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頂級交易員珍藏20年的文章:平生不悟投資感,縱破萬卷也枉然!

有人說,人生和投資有很多相似之處,因為兩者都充滿了不確定。而對不確定的處理,決定人一生的命運。雖然過程中會出現意外和偶然,但是短期因素總歸會消失在歲月的長河裡,最終的結果是公平的,由人們的生活和投資智慧決定。

所謂智慧,不同於智商,情商。智慧是由智力體系、知識體系、方法與技能體系、觀念與思想體系、審美與評價體系等多種因素構成的複雜系統。

心理學家對智慧有一個共識,就是明智的推理。

在期貨股票等投資交易中,更高的智慧,更明智的推理,才能走的更遠。根據眾多研究報告的結果分析,投資智慧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格局

有智慧的人擁有更高的格局,他們對周圍的環境敏感,關注範圍廣而且細緻入微,他們能從一個更大的視野來看待投資的各個細節。

在期貨和股票等投資交易市場中,投資人只有擁有較高的格局,才能跳出無盡信息和利益波動帶來的表象困局,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待投資交易。而構建的交易系統越是複雜,思維越是沉溺於各種細節的追究,距離交易的本質就會遠來越遠。

就像很多期貨股票投資人終其一生都在預測,都在追求聖盃。但是有格局的人會看到事物的兩面性,會發現預測的侷限性,他們更注重整體的交易邏輯。

2、謙遜

期貨股票等投資交易市場,信息的海洋廣闊無邊際,人力決不可能掌控所有的信息。信息與信息互相交錯,彼此關聯。因此,未來充滿不確定。有投資智慧的人不會狂妄,他們知道,自己所見所知,可能僅是冰山一角,承認自己的認識是有限的,才能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才能做出更合理的評估和決策。

很多觀點新穎,有思考深度的投資交易文章往往思考角度獨特,邏輯嚴謹,很多沒有相應經歷的人無法理解,但是他們不會謙遜的接納與思考,而是不屑或嘲諷。這是典型的缺少謙遜,僅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裡。

只有謙遜的人,才能擁抱不確定。

3、包容

一個有智慧的投資人能夠考慮不同的觀點。能夠理解期貨股票市場上各方參與者的想法和立場,能夠包容他人的觀點,能夠承認並且接納不同的方法和思想,並且獨立思考。

只有以一顆包容的心去容納觀點,才能從多方位進行思考,才有機會洞見市場的本質,提高投資交易的境界水平。

投資交易領域,考驗的投資人的品行與智慧。而那些擁有投資智慧的人,有格局,謙遜且包容。他們能夠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問題,能夠洞見投資交易的本質和邏輯,能夠接受系統的不完美,接受未來的不確定,還能夠接納不同的投資理念,並且深刻理解。

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明智的推理,才能從茫茫投資人海中脫穎而出。

一頂級交易員珍藏20年的文章:平生不悟投資感,縱破萬卷也枉然!


交易者有兩個重要的世界。交易者的第一個世界是:外部市場。

這是一個外在於交易者的世界,由無數的市場參與者組成,形成一個巨大的、有獨立運行規律的自在之物。

這個巨大的“自在之物”,有獨特的運行規律,你可以感覺到,但你無從準確地捕捉,因為作為交易者,你自身參與其中,你的交易活動,影響到你對市場的感覺。當你把感覺到的規律確定下來,昇華為理論時,市場脈動、市場運行規律已經起了變化。

這就是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

你不可定出規則、預算它的軌道。你只能根據它已走出的軌跡,跟隨在後面。

對交易者來說,外部市場這個巨大的“自大之物”是不可捉摸的,是不能完全瞭解和把握的。

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盲人摸象”。交易者是盲人,大象就是外部市場。你可以感覺到市場的一些跡象,但很難完全瞭解市場。就算是一個明眼人,如果角度不變,你看到的大象也只是一面,你心中的“大象”只是一個片面印象,談不上立體,更談不上全面。

因為市場是外在於你的,它根本不理睬你是誰,不在乎在電腦面前操作的是不是一條狗,所以,你沒有必要跟市場發生感情。你沒有必要說“我喜歡這個市場,我愛死這個市場了,它讓我賺了很多錢”。那是你的一廂情願,市場根本就不在乎你,你賺錢只是因為你運氣好。

