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後唐戰神終結者,耗費巨資聯姻後晉皇家,晚年遭遼人羞辱自縊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2月發生的“貝州兵變”是五代時期的標誌性事件,兵變之後不到兩個月,後唐開基帝王、一代戰神李存勖崩逝於洛陽宮城絳霄殿外,莊宗朝大幕遽然而落。

明宗李嗣源4月登極,5月即下特旨,擢升一名指揮使(旅團級幹部)為天雄軍節度使(節度使略相當於大軍區司令,元帥)。

這位扶搖直上的新貴名叫趙在禮,涿州人,少年時就加入盧龍節度使劉仁恭軍中。劉家敗亡,轉而投奔李存勖陣營。

他是後唐戰神終結者,耗費巨資聯姻後晉皇家,晚年遭遼人羞辱自縊

李存勖收降後梁的銀槍效節軍(銀槍指該部所配發制式武器,效節是番號)後,趙在禮成為該部一名指揮使,長期服役於天雄戰區。

此次他獲得大幅越級提拔,是因為貝州兵變引發全國性的軍隊倒戈,將李嗣源幸運地推上了至尊寶座,而趙在禮是貝州亂兵的首領。

不過,貝州首義的第一槍並非趙在禮打響,當初他是逼不得已才加入“革命隊伍”的。

為防契丹南侵,後唐規定各戰區士兵輪流戍邊。同光四年初,天雄戰區的士兵戍守期滿,自瓦橋關(河北雄縣)前線返回原駐地鄴都(後唐留都之一,河北大名)。行經貝州(河北清河)時,接到朝廷指令:就地駐紮。士兵們眼看家鄉近在咫尺,竟無法與親人團聚,不禁滿腹怨憤。

無巧不巧,河北一帶天災頻仍,洪災、地震接踵而至,人心浮動。有人傳言,朝廷徵蜀大軍內訌,魏王李繼岌死於非命;劉皇后暗殺了皇帝李存勖,正在密謀推出新帝,所以禁止軍隊調動。

二月初三,大頭兵皇甫暉等人入城參與賭博,大敗虧輸。半夜回營後,聽到傳言,便聚眾鼓譟,要求還鄉。其實是想乘亂到城中把賭資連本帶利都搶回來。但群情洶洶,好比野火燎原,剎那間全軍紛亂如麻。

亂兵們開始在貝州放火搶掠,一亂半宿,激情褪去,擔心朝廷秋後算賬,均想找人頂缸。

他是後唐戰神終結者,耗費巨資聯姻後晉皇家,晚年遭遼人羞辱自縊

最初皇甫暉敦請本軍首長楊仁晸出面善後,楊仁晸嚴辭推卻,狂躁的士兵將其亂刀砍死。接著找到另外一名軍官,讓他統帶全軍,仍遭拒絕,也為亂兵所殺。

有人提議,指揮使趙在禮在天雄軍中十六年,為全軍上下所熟悉,不如請他領頭。

不明內情的趙在禮聽說亂兵將至,褲帶都沒繫好就逾牆而逃,被皇甫暉等人扯著腿從牆頭拉了下來。

楊仁晸和另外那名軍官的人頭一摜到趙在禮面前,他麻溜地答應了弟兄們的要求,指天為誓,要同弟兄們禍福與共。

2月6日,他帶亂兵殺入鄴都,據城固守。

莊宗李存勖調驍將元行欽討伐,苦戰無功,只得派威望素著的老帥李嗣源出京平亂。

不料,李嗣源麾下平叛軍反被叛軍拉攏,臨陣譁變,將李嗣源裹挾到鄴都城中。

趙在禮提出推戴李嗣源為黃河以北的新天子,與莊宗劃河而治。

李嗣源本無反心,奈何朝中奸人構陷,他只好起兵自保。李嗣源攻克汴梁時,李存勖在興教門被另一股反叛的近衛騎兵射中殞命。李嗣源順利成為後唐第二位皇帝。

他是後唐戰神終結者,耗費巨資聯姻後晉皇家,晚年遭遼人羞辱自縊

趙在禮自此平步青雲,歷任十餘鎮節度使。

長興元年(公元930年),他跟隨石敬瑭伐蜀,任西川行營步軍都指揮使(西川軍團步兵總司令),與石敬瑭結下同袍之誼。

石敬瑭建立後晉後,加封他為侍中(門下省長官,宰相)、衛國公,一年後又晉封為楚國公。

趙在禮雖是行伍出身,卻十分擅長斂財。東西兩京(洛陽和汴梁)有大量趙氏商號不題,但凡履任之處,他都會利用手中職權大肆搜刮,收穫頗豐。

尤其他任歸德軍節度使時,恣意妄為,轄區百姓苦不堪言。以至於遷官調令下達時,百姓們額手稱慶,相互道賀:“姓趙的這一走,簡直就像拔去了眼中的釘子,何其快哉!”

趙在禮隱隱聽到風聲,他不細思百姓慶賀的原因,反而惱羞成怒地上呈奏摺,請求留任一年。

五代時,朝廷對藩鎮一貫頗為優容,很快,他的請求被批准。

他是後唐戰神終結者,耗費巨資聯姻後晉皇家,晚年遭遼人羞辱自縊

趙在禮遂任命酷吏嚴加徵繳,轄區內每戶限於年內上納一千文銅錢的特別稅。他惡毒地宣稱,你們不是覺得我一走就拔去了眼中之釘嗎,我現在要收“拔釘費”!

他厲行督責,違令者一律處以鞭刑。一年後,他帶著一百多萬拔釘費離任。

趙在禮的家財太過豐厚,連少帝石重貴都垂涎不止。為分一杯羹,石重貴為大皇子石延煦聘趙在禮的小女兒為妻,和趙在禮結為兒女親家。

成親時,趙在禮的小女兒果然攜來十萬貫嫁妝。趙在禮另獻給石重貴百萬官錢,名為“助禮”,作為皇家結婚典禮經費。

娶親當天,整座京城被轟動,士民們都認為這是十年來少有的盛典。

大同元年,後晉滅亡。他於晉昌軍節度使任上(駐節長安)趕赴汴梁,晉謁遼太宗耶律德光。

途徑洛陽時,趙在禮非常恭謹地去拜見佔領該城的奚王拽剌和渤海將領高謨翰等人。他以為他們會依照中原官場規矩,免去參拜之儀並降階答禮。誰知拽剌等人倨傲地接受了他的跪拜,還毫不掩飾地勒索他,命他拿出錢財犒賞遼軍。

他是後唐戰神終結者,耗費巨資聯姻後晉皇家,晚年遭遼人羞辱自縊

趙在禮不辭千里自取其辱,羞憤難當。

行抵鄭州,他又得知,先期入朝的匡國節度使劉繼勳被契丹人下獄,不由得大驚失色。半生養尊處優,趙在禮實在無力承受可能的牢獄之災,當晚就在驛站的馬廄中自縊身亡,亡年六十六歲。

趙在禮於鼎革之際因人成事,驟居高位。此後富貴逼人,卻不度德量力,濫取民間膏血。暮年受辱,橫死於途,終算天理昭彰,得其所哉!

參考書目: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晉書》 司馬光等《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