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5):宦官的勝利——郭崇韜身死蜀地

上篇說了郭崇韜與伶、宦爭權,咱們這篇接著說。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9月18日,後唐軍隊在郭崇韜的帶領下自洛陽向西進發,他們的目標是前蜀。

現在我們再來說一下天下局勢。除去比較邊緣的政權以及勢力(比如契丹、靜海節度使曲承裕等),天下總共有後唐、南吳、吳越、前蜀、南平、南楚、閩、南漢八個政權。由於後唐在某種程度上算是替代了後梁,因此它也理所應當的取得了後梁的宗藩關係。

後唐(5):宦官的勝利——郭崇韜身死蜀地

滅前蜀後的後唐,圖片摘自網絡

後梁在的時候,吳越、南平、南楚奉其為正朔。後梁倒下了,它們自然成了後唐的藩屬。考慮到南漢和閩國太遠,後梁那會也只能睜隻眼閉隻眼。所以上述所有政權中還剩兩個——前蜀、南吳。

前蜀、南吳的革命老前輩王建、楊行密和朱溫不太對付,不願承認他的皇帝之位,於是乎有了後來王建自尊於巴蜀,楊行密時不時想著幹朱溫一頓的局面。他們的繼任者同樣秉承了上一輩的戰略發展觀,與中原來往不多。如今世道不同了,中原的皇帝姓了李,他們得謹慎一點。

李存勖攻滅朱氏後,雙方為了互探虛實分別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邦交往來。通過與後唐的來往國書中,吳、蜀兩國讀出了不同的信息。

李存勖的國書內容無外乎朕剛剛登基,你們要聽話,朕還等著復興唐室云云。這都無所謂,真正有損兩國國體的是稱謂。在李存勖的國書中,打頭便是“大唐皇帝致大蜀國主”、“大唐皇帝致大吳國主”。看出來了吧,一個皇帝、兩位國主,孰輕孰重高下立判。

後唐(5):宦官的勝利——郭崇韜身死蜀地

圖片摘自網絡

徐溫(當時的南吳實際掌權人,南唐開國皇帝的義父)收到國書後,急忙去問謀士嚴可求。嚴可求看了幾眼哈哈大笑:您放心吧,傳聞唐帝志得意滿目中無人,今日一見果不其然。國主就國主,反正老大也沒稱帝,咱該幹嘛幹嘛,李存勖蹦躂不了幾天的。

從此以後南吳表面上給後唐上貢,暗地裡卻一直操練軍隊以防不測。這樣的邦交禮儀在前蜀那邊同樣也遭來大臣們的非議,反觀王衍(王建的兒子,前蜀後主),他選擇了屈服。

在王衍看來,後唐軍隊強大、國力鼎盛,他的國家是抵擋不住的。人家雖然用詞不敬,但是他必須得順從。再加上從回來的使臣口中李存勖得知王衍是個荒淫無能的人,相比之下攻打蜀國似乎更有把握一些。這才有了前文說的出兵蜀國。

李存勖本來準備把進攻蜀國的任務交給李嗣源,不過被郭崇韜搶了。在郭崇韜看來,李總管現任成德節度使,有著抵禦契丹的重要使命,這等粗活兒還是我郭某人自己來吧。

後唐(5):宦官的勝利——郭崇韜身死蜀地

圖片摘自網絡

李嗣源北御契丹不假,卻遠非郭崇韜說的那麼輕巧。在他的內心深處,有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爭權,還是爭權。

郭崇韜憑著將劉氏推向皇后之位以及二十五條治國建議獲得了無上的聲譽,但是他並沒有徹底戰勝伶人和宦官。這群討厭的小人一直在和我爭權,眼下這麼好的機會,只要外立戰功隨後凱旋還朝,到時誰還能爭我的權!

郭大人,戰功會立的,但是你回不來了。

說完這些背景,咱們來說說與戰爭關聯的主要領導們。除了副元帥郭崇韜之外,還有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元帥魏王李繼岌,另一個是一個叫孟知祥的人。孟知祥沒有親自參加伐蜀戰爭,不過郭崇韜向李存勖建議,如果平定蜀地,可以任命他去擔任節度使鎮守蜀地。

郭崇韜確實有點心眼,李繼岌是劉皇后的兒子同時深得李存勖的喜愛,這會兒帶著李繼岌出去立個戰功,他的意思再明確不過了。先把媽扶上去,再把兒子扶上去,到時天底下除了皇帝第一,老子就是第二!