你也沒有必要怪罪市場,沒有必要跟它鬥氣,沒有必要想“我在這個市場上虧錢,我一定要從它身上賺回來”,更沒有必要想“我要駕馭市場,我要征服市場”。市場像一頭笨拙而隨意的大象,你只是它身上的蚊子,你怎麼叫怎麼折騰,它都沒有感覺。如果運氣不好,你瞎折騰倒有可能被踩死。

市場不知道你,也不會在乎你,因此,你讀了多少書,參加了多少培訓班、講座,跟多少大神大咖學習交流,只能讓你更有文化,更有知識,更有理論涵養,更加滿腹經綸,說話更有條理、更有吸引力。但是,這些跟市場本身毫不相關,不能讓你更接近市場,也不能讓你更加了解市場。不然,大學裡那麼多教授,他們早就發財了。記得2005年、2006年大牛市的時候,人大有個姓張的經濟學教授,用自己的經濟學知識炒股,最後虧得一塌糊塗。精明的教授都是靠寫文章、出書、辦講座賺錢,鮮有自己親自參加交易的。

市場也不會在乎你用什麼高明的方法、策略來交易。因為所有你認為“高明”的方法,比如基本面分析、供給需求、計量操作、高頻交易、程序化交易、對沖套利……等等一些“先進”的、“高科技”的方法,對於外在市場來說,都不會發生作用,它還是那麼隨意地走著。事實上,那些複雜的“分析”、“策略”其實就是你在紙上、在電腦上進行的“數據挖掘”,以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已。不信,你可以去採訪一百個交易者,一百個交易者都有一套自己的“交易方法”和“交易策略”,而且都頭頭是道、條理清晰、文彩飛揚、高深莫測。而且,很弔詭的是,越是複雜的方法和策略,越是充滿數學公式和方程式的策略,越賺不到錢。因為,交易就是做買賣。做買賣的活兒,幾千年前就有,自古以來一直都在做,“投機像山嶽般古老”,哪個商人是靠“高明的指標”和“複雜的系統”賺錢的?哪個商人是靠公式和方程式賺錢的?那是教授們講課用的。

有人可能不服氣:“我到現場調研了,我親眼看到了商品的生產現狀。”親,你想多了。如果現場調研就算了解市場情況,那產業工人或種植農作物的老農,豈不可以成為富翁?有誰比他們更瞭解生產情況?事實上,一輪行情走過,往往是投機的現貨商死得最多,也死得最慘。請問,有誰比現貨商更瞭解商品的供需狀況?

在市場上,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

所以,要在這個市場上生存下來,你預期的正確率有多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果預期錯誤,有什麼應對措施?也就是說,在市場生存的關鍵在於:如何處理你的錯誤倉位。

交易者的第二個世界是:內在世界。

交易界有一句話是“交易你的計劃”,其實,更準確的表達是“交易你的內在世界”、“交易你的內心”。

對於交易者來說,用王陽明的“心外無物”來說明更貼切。外部市場,對交易者來說,是永遠摸不著看不見的世界,交易者真正能做主和把控的,是他的“內在世界”。

對於個體來說,“內在世界”其實就是他的全部世界。他的所見、所感、所言、所為……都在他的“內在世界”裡,他的一生,是活在他的“內在世界”中。

打個比方,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從出生到長大,都綿衣玉食,要風有風,要雨有雨,他的“內在世界”,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期間,在地球的另一個角落,正在發生餓殍塞道、易子而食的人間悲劇。這一幕悲劇,因為地隔遙遠,富公子不可能知道。二十多歲,富公子因疾而逝。在他二十多歲的生命中,他的“內在世界”絕對是“憂傷而又美好”。

同是宋朝人,宴殊的“內在世界”是“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姜夔的“內心世界”卻是“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因為兩人的時代、閱歷不一樣,一個是繁華時代的高官,一個是戰亂之後的潦倒詩人。

對於交易者來說,也是一樣。你的環境、你的閱歷、你讀過的書、你結交的人、你經歷過的大事、你生命中所走過的一切……都構成了你的“內在世界”。對於你來說,它是你的全部,是你的“真實世界”,是你可以做主、可以把控的世界,是你的全部生命意義,是你的一生。

你所經歷、所接觸、所感受的一切,構成你的“世界”;反之,你的“世界”,構成了你“所經歷、所接觸、所感受的一切”。透徹一點說,就是你內心是什麼樣,你看到是就是什麼樣。

