何這麼大?

近年來,有關地區競爭的話題,一直不斷。尤其是經濟實力相近的地區,更是會通過各種不同的手段,展示自己的優勢,以達到將對手“比”下去的目的。譬如GDP,譬如招商引資,又譬如固定資產投資,等等。然而,真正能體現一個地區硬實力的,或者地區間差距的,還是要看財政收入,看地方可用財力,看地方能夠滿足的公共支出和民生投入。如果其他指標再好,可用的財力嚴重不足,也是價值不大的。尤其在地方債務負擔比較沉重的情況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作用就更大,抗風險能力也更強。不然,隨時可能發生債務資金償還風險問題。

而從2017年各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實現情況來看,無論是經濟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可以比較明顯地看出差距到底在哪,看出地方經濟發展的硬實力到底如何,看出經濟轉型的效果與步伐。如果僅從2017年度各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數據情況來看,廣東無疑是一枝獨秀。如果說在GDP的爭奪方面,江蘇還曾一度有過競爭實力的話,從2017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來看,江蘇與廣東的差距已經非常明顯。要知道,2017年度,江蘇與廣東的GDP差距為4000億元,雖然差距比2016年度略有拉大,但差距率只有4.4%,差距不是十分明顯。而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來看,兩者的差距為3100萬元,雖然絕對額低於GDP之差,看起來差距不是十分明顯,但差距率則達到了27.8,就十分明顯了。

那麼,江蘇與廣東在一般預算收入方面的差距為何如此之大呢?難道江蘇與廣東的距離真的在快速拉大嗎?難道江蘇經濟的投入產出率和經濟效益與廣東相比,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嗎?

必須承認,江蘇由於前些年經濟發展速度很快,尤其是外向型經濟發展十分迅猛,經濟總量增長也很快,一度把廣東追得喘不過氣來。也許正是因為江蘇發展的速度很快,激發了廣東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動力。因此,廣東從本世紀初就開始了經濟轉型的步伐,尤其在推動企業創新方面政策很多、力度很大。相反,江蘇則是在近幾年才真正啟動經濟轉型工作。所以,與廣東相比,江蘇在經濟轉型、經濟結構調整、企業技術創新等方面,確實存在一定差距,繼而也導致江蘇的投入產出率沒有廣東高,財政收入增長速度放慢。尤其是2017年,江蘇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比廣東慢了6個多百分點。

江蘇與廣東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差距為何這麼大?

需要注意的是,這顯然不足以說明江蘇與廣東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方面的差距。因為,就算江蘇經濟轉型步伐慢一點,按照江蘇經濟的實力和產業結構,特別是製造業發展水平,怎麼也不可能在一般預算收入方面有這麼大的差距。更重要的原因,可能與現行的財政體制有關,與江蘇歷年來一直做出的最大貢獻有關。

眾所周知,1994年出臺的分稅制財政體制,在制度設計時,就是為了強化中央財政的調控力度。因此,財力必須向中央集中。很顯然,象江蘇這樣的經濟發達省份,無疑是集中最多的地區。按理,廣東也應當是集中度比較高的地區,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廣東上繳中央的預算收入,顯然在比例上要比江蘇低。

以2017年為何,2017年,全國的GDP總量為82.7萬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17.2萬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佔GDP的比重為20.8%。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1萬億,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9.1萬億,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佔全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52.9%。

再來看江蘇和廣東的情況,2017年,江蘇的GDP為8.6萬億,地方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0.8萬億,地方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佔GDP的比重為9.4%;廣東2017年的GDP為9萬億,地方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1.1萬億,地方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佔GDP的比重為12.2%。

這裡,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如果都按照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佔GDP的比重測算(江蘇和廣東的比重肯定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江蘇的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應當達到1.8萬億,地方留成0.8萬億略多。也就是說,江蘇上繳給中央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接近1萬億,上繳比例則達到56%,高於地方留成部分6個百分點。相反,廣東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測算為1.9萬億,地方留成1.1萬億,上繳0.8萬億,上繳比例為42%,低於江蘇14個百分點。如果江蘇也按照廣東的上繳比例執行,那麼,2017年江蘇地方留成部分將可以多出2500億,總量也將接近1.1萬億,與廣東的差距只有幾百億元。從1994年實行分稅制財政體制到現在,已經整整23年時間,如果江蘇一直保持與廣東一樣的上繳比例,江蘇將多出多少地方可用財力,能夠解決多少公共事務、增加多少民生投入。

因此,江蘇與廣東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方面的差距,並不如數據所反映的這樣,而是江蘇對全國的貢獻太大、江蘇留成的比例偏低。這也意味著,在財政體制方面,確實存在一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問題。江蘇作為經濟大省,有責任、有義務多挑一些擔子、多做一些貢獻,但也要體現公平、公正、客觀、現實,與廣東等地應當在政策和體制上處於同一起跑線,而不是差距很大。否則,會形成鞭打快牛,影響地方之間的公平競爭。

江蘇與廣東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差距為何這麼大?

如何通過體制的調整與優化,給江蘇留下更多財力,更好地用於公共服務、民生投入,以更好地改善發展環境、投資環境、民生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十分緊迫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公平,才能有效地推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江蘇發展得更好,能夠為國家做的貢獻也會更多,承擔的義務和責任也會更多。

更多精彩文章,

tanhaojun19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