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龍:市場恐慌之際都是抄底淘金的好時機

作者為大河財立方特約研究員、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央視財經評論員 楊德龍

本週A股市場跌宕起伏,一波三折。週三A股出現大幅回落,上證指數再次逼近3000點。

我認為,這只是短期的衝擊,不會造成市場大幅下跌。而3000點的歷史大底也是我從2016年起就給出的判斷,現在依然有效。

今年市場已經出現三次恐慌性下跌。在這三次下跌中,大盤都跌到3000點附近,但都沒有跌破3000點。這也說明,幾乎每次市場恐慌之際就是抄底優質股票之時。這次也不例外,3000點附近的支撐還是有效的。

我一直認為3000點是A股的歷史大底。即使大盤真的像一些人所擔心的那樣,瞬間跌破3000點,也不會在3000點之下停留太久。這好比2014年的2000點是歷史大底,大盤在之前曾經跌至1849點,但長遠來看,不影響2000點是歷史大底的事實。

現在上證指數的市盈率和當年指數處於2000點時是一樣的。簡單測算一下,從2014年至今,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約50%,現在3000點的估值就相當於當時2000點的估值。

週四A股市場出現大幅反彈,原因有二:一是隔夜美股在意大利政局緩和之後出現了大幅反彈,道指上升了300多點,對於A股反彈有利;二是週五MSCI新興市場指數基金開始配置A股,推動了A股市場白馬股行情。

5月28日,美國《福布斯》雙週刊發表文章認為,A股被納入MSCI指數是A股成長過程中意義巨大的里程碑事件,外資有五大理由押注中國A股。我總結了一下其觀點,主要有以下五點:

第一,估值很有吸引力。首批納入的226只A股,2018年的平均市盈率約為11倍,而預期利潤增長為15.9%。

放眼整個亞洲,只有韓國股市的市盈率低於A股,而美股2018年的平均市盈率超過17倍,所以A股較低的估值對外資具有很大吸引力。

第二,A股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大量分散投資的機會。數據顯示,美股與A股的歷史平均關聯度只有11%,與港股的關聯度則達到32%。可見,美股與A股的聯動性並沒有A股與港股的聯動性那麼高,投資A股可使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紅利。

A股已經是市值僅次於美股的世界第二大資本市場。巴菲特此次在奧馬哈舉辦的股東大會中也講到,對於大體量的基金來說,他重點考慮的就是美國市場與中國市場,因為市場容量足夠大。

第三,A股有一些特有的行業,比如白酒、中藥等是其他市場所沒有的。之前在推薦消費股時我就講到,白酒與中藥都屬於稀缺資源。外資在進入A股之後可能會重點配置,而事實也證明,去年的白酒和今年的醫藥均領漲市場。

第四,外資認為A股市場的有效性不高,個人投資者佔多數,使得A股很多好的股票價格偏離其真實價值,這也意味著投資經理採取嚴格的自下而上的選股方法就可以挖掘出具有超額收益的股票。

第五,A股市場的大盤股佔比較低。美股市值排名前10%公司的市值總和佔美股總市值的75%,A股市場的這個數據只有59%。雖然小盤股和成長型股票佔多數,但由於個人投資者的參與度較高,這兩類股票擁有相對大盤股很高的估值溢價。

因此,大盤股往往相當於折價交易,為價值投資者尋找優質股票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可以說,外資比國內投資者對A股更有信心,這值得國內投資者反思。

過去兩年,我不厭其煩地向大家推薦消費股,其中的邏輯在於,由於中國經濟轉型,消費已經代替投資成為推動GDP增長的重要因素。今年一季度,消費對GDP的貢獻一度達到77%。去年我國的消費市場規模達到5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消費第一大國。

受益於中國消費市場的增長,中國消費類公司會有較好的盈利增長潛力。不僅是受益於消費升級的高端消費品,即使是快速消費品也會有比較大的盈利增長空間。可以說,在中國只要能做成全國連鎖的消費品,哪怕是地區性的企業,都有比較大的增長空間。因此,消費白馬股是可以用來養老的投資品種。

去年,白酒、家電、食品飲料板塊的漲幅驚人。今年,醫藥、旅遊酒店、三四線白酒都走出了獨立行情。

這說明市場對消費股的認識已逐步達到共識,應該重倉消費股來獲得好的投資回報。

與消費相關的泛消費板塊都值得看好,比如傳統的白酒、醫藥、食品飲料、旅遊酒店、汽車(包括新能源汽車)和肉禽(白羽雞板塊)都是大消費類的板塊,都是受益於人口增長和消費升級。

整體來看,現在大盤已經逐步走出探底回升的態勢。週四市場的放量上漲也給投資者帶來了一定的信心,恐慌情緒有所緩解。隨著6月MSCI新興市場指數基金開始配置A股,外資會持續流入,疊加一些白馬股見底反彈,因此6月仍屬於結構性行情。而挖掘優質個股是抵禦市場波動的最好方法,建議大家積極配置消費白馬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