比如,同一個消息,證監會主席劉士餘要查“妖精”、“害人精”、“大鱷”,要整肅市場。這樣一箇中性的消息,有人可以解讀為利好,因為“市場風清氣正有利於證券長遠發展”;有人可以解讀為利空,因為“這麼一清查,大量冗餘資金將會逃出證券市場”。

又比如,過天橋,見到一個乞丐,有人心裡想,“這人真可憐”,給一塊錢以示同情;另一個人見到,心裡想“他媽的,又是一個騙子!”過而不顧。

一個價格下跌,有人視為上漲中的回降,逢低吸納;有人視為反彈結束,要開始大幅慘跌了。

個人的“內在世界”,千差萬別,就如同沒有完全一樣的樹葉。但是,對每一個體來說,它又是唯一的、真實的。就如同“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個千哈姆雷特”,有一千個交易者,就有一千個不同的“內在世界”。

參與市場交易十幾年,接觸了許多不同交易者,大致分類,他們的“內心世界”有這麼幾種:

一是“迷茫的世界”。

這部份交易者佔市場參與者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他們是新手,對市場一無所知,很多所謂“大咖”把他們叫做“韭菜”。

二是“混亂的世界”。

這部份交易者是什麼都學,不管什麼,照單全收,天天在股票群、微博裡混,打聽消息,聽“大神”們一言半語的“指點”;打聽小道消息,閱讀報紙、雜誌、網站、自媒體的報道;什麼書都讀,很認真地讀,還很有心得;什麼講座、培訓班都參加,很有收穫,他(她)會很自豪地告訴你,老師覺得他(她)很有天份,很有前途。他的任何一筆操作,都可以告訴你操作依據,或是消息,或是國家政策,或是公司產品,或是形態突破,或是指標金叉,或是老師指點……理由五花八門。

三是“迷失的世界”。

以述兩種交易者已佔百分之六七十。剩下這百分之三四十的交易者裡,又有百分之六七十交易者是“迷失的世界”。這部份交易者對市場有著不合理的預期,那就是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又要收益大,又要回撤小,又要資金曲線陡峭上升,又要資金資線平滑完美,最好能一條直線。於是,他們的“世界”很完美,首先根據宏觀經濟得出宏觀結論,再根據微觀經濟挑出好品種,然後再用各種“完美”指標拼湊起一個完善的“交易系統”,這種“完美的交易系統”能自動辯別出趨勢市和震盪市,有趨勢就做趨勢,震盪市就做震盪,“黑天鵝”來了也能自動提早預警,及早避開。這樣純理論在紙上作業,在電腦上“數字挖掘”出來的空中樓閣,實盤一跑就出問題。然後又是繼續拼湊,不斷“完善”,不斷推出新“系統”。不但散戶如此,機構也用這套噱頭來忽悠客戶。

這些“迷失的世界”的交易者,主要任務不是交易,而是“創造系統”,一廂情願地追求永遠不存在的“聖盃”。

四是“脆弱的世界”。

這部份交易者在剩下的百分之十里頭佔七八成。他們缺乏安全感,抗壓能力差。交易世界,本身就是一個狂風巨浪、暴風驟雨的世界。交易界的從業壓力,比其他行業要大。缺乏安全感、內心不夠強大的人,很難撐得下去。比如,他準備按照交易系統信號建倉了,突然一個什麼小道消息,他馬上不敢建倉了。他是做短線的,短線就是積小勝為大勝,但是有可能一個事故,把幾個月甚至半年的利潤全部抹去,於是他覺得短線不合適,去學做長線;長線處於衰退期,半年或一年沒有收穫,還不斷止損,而是他又扛不住了,去做波段……這樣不斷學習,不斷更換方法。他的“內在世界”是個脆弱得不堪一擊的世界,只要稍大一點的風浪,就可以讓其坍塌。這樣的交易者往往功虧一簣,功敗垂成。氣魄不夠大,怕輸怕贏:輸了,撐不住,投降變節,改換門庭;贏了,不敢大贏,小富即安(小富即安,就意味著在往後的歲月中餘糧不夠,撐不下去)。

