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及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的四大石窟。相對於其他3座,麥積山石窟的知名度似乎沒有那麼高,但整個石窟幾乎懸掛于山崖之上,至今仍保存了198座洞窟,7800多身泥塑石雕,壁畫1000多平方米,有著“東方雕塑陳列館”之稱。在諸多造像中,還存在一批帶有神秘微笑的佛像,目視這些微笑佛像,總能令人歡愉心安,獲得內心的慰藉。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空中的佛閣

麥積山石窟所在的麥積山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這裡山巒疊翠,巖壁陡峭。石窟就開鑿在峭壁上,高達142米,比埃及胡夫大金宇塔還要高。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國的石窟中是及其罕見的。古人曾稱讚這些工程:“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據說,當年開鑿石窟時,先從下堆積木柴架子達到高處,然後開始施工鑿窟。營造一層,木柴就拆除一層,直到山腳。施工所需要的木柴,把山上的樹木幾乎都砍光了,可見當時開鑿洞窟、修建棧道工程之艱鉅與宏大。也正是因為麥積山的地理位置及懸於峭壁的特點,使得石窟在千百年來的歷次浩劫中,得以相對完好地保留。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麥積山石窟的開鑿年代,大部分學者認為始於十六國的後秦。現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開窟88個,佔全部洞窟的近半數,之後歷代都有不斷開鑿和修繕。佛像不斷經歷著衰老、破損、返修、重塑,而麥積山一代又一代的匠人們用塑像的形式來闡釋著佛教的不朽。他們傳承著這些佛像的生命力,醞釀出流動的永恆。由他們的手中塑造的佛像,真實反映了各個時代的審美取向以及人們對信仰的美好向往。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有人說,如果莫高窟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麥積山就是一座大雕塑館。麥積山山體石質結構鬆散,不易精雕細鏤,因此石窟大多不是石雕,而是泥塑,這在四大名窟中絕無僅有。這裡的雕像,大的高達16米,小的僅有10多釐米,造像眉眼栩栩如生,姿態多樣靈動。

亙古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麥積山石窟的造像極為精妙,特別是微笑的佛像,這些微笑造像大多塑於北魏及隋唐,無需多言,僅是注目就已經能感受到這些造像堅守了千年,所想傳遞給我們的語言。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在微笑造像中,最最負盛名的就是位於133石窟的傳神之作小沙彌,這尊造像被稱為“東方微笑”,也稱為“麥積山微笑”,與西方油畫“蒙娜麗莎的微笑”,並稱為“人類最美的一笑”。這尊泥塑像小沙彌位於133窟東北角的佛龕裡,身高不足1米。小沙彌細眯雙眼,面帶微笑,憨態可掬,這一動人微笑已經“綻放”了上千年。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另外還有第121窟中竊竊私語的佛弟子,那種竊竊耳語是生活的;第123窟中童男、童女所表現的虔誠,那種虔誠是童稚般的真誠和愉悅。這種氣氛就連其他窟中的佛像也被感染,嘴角微揚,神韻慈悲。面對如此純真的微笑,有誰不會被折服呢?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麥積山石窟的這些微笑塑像,凝聚著佛陀的偉大思想,同時讓人能在苦難的生活中得到一點慰藉,給人一種佛國世界可親可愛的感受,從而增強前行的力量與希望。

在千百年的歲月風塵中,泥塑像有的色彩已經褪去,有的形態風化塌陷和瓦解,像極了世間萬事的輪迴。而如今,刻滿歷史痕跡的這些石窟佛像,歷經了輝煌與冷落,依然面帶著微笑,詮釋著遠古生命的真諦,悠然流淌在歲月風塵裡。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最後,讓我們以一組麥積山石窟的照片,感受佛像所給我們帶來的力量。

這組照片由日本友人著名攝影師名取洋之助1956年考察麥積山時拍攝,他幾乎拍攝了全部能通行洞窟的雕塑作品,回國後整理並出版了《麥積山石窟》一書,這本書也成為了研究麥積山石窟藝術重要的早期資料。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天水麥積山的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