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麻醉超越了“麻醉”——腦卒中救治裡麻醉醫生的新角色

当麻醉超越了“麻醉”——脑卒中救治里麻醉医生的新角色

講者:俞衛鋒 整理:張迪

当麻醉超越了“麻醉”——脑卒中救治里麻醉医生的新角色

一、腦卒中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生命健康

每12秒就有一個人發生卒中(高致殘率)

每21秒就有一個人因腦卒中死亡(高致死率)

以缺血性腦卒中為例(佔腦卒中發生的60-70%)

腦卒中急性期“快速”救治體系

求“快”,因為在缺血期沒有很好的腦保護策略

二、麻醉對大腦的影響

麻醉是藥物誘發的有別於睡眠的意識消失

• 睡眠狀態——快動眼期與非快動眼期交替,表現為清醒時的alpha波消失,出現慢delta波及紡錘型波等。

• 麻醉狀態——表現為慢delta波,出現全麻誘導的強alpha波以及快動眼期gamma波。

• 丙泊酚、七氟烷及氯胺酮等不同麻醉藥物作用於不同的神經環路,具有不同的EEG特徵。

麻醉狀態顯著抑制大腦活動

以丙泊酚麻醉狀態為例:

• 廣泛改變了腦區之間的功能聯繫

• 部分抑制了腦區之間的神經活動

• 可逆性改變腦區之間的網絡聯繫

麻醉狀態明顯降低大腦代謝

• 丙泊酚——廣泛抑制全腦的葡萄糖代謝(不同腦區抑制率範圍15-55%)[1]

• 異氟烷、七氟烷、丙泊酚、依託咪酯、芬太尼以及右美託咪定能劑量依賴性的降低腦代謝率,最大抑制率可為30-60%[2]

麻醉狀態顯著降低機體體溫

• 誘導目標導向的低體溫,對腦卒中有明確保護作用

• 降低體溫的化學藥物:神經降壓素、TRPV1受體激動劑、大麻素、阿片類藥物、甲狀腺素衍生物、多巴胺受體激動劑、腺苷類衍生物等。

• 麻醉藥物具有非常明確的、基於生理性體溫調節的降體溫作用。

三、腦卒中的損傷過程

当麻醉超越了“麻醉”——脑卒中救治里麻醉医生的新角色当麻醉超越了“麻醉”——脑卒中救治里麻醉医生的新角色

四、麻醉對腦卒中影響的現狀

1、動物實驗麻醉有保護效果,而臨床試驗效果不明顯。

2、目前在國內,卒中後介入手術究竟用全麻還是局麻更好,尚無定論。

3、研究思路更多侷限在不同麻醉藥物、方式的效果差異比較上。

4、沒有跳出麻醉為外科手術服務的思維定式。

五、麻醉對腦保護的作用

1、麻醉狀態對卒中時大腦,究竟有多大保護作用?

2、如何最大程度發揮麻醉的保護作用?

(1)前期預實驗——全腦缺血

動物模型:選用損傷最嚴重的小鼠雙側頸總結紮模型(全腦卒中模型)

觀察指標:選用最重要也最直觀的存活時間

当麻醉超越了“麻醉”——脑卒中救治里麻醉医生的新角色

(2)前期預實驗——局部缺血再灌

動物模型:選用經典的大鼠中動脈梗塞模型(MCAO,缺血1小時再灌)

觀察指標:大腦梗塞損傷面積、神經功能評分

当麻醉超越了“麻醉”——脑卒中救治里麻醉医生的新角色当麻醉超越了“麻醉”——脑卒中救治里麻醉医生的新角色
当麻醉超越了“麻醉”——脑卒中救治里麻醉医生的新角色

歡迎您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