五是“簡單的世界”。

這部份交易者在所有的交易者中大約不到百份之一二。經過歲月的洗禮,他們返璞歸真,大道至簡,簡單就好。就像找老婆,挑挑揀揀,最後對現實有所認識,沒有了理想主義、作死主義的習氣,面對現實,看到一個條件差不多的,“就她了,不再找了。”從此,窮也一起過,富也一起過,好日子來了,手頭松一點,瀟灑一點,窮日子來了,大家一起捱過去。

不是說“簡單的世界”肯定賺錢,但是,要賺錢,特別是要靠交易維生,肯定是“簡單的世界”。因為這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最起碼,他們清楚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的斤兩,清楚自已的一畝三分地上,可以種什麼莊稼,會有什麼樣的收成,會遇到什麼樣的早澇災害,收成不好應如何撐過去。

再好一點的高手,在好的年份儘量多收一點,多儲存一點餘糧,不好的年份儘量避免顆粒無收。

“外部的世界”,是交易者無法把控、無法自主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道浩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內在的世界”,是交易者可以把控、自主建設的。你可以使自己的內心真實、平靜、客觀,你也可以使自己的內心豐富、簡單、厚重、堅韌。你還可以使自己的內心柔軟、清醒、敏睿。總之,你的“內心世界”是什麼樣,你的整個世界就是什麼樣,你的人生就是什麼樣。

為什麼日本有劍道,有茶道,有插花道?因為他們憑藉練劍、茶藝、插花藝,追求“道”,建設自己的內心,豐富自己的內心,豐富自己的人生。交易,也是一條修道之路。

綜合上面我們對交易者的“外部市場”和“內在世界”的梳理,得出如何在市場生存的兩大核心:

一、如何處理錯誤倉位。 二、如何撐過困難時期。這困難時期,不僅指資金回撤,也包括心理建設。


做交易的人都知道要順勢而為,可是往往搞不清楚順那個勢?為何而為?

技術分析的核心手段需要交易者明白一些基本道理,其中一個就是要 通過技術分析解決交易的方向以及判斷行情的級別。如果方向和級別定了,那麼你的進出場時間框架上的依據也有了,報償風險比基本就能確定了。這些都與時間周 期息息相關,無論你做的是中長期趨勢跟蹤還是短線波段交易甚至是日內超短線,都離不開這一核心問題,那麼如何做到順勢?

我們經常會看到各個時間週期的走勢是相反的,小週期中的趨勢有時在大週期只是調整;小週期中趨勢突破的失敗可能是大週期調整結束的進場點。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把時間框架做一個簡單的定義,以4-5倍時間差做一個獨立的時間週期。

比如:一個月4周,一週5個交易日,一日有4小時,小時有4個15分鐘。依次類推就有了周線級別、日線級別、小時級別、15分鐘級別等。

我們以小時圖為核心交易,把上一級別的日線圖稱為大週期時間,把15分鐘圖稱為小週期時間。每個時間之間依次是連續的,做交易的時候主要關心上下兩個時間框架的走勢,切不可從月線圖直接越過周線跳到日線圖或者小時圖去看。時間週期其實就是我們看待市場走勢的一個模式。

打個比喻:周線圖就好比望遠鏡,日線圖就是走近一點看,那麼小時圖就是放大鏡,15分鐘就是顯微鏡了。

大小週期在同個圖表上是怎樣關聯的呢?之間的關係又是怎樣?

簡 單來說,如果核心交易圖表為小時圖(60分),那麼,小時圖的20日均線的方向就是小時圖的走勢核心,也就是小時圖級別的“勢”,要想順勢的話,就不要和 本週期的20日均線方向相反。同樣的道理,小時圖上的5日均線就是代表15分鐘圖上的20日均線!小時圖上的20日均線也就是日線上的5日均線。

說道這裡大家應該明白如何看上下週期之間的關係,什麼叫順勢?如何順勢?