那麼孟知祥又是何許人也呢?我們用三句話先概括一下:第一他是李克用女婿;第二他是後蜀開國皇帝;第三他和郭崇韜關係很好,早年哥倆相互舉薦一路高升。

後唐(5):宦官的勝利——郭崇韜身死蜀地

圖片摘自網絡

戰爭過程沒有什麼可寫的,倒不是我偷懶,實在是因為王衍的廢物程度已經超出了我的想象。前前後後的幾場仗,王衍都沒有親自領兵上陣,他聽說前線敗了之後就慫了,最後郭崇韜賄賂王宗弼(王建義子,王建賊喜歡讓人家當他兒子,收的義子比李克用的十三太保還多),王宗弼直接挾持了王衍等著郭崇韜來。

嗯,70天,後唐攻滅前蜀就用了70天,可謂是刷新了攻滅一國的記錄。就這樣前蜀作為存續了18年的地方政權退出歷史舞臺。

有意思的是前蜀滅亡後的事。接下來這出戏將由主角郭崇韜、李繼岌,女主角劉皇后,男二號李存勖、王宗弼以及若干龍套傾情上演。

首先我們想想為何王宗弼那麼爽快答應了郭崇韜去賣他的義兄弟?很簡單,王宗弼想做蜀地的老大(有無自立之心尚且不知)。而王宗弼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決定向郭崇韜和李繼岌行賄。

一地之權,竟然用行賄這麼獨特的方式來爭取,也著實令人費解。

後唐(5):宦官的勝利——郭崇韜身死蜀地

圖片摘自網絡

得到郭崇韜的示意後,他的兒子郭廷誨大大方方的收了王宗弼的錢。得,小王啊,你的事包在我身上。同時郭廷誨和王宗弼還命蜀人到李繼岌那裡請願,希望以郭崇韜為蜀帥留下來。當然大家都知道郭崇韜絕對不會留下來的,然後郭崇韜就會順勢賣給王宗弼一個順水人情,皆大歡喜嘛。

要是王宗弼知道郭崇韜和孟知祥的關係,他就該明白自己有多愚蠢。

李繼岌和郭崇韜不一樣,他是皇子,他沒有收王宗弼的賄賂,相反還撂了句狠話。

“這本來就是我家的東西,用得著你獻殷情麼?”

一個收了,一個沒收,問題就來了。沒過多久就有人向李繼岌反映郭崇韜收受人情以及郭廷誨每次出入眾人相擁,貴如王者的情況,(郭)意在難測,王宜自備

畢竟是跟著父親打天下的元老級人物,李繼岌就算知道這些事他也不能把郭崇韜怎麼樣。別急,讓你郭崇韜這篇死,你就活不到小弟的下篇文章。

後唐(5):宦官的勝利——郭崇韜身死蜀地

圖片摘自網絡

李存勖聽說蜀地已經攻克,他自然得派人去了解一下情況。好巧不巧,他派了一名叫向延嗣的宦官(這個人名字和他的身份一點都不配)前去下詔命郭崇韜班師還朝。結果等向延嗣到成都的時候,郭崇韜壓根沒有出來迎接(史書稱“郊迎”)。這就純粹是郭崇韜政治覺悟不高了,向延嗣身上可是揣著李存勖的詔書的。大家都知道你看不上宦官,可是人家畢竟是代表皇帝陛下。本來郭崇韜和宦官關係就不好,碰上這檔子事,能不搞你麼?

向延嗣與另一名宦官李從襲一商議,轉頭就跑回洛陽去告了郭崇韜的狀。

劉皇后得知自己的兒子和這麼個危險人物在一起後,她哭哭啼啼的請求李存勖保全兒子的性命,言下之意即是做掉郭崇韜。

李存勖很冷靜,直到他隨手拿起一本來自蜀地的奏摺,他粗略的看了看,有些疑惑。

“人都說蜀地富裕,金銀珠寶不計其數,為何上供的只有這麼點?”

