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麻醉——穿越在“睡著”和“甦醒”之間

在沒有麻醉劑的時代,外科手術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為了完成一臺手術,醫生們“各顯神通”,有的用絞勒的方法使病人暫時窒息;有的則用放血或壓住頸部血管的方法,使病人的大腦暫時缺血而昏迷;有的乾脆用一根木棒猛擊病人的頭頂,使病人失去知覺……

【公益】麻醉——穿越在“睡著”和“甦醒”之間

而麻醉技術的出現,則開啟了醫學發展的新紀元,從此以後,人類不用再苦苦忍受手術之痛。然而,很多人認為麻醉就是"打一針、睡一覺",這雖平和易懂,但並不確切。

【公益】麻醉——穿越在“睡著”和“甦醒”之間

3月26日至4月1日是中國麻醉周,今年活動的主題是“美好生活從無痛診療開始”。

【公益】麻醉——穿越在“睡著”和“甦醒”之間

為了促進廣大群眾更加深入瞭解麻醉學相關知識,更好地配合手術麻醉及圍術期康復,提高麻醉學科的公眾認知度,鎮江一院於3月28日在門診大廳開展了麻醉知識科普公益活動,為廣大市民關注的麻醉問題釋疑解惑。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場公益活動吧!

【公益】麻醉——穿越在“睡著”和“甦醒”之間

活動期間,麻醉科專家們耐心地為市民解答困惑。

【公益】麻醉——穿越在“睡著”和“甦醒”之間

鎮江一院麻醉科主任邵東華還有一些“不痛秘笈”要告訴你噢~~

問題君:“生命中所有的痛是不是都必須自己扛......”

邵東華醫生:“生活中很多疼痛其實不用忍,麻醉是對抗疼痛的有力武器。”

在義診現場,挺著孕肚的李女士在看“無痛分娩”宣傳展板,當被鎮江一院麻醉科主任邵東華問到是否會選擇進行無痛分娩時,李女士顯得有些猶豫。

李女士:“能不疼當然很好,就怕打麻藥對孩子不好。”

邵東華醫生:“無痛分娩是指使用小劑量麻醉藥物,經高度稀釋後通過分娩泵進入產婦的硬膜外腔,起到鎮痛作用。“只有少量藥物會被吸收進入血液,對胎兒基本不會有影響。”

目前,我國的無痛分娩率只有10%左右,而這個數字在美國、英國等國家已經達80%以上。傳統認識根深蒂固,總是認為生孩子哪有不疼的,另外麻醉醫生缺口較大等,都阻礙了無痛分娩的普及。

邵東華醫生:“我國的無痛分娩率很低,但是剖宮產率卻較高。其實很多人也知道順產更好,就是因為怕疼,直接選擇了剖宮產。無痛分娩可以讓準媽媽欣然接受順產,而且麻醉穿刺給身體帶來的損傷很小。”

提起胃鏡,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噁心、疼痛。無痛胃鏡卻能讓這個過程變得相對輕鬆。

邵東華醫生:“通過一定劑量的短期麻醉劑,病人“睡”上一小覺,檢查就完成了。這樣一來,患者就不會因為害怕做胃鏡而拖延檢查。”

胃腸鏡等內鏡檢查引起的疼痛、手術後疼痛、癌症疼痛等,都不需要去忍受,麻醉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身體情況等制定準確的鎮痛方案,安全有效地對抗疼痛。

在幫助患者對抗疼痛的背後,麻醉凝集著麻醉醫生的艱辛和醫學科技的含金量,它是一項"讓人睡著的藝術"。

【公益】麻醉——穿越在“睡著”和“甦醒”之間

問題君:“手術麻醉前為什麼要禁飲食?”

麻醉科醫生:“如果胃內有食物,在麻醉過程中可能發生嘔吐或返流。麻醉後病人的意識消失,平常能夠保護我們的咽部反射消失,氣管入口的聲門不能關閉,就會引起胃內容物誤吸入氣管內,發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後果是致命的!”

問題君:“麻醉醫生的工作是不是打一針就沒事了?”

邵東華醫生:“當然不是打一針就沒事了,要密切關注患者血壓、心律、呼吸、意識、體內環境等多個方面,並根據情況對藥物和技術隨時作出調整,使病人在手術中處在一種安全穩定的狀態,在手術結束後安全順利地甦醒。此外,麻醉醫生還要承擔手術病人術後鎮痛、重要器官功能保護等多方面的工作。故而麻醉醫生也被人們稱為'無影燈下的生命守護神'。”

問題君:“麻醉有風險嗎?”

問題君:“選擇哪種麻醉安全呢?”

邵東華醫生:“選擇什麼樣的麻醉更安全,取決於三個因素:病人要進行的手術、病人個體情況、麻醉醫生對麻醉技術掌握水平。”

問題君:“手術中會疼痛嗎?”

邵東華醫生:“麻醉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供病人一個無痛的狀態,保證手術能夠正常進行。因此在手術中,麻醉效果恰當時,病人是不會感受到疼痛的。”

問題君:“手術後會疼痛嗎?”

邵東華醫生:“術後病人從麻醉中逐漸恢復過來時,會感受到傷口和手術部位的疼痛。我們可以採用多種藥物聯合的給藥方法,多種技術支持的鎮痛模式,有效地管理手術後的疼痛,使多數病人術後能夠減輕疼痛,甚至使一些病人術後可以完全無痛。”

麻醉科科室簡介

專科特色

心胸血管手術麻醉、腦外科手術麻醉、高齡患者麻醉、舒適化醫療技術超聲或神經刺激儀引導下神經阻滯技術、困難氣道處理技術、血液保護技術、術後鎮痛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