如果本週期和下一週期的趨勢相同的時候,趨勢就會相對流暢,可以按照這個原理找到價格在時間上的突破點,也就是價格變化的臨界點。甚至可以從時間框架上簡單的看出市場是否會引起震盪而做出規避。


判斷對錯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正確時獲取了多大利潤,錯誤時虧損了多少。

當有機會獲利時,千萬不要畏縮不前。當你對一筆交易有把握時,給對方致命一擊,即做對還不夠,要儘可能多地獲取。

如果操作過量,即使對市場判斷正確,仍會一敗塗地。

承認錯誤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我能承認錯誤,也就會原諒別人犯錯。這是我與他人和諧共事的基礎。犯錯誤並沒有什麼好羞恥的,只有知錯不改才是恥辱。

人對事物的認識並不完整,並由此影響事物本身的完整,得出與流行觀點相反的看法。流行的偏見和主導的潮流互相強化,直至兩者之間距離大到非引起一場大災難不可,這才是你要特別留意的,也正是這時才極可能發生暴漲暴跌現象。

永遠不要孤注一擲。

如果有心留意一下兵法的思想體系,再對比一下世界頂級的交易大師的投資心得可以清楚得看到兩個不同領域的思想家在靈魂深處的思想碰撞,和這種碰撞所迸發出的耀眼的智慧光芒。2500年前的《孫子十三篇》可謂人類歷史上論述軍事思想的典範,歷代軍事著作無出其右,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其總結出的軍事原則和思想體系,對交易的重大指導意義。

一、慎戰思想:《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者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舉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說,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軍事家告誡後人的最重要的就是不可輕言戰事,戰爭是關係到國家存亡、和人民生死的大事,符不符合國家的根本利益是能否開戰的基本標準,即開戰的"風險/收益"比。領導人絕不能因為"憤怒"而輕開戰端。交易同樣事關個人的事業發展、公司的興衰、以及國家經濟、金融的穩定,交易大師也一再告誡投資人,從事交易一定要慎重,不可動用自己的生計來做股票。資金的投入一定要在出現好的時機時才進入,交易的唯一理由是目前是一個好機會,而絕不能因為情緒而盲目交易。

二、勝於易勝:《兵法》雲: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交易同樣注重在行情明朗時動手交易。交易者立心以平淡為上,無險為高; 冒險為不得已,非存心為冒險而冒險。交易技巧是簡單的,當你試圖用複雜高深的手段解決技術問題時,你並不是想真正解決問題,而是在賣弄無用的學問。著名交易大師"斯坦利。克羅"曾經說過:"除非在你看來行情已經簡單得就像彎下腰撿起牆角的錢一樣簡單,否則什麼也別做"真正高明的交易者往往看不出他高明何處,因為在他進場交易的時候行情幾乎是人人都已經明白了。總是"後發而先至"。

三、知形任勢:在戰爭中高明的將帥特別注意利用外部有利的形勢,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弓廣]弩,節如發機。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交易也特別注重"形"與"勢",所謂形即目前市場的狀態,勢即價格的趨勢。高明的交易者也和高明的將帥一樣,總是順勢價格的趨勢,去推波助瀾,而不會去螳臂擋車。"重勢不重價"是一個重要原則。"形態"、"趨勢"分析在交易中佔有極其的地位,能否辨清形勢是關係到交易業績和資金使用效果的核心因素。


在投資這個領域,“帶著鐐銬起舞”有可能不是種限制反而是種保護機制。最典型的比如老巴說的“一輩子只打二十個孔”,又如最常見的定投指數基金。看起來這些行為被高度的限制了,但時間放長後經常發現“鐐銬”居然變成了金手鐲。這其實也是絕大多數人的“自由行動”總跑不過自己的虛擬盤的原因。

能不斷帶來新的預期的公司往往比較受到市場青睞。但這裡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新預期都是圍繞主業增強或者產業鏈升級,並且主要的預期都“說到做到”持續被證實,這就是優秀甚至偉大公司的好苗子;另一種的新預期跨度大且喜歡跟著風口走,又總是不斷用新預期掩蓋未實現的舊預期,這就是不靠譜甚至老千公司的種子選手。

就公司與價格的相對關係來說,用靜態較高的價格買入公司雖不是上策,但也不是最可怕的。特別是這個公司如果未來不斷的變得便宜,那還能反轉為一筆上佳的投資。最怕的是買入的時候很便宜,但越拿越貴了,這說明買入的邏輯從根部就錯了。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是快速改錯的能力,否則等錯誤坐實的時間成本都高的讓人想哭。

高效經營類的公司初看上去很難有明顯的壁壘,但這種高效經營可能量變到質變,進而形成真正的基於規模或者技術和客戶粘性等方面的高壁壘,但等這一切確認時往往已經接近成熟期。對這種公司而言,在初中期階段最重要的應是把握三點:1,長週期的需求擴張;2,專注並具有強烈產業抱負的團隊;3,不斷“說到做到”的執行力。