“臣問蜀人,蜀中大多數財富都進了郭崇韜的腰包,郭廷誨也收了不少,送到魏王那裡的也就幾匹馬而已。”

向延嗣的大腦飛速的運轉。

後唐(5):宦官的勝利——郭崇韜身死蜀地

圖片摘自網絡

合著你在蜀地賺了不少啊,我說讓你回來你不回來。混賬東西,怕是起了反心吧。

“傳朕令,馬彥珪即日入蜀命郭侍中回朝。如若回來則罷,不回來你便與魏王圖之!”

馬彥珪同向延嗣一樣也是宦官。

郭崇韜是不是真的起了反心呢?並不是。當時蜀地山林多盜,考慮到孟知祥還在上任的路上,他想等交接好後再回去,假如他真想反,他沒有必要在李存勖面前舉薦孟知祥。

郭大人可能被蜀地的繁華安逸矇蔽了雙眼以致大腦遲緩,他以為自己很忠心盡責,人家卻以為他要反了。更何況在這個節骨眼上宦官又插了一腿。

馬彥珪很想弄死郭崇韜,所以他在臨行前去找了劉皇后。李存勖當斷不斷絕對是念著自己和郭崇韜的舊情,劉皇后可就不一樣了。

劉皇后想都沒想,再次對李存勖說出自己的想法。

後唐(5):宦官的勝利——郭崇韜身死蜀地

圖片摘自網絡

果然李存勖認為這事兒太大,在還沒查清楚的前提下就殺了郭崇韜,他做不到。既然說不動李存勖,那就不必說了。此時劉皇后完美的將她的無恥和彪悍表現出來,她親自給李繼岌寫了封信讓他殺死郭崇韜,緊跟著又寫了封信交給馬彥珪讓他帶給李繼岌。一句話,弄死郭崇韜就行。

擁立皇后之功?狗屁!

孟知祥對朝堂之上的種種陰謀有所耳聞,他沒辦法,他還在洛陽沒出發呢。

馬彥珪心滿意足的帶著信來到成都後,馬不停蹄的把信交給李繼岌。

李繼岌拿著母親的兩封信,他知道這中間必然有誤會,但是他說不上來是誰非得置郭崇韜於死地。

“大軍即將搬師,郭侍中此刻也沒有犯什麼錯,我豈敢做出此等負心事!你們都不要再說了。”

既是出於對郭崇韜的尊敬,也是心存疑惑,李繼岌的表現比李存勖強得多。

後唐(5):宦官的勝利——郭崇韜身死蜀地

圖片摘自網絡

“臣前來之時陛下有口諭相托,大王如果不依令行事,到時候中途事洩就不好辦了。”

李從襲、馬彥珪等人假模假樣的擠了幾滴眼淚下來。

“你們沒有陛下的詔書,僅僅拿著皇后的兩封信就讓我殺郭崇韜?”

憑藉對父親的瞭解,李繼岌始終不信他的父親會在這種情況下下令殺掉郭崇韜。但是李繼岌實在是小看了這幫太監,他們就像蚊子一樣一直在他耳邊環繞,時不時還乾嚎幾聲。有道是三人成虎,李繼岌最終還是妥協了。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正月初7,李從襲以李繼岌的名義召郭崇韜議事,等郭崇韜來之後,早已埋伏好的人一錘子擊碎了郭崇韜的頭。

史載:“夷夏冤之”。

客觀來講,郭崇韜的確難逃爭權之嫌,他不能容忍跟他不是一條戰線的人,以至於與宦官、伶人的矛盾越來越大最後身死宦官之手。不過話又說回來,郭崇韜爭權攬權畢竟是為了治理國家,他也確實做過很多實事。你李存勖雙手一甩不管不顧,這個國家總得有人管吧?那些宦官、伶人能做的來這些事麼?

說到底,還是李存勖弄死了郭崇韜。

郭崇韜的死隨即引起一系列變動,一環扣一環,馬上就落到李存勖、宦官、伶人的頭上。下篇咱們開始李嗣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