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神祕,這些麻醉的冷知識熱知識你知道嗎?

冷知識

提出《進化論》的達爾文曾經是一名醫學生,但是據說目睹了次近乎上刑的手術後奪門而出,從此走上了生物學的康莊大道。

沒有麻醉的外科手術看著太滲人,能嚇退達爾文

麻醉≠神秘,這些麻醉的冷知識熱知識你知道嗎?

如今,“外科治病、麻醉保命”已經成為醫療界的口頭禪,然而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麻醉醫生就是手術前“打一針”讓你睡著感覺不到痛的人。一臺外科手術的成功,主刀醫生的精湛技藝受到眾人讚歎,但是為手術成功保駕護航的麻醉醫生卻很少有人問津。

其實,麻醉貫穿了“術前、術中、術後”整個圍手術期的全過程,在常人看不見的手術室裡,患者的呼吸、心跳、血壓、體溫、腎臟等全部由麻醉醫生來調控,可以說,在手術過程中,患者的命就“掌握”在麻醉醫生的手裡。

麻醉≠神秘,這些麻醉的冷知識熱知識你知道嗎?

3月份的最後一週,我們迎來了2020年中國麻醉周。

為了紀念1843年3月30日世界第一例乙醚麻醉的成功實施,2017年起,中華醫學會麻醉分會倡導開展為期一週的麻醉科普宣傳活動,稱為“中國麻醉周”

麻醉≠神秘,這些麻醉的冷知識熱知識你知道嗎?

“抗擊疫情勇擔當,重症救治我護航”,這是2020年中國麻醉周的主題。這十四個字完美詮釋了麻醉醫生在抗疫中的作用與擔當。

在3月份的尾巴,恰逢“中國麻醉周”,讓我們一起補充關於麻醉的知識吧!




歷史上的麻醉

  • 春秋戰國,《黃帝內經》中已有針刺治療頭痛的記載。
  • 唐朝和宋朝,使用洋金花、草烏散做麻藥。
  • 明朝和清朝,繼承前人經驗,使用草烏和莨菪(可提煉烏頭鹼和莨菪鹼)做麻藥。
  • 1846年10月16日,在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美國牙科醫生William T.G. Morton給患者進行了乙醚麻醉後下頜腫瘤切除術,這個手術的成功使西方醫學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被人們認為是現代麻醉學的開始。




現代麻醉的三種方法

1.全身麻醉

麻醉醫生通過呼吸面罩或是氣管導管讓病人吸入全麻藥物,也可以通過靜脈途徑給藥,目的是使病人在手術期間沒有意識,沒有知覺和其他任何感覺,同時通過各種設備來嚴密監測生命體徵和重要器官的功能,對麻醉進行細緻的調控與管理。


2.區域麻醉

麻醉醫生將局部麻醉藥注入支配手術部位的神經叢,通過暫時阻斷脊髓神經元或神經幹的信號傳導使疼痛信號不能傳遞到大腦,術中病人保持清醒狀態。最常用的是腰麻、硬膜外麻醉、臂叢神經阻滯。


3.局部麻醉

麻醉藥將會直接注射到手術部位,麻醉的範圍只侷限在手術部位很小的範圍內。




對麻醉的常見疑問

1.可以對我的麻醉方式進行選擇嗎?

是的,在某些情況下,一些手術可以選擇不同的麻醉方法,麻醉醫生在對您的個人情況進行了解後,會和您商討幾種可行的麻醉方法。假如有幾種麻醉方法同時可以進行選擇,您事先需要同您的麻醉醫生進行商討,以便做出相應的麻醉計劃。


2.為什麼要求病人術前禁食水?

絕大部分的手術都會要求病人在術前禁食水,保持胃腸道的排空狀態。在麻醉醫生為您施行麻醉時,麻醉藥物會抑制正常的反射,例如在正常情況下為防止為防止未消化的食物由胃內返流出來,機體有一定的反射保護機制。而在麻醉狀態下,這種反射會消失,所以為保證安全,防止返流和誤吸,術前需要禁食水。

醫生及護士會通知您是否需要禁食水及開始禁食水的時間。此外醫生會知道您在此期間用很少的水服下必需的藥物。為了您的安全,嚴格執行術前禁食水的時間和服藥是相當重要的。


3.麻醉中會有哪些風險?

所有的手術和麻醉都會有風險。風險的大小與很多因素都有關係。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手術類型和病人本身的身體狀況。麻醉醫生會採取措施防止意外的發生,就如同開車上路一樣,規避各種風險並預防意外情況的發生。風險因不同的麻醉操作和病人的情況而異,您的麻醉醫生會向您詳細的告知術中可能的各種風險。您也可以就您心中的疑惑對他進行詢問。


4.全身麻醉中失去意識後會發生些什麼?

第一階段是麻醉的誘導階段,病人將由清醒狀態進入“睡眠狀態”,這一階段僅僅會維持幾分鐘。之後就是麻醉的維持階段,這一階段您將處於完全的麻醉狀態。麻醉醫生會根據手術的需要和機體對藥物的反應來選擇藥物,不僅要做到保持手術中病人無意識、無痛覺,還要維持病人的生命活動功能,如病人的心率、血壓、呼吸及腦、腎功能。手術結束後就進入到麻醉恢復期,麻醉醫生在合適的時間停止應用麻醉藥,同時會應用到某些逆轉麻醉作用的藥物,使體溫、呼吸、循環和其他功能逐漸恢復正常。同時,我們還會應用一些藥物還減輕病人手術的不適感。通常,病人對於整個手術過程不會有記憶。


5.麻醉手術前為什麼要簽字?

麻醉前簽署的是知情同意書,是為了讓患者及家屬瞭解麻醉和手術可能帶來的風險,讓患者有選擇的權利和餘地。醫務人員的一切醫療行為都是本著合法,負責和尊重的態度來實施的。出現意外可以由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進行鑑定,是有相關法律為保障的。簽字並非推卸責任。


6.為什麼麻醉了還有感覺?

麻醉後,很多患者都會問麻醉醫生這一問題。其實除了全身麻醉,多數麻醉方法本身並不會影響意識,患者保持清醒,神經阻滯區域(已被麻醉部位)也並非沒有了所有的感覺,觸覺、壓力及本體感覺等仍然存在,只是溫度覺、痛覺等已消失。由於進入手術室後大多數患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麻醉醫生一般會給予適當藥物使患者鎮靜入睡,因此大家根本不需要擔心。


7.是不是用了麻醉藥後我的記憶力會下降?

特別是小孩手術,很多家長特別關心是不是用了麻醉藥後會對孩子的智力產生影響。其實這種擔心是不需要的。目前大多數麻醉藥物對患者的大腦以及腦細胞不會產生長期或者終身性影響。麻醉藥進入人體後多數不參與人體代謝,或者很快就可以經過肝臟和腎臟代謝掉,並且對人體各臟器功能影響很小,迄今還沒有發現對人的大腦有損害作用的麻醉藥。至於麻醉後確實影響意識或留下後遺症的情況,很可能與麻醉併發症有關,實在是與麻醉藥本身沒有關係的。


麻醉≠神秘,這些麻醉的冷知識熱知識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