資產負債表的惡化從定性來講不是好事,但引起其惡化的原因需要一分為二的看。一種伴隨的是收入增速的明顯下降,以及同期應收賬款和存貨的異常;另一種是收入高速增長,但需要前期墊資或者規模效益不足而導致負債率大幅上升和現金流的惡化。前者往往預示放寬信用到極限後期收入端還將面臨更惡劣結果,後者相反是由於需求爆發過於快速超過了當前資本的消化能力。

今天看到一句話:“什麼叫侷限?侷限就是砍柴的以為皇帝都挑金扁擔。”實在是太到位了!

如果你想學成功的價值投資,千萬別天天去背巴菲特口訣;如果你想創業千萬別天天看各種成功學,你最需要蒐集的是大家是怎麼失敗的!一個沒有把各種失敗案例研究透的人,不可能成功。那些只是天天告訴你“某某就是好,你做了某某就會煥然一新大獲成功”的,不是書呆子就是騙子。

牛市裡大家談的都是高彈性,幾輪股災下來又開始關注“怎樣避免淨值波動”了。其實淨值回撤本身是市場波動的附帶品,完全拒絕回撤等於與投資為敵。但同樣的波動在不同的背景下意義截然不同:泡沫環境下的傾向應是拒絕波動,低估環境下則反而需要擁抱波動,而絕大多數不可知的環境下你需要的是坦然忍受波動。

一本書裡寫到:“平庸的將軍,在面對複雜環境時會給自己羅列一堆堆難題和問號,焦頭爛額而找不到北。真正的將才,則快刀斬亂麻,從貌似平常的事態中一眼窺透本質和要害,並果敢行動。”這和投資決策其實也異曲同工,優秀的投資人無論對市場還是對公司都善於抓主要矛盾,並能由細節見整體並最終形成決策的“邏輯支點”。

從估值的角度而言我個人第一怕的不是貴,而是價值難以衡量。難以衡量的核心要麼是變量太多要麼是距離能力邊界太遠;第二怕的還不是貴,而是便宜的陷阱。看起來便宜容易讓人下狠手,而一旦證明是陷阱就是大虧。如果其他要素都較為確定,那麼“貴”其實是一個很單純的問題,至少易衡量。但估值的重要假設說不清或者被推翻就很要命。

很多事情你只要努力付出了,沒功勞也有苦勞,勤奮會有個基本的收益保障。但投資這行既殘酷又簡單的特徵在於,從來不問你付出了多少,而只看你對不對。這種類別的工作,努力是第二位的,第一位是正確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否則,方向不對,越勤奮越坎坷,越痴迷越瘋魔。

同樣是運氣,投資新手大多是因為好運所以看起來正確,而投資老手則往往通過正確去取得好運。前者是隨機和被動的,而後者是高概率且主動的。一個人的投資業績,幸運一兩次很正常。但如果看起來總是那麼幸運,那其中肯定有種吸引好運氣的因素叫“能力”。而投資開悟的一個標誌,就是學會區分能力與運氣的分水線。

前兩天分答有朋友問如何向著職業投資努力。其實職業投資是一種高風險的選擇,特別是在初期階段的淘汰率會很高。投資職業不職業其實無所謂,專業不專業才是關鍵。另外開始職業投資最好是在熊市,殘酷的環境下人能更理性的評估自己和體會投資的困難。熬不過去說明不適合,熬過去了再決定要不要繼續走下去。

要在投資的世界裡要活得長活得好,一要靠對風險的嗅覺,二要靠對機會的直覺。有個能聞到風險的鼻子是活得長的基礎,留得住青山就不怕沒柴。如果恰好還有對大機會的一點直覺,那就很難活的不好了。其實無論風險還是機會,本質上都是對不確定性的處理,而學會理解世界的複雜性和個人的侷限性,是建立這種處理機制的基礎。

人生和投資有很多相似之處:兩者本質上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但又都具有提升長期勝率的方法;比知道做什麼更重要的,是瞭解絕對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決定一生命運的往往只是幾個判斷和決定;各種短期的偶然性會被時間熨平,最終的結果基本是公平的;做什麼事決定了高度,跟什麼人決定了難度;最痛苦的不是錯過了,而是明白的時候已太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