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拉磨蹭,一定要這麼治!別再“催催催”了!

點擊“福建電視臺少兒頻道”訂閱哦!

孩子拖拉磨蹭,一定要这么治!别再“催催催”了!

拖拖拉拉似乎是孩子們的通病,很多媽媽一聊起這個話題來就滔滔不絕,一把辛酸淚。

本來以為,孩子上學了,會變得勤快一點。現實卻是,一天到晚催催催從來沒停過,整天跟催命似的,到頭來一點改變都沒有!

孩子拖拉磨蹭,一定要这么治!别再“催催催”了!

早上賴床,不到最後一刻不肯起床;

要出門了卻還是磨磨蹭蹭;

出去就玩瘋了,天不黑不肯回家;

大一點的孩子,做作業簡直是磨洋工;

……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們這樣呢?為什麼怎麼催都改不了?

我們總以為孩子磨蹭拖拉是不乖、不聽話的表現,其實我們都錯怪孩子了。

孩子的這些表現,一方面是特殊年齡段的正常表現,另一方面跟家長的催促、越界也分不開!

1

協調性差,快不起來

大部分處於幼兒園、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孩子,神經、肌肉發育不成熟,身體的協調性比較差,大腦和手腳的配合不是那麼靈活,所以他們在完成一些精細動作時會比較吃力,穿衣服、係扣子、用筷子、握筆時都會顯得“慢”。

這時候,如果父母再催促、責罵,孩子一著急反而更加容易手忙腳亂,什麼都做不好,然後就會招來父母更多的催促、責罵……最終進入惡性循環。

孩子拖拉磨蹭,一定要这么治!别再“催催催”了!

給父母的建議

孩子只有在自己最舒服的節奏下,才能不斷練習、慢慢成長。你急躁的催促,常常會讓孩子亂了陣腳,做什麼事都手忙腳亂。時間長了,孩子不但改不了拖拉的問題,還會因為家長頻繁的催促而變得不自信、怯懦。

2

很多孩子的磨蹭,是父母催出來的

孩子做事一慢,當爸媽的就忍不住去催催催,希望孩子能感受到我們的苦口婆心。

可實際是,我們的催促往往起了相反的效果!

比如:孩子窩在沙發上看動畫到10點多,催三遍才肯乖乖睡覺。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真的不知道10點半就應該準備洗漱睡覺了嗎?

其實,這些規則孩子都明白。而他之所以會賴著不動,是因為對媽媽長時間的嘮叨、催促形成了免疫和依賴。

孩子拖拉磨蹭,一定要这么治!别再“催催催”了!

當媽媽催第一遍的時候,孩子一點都不在乎,因為他知道媽媽只是打個預防針,反正還會再催的,於是繼續安心看電視;

當媽媽催第二遍的時候,孩子心裡有點準備了,預感到媽媽可能會發火,所以抓緊最後的時間多看一會兒;

當媽媽催第三遍的時候,孩子知道媽媽真的發火了,再不去睡覺真的會捱揍,所以才起身去洗漱、準備睡覺。

時間長了,孩子做事的標準不是“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而是“媽媽有沒有催”。媽媽催的才是緊急的,媽媽不催的一概不主動做。

給父母的建議

慢慢戒掉嘮嘮叨叨、連哄帶騙的催促,對孩子下達的指令時,內容要簡單明瞭,態度要和善,語氣要堅定!比如: “寶貝,現在已經10點了,媽媽允許你看最後5分鐘,5分鐘後必須開始洗漱,明白沒?”

3

父母幫得越多,孩子越磨蹭

有的家長嫌孩子吃飯慢,就給孩子餵飯,不讓孩子自己吃了;嫌孩子書桌亂糟糟的,就去幫孩子收拾;嫌孩子穿衣服慢,怕上學遲到,就幫孩子穿衣服……

雖然父母是出於好心,但是每替孩子做一件事,就剝奪了孩子一次鍛鍊、成長的機會,到頭來人家孩子都能自己吃飯、穿衣服了,自己家的還得喂、還要幫忙穿衣服。

父母為孩子代勞太多,還會讓孩子滋生嚴重的依賴心理,有些事不願意做就不做、想磨蹭就磨蹭,反正有爸爸媽媽跟在後面“擦屁股”。

孩子拖拉磨蹭,一定要这么治!别再“催催催”了!

給父母的建議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用來鍛鍊、練手的事情,一共就那麼多,你替孩子做了80%,孩子就只剩下20%的成長空間;你要是隻替孩子做20%,那孩子就獲得了80%的成長空間。

所以,真正的愛孩子不是無休無止的呵護,而是讓孩子適當地面對風雨,儘快成長起來。

正確引導孩子,其實比催促、責罵更有效!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家長也要講究方法!

孩子拖拉磨蹭,一定要这么治!别再“催催催”了!孩子拖拉磨蹭,一定要这么治!别再“催催催”了!

01

時間觀念差,不會管理時間

孩子如果沒有時間的概念,寫作業、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

許多家長總是什麼都替孩子想好、安排好,“該寫作業了。”“到練琴時間了,別看電視了!”“該洗澡了!”常常能聽到家長這樣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催促孩子,家長總是替孩子安排好了時間,孩子當然不用操心怎麼安排時間了,也就很難有時間觀念了。

因此,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時間的主人,你就讓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

孩子拖拉磨蹭,一定要这么治!别再“催催催”了!

對策

* 善用小鬧鐘和計時器

可以利用計時器或者鬧鐘來幫忙,當你要求孩子“5分鐘洗完臉”“10分鐘後上床睡覺”時,設定上相應的時間,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感受“5分鐘”“10分鐘”“半小時”到底有多長。

* 把作業當成考試

按考試的要求做完今天的作業,其餘時間就可以讓孩子們自由安排。設定好考試的時間,讓孩子在做作業有一種緊迫感。久而久之,孩子做作業的速度也就快了,準確率也會慢慢提高。同時,孩子在自己定鬧鐘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斷體驗到了成就感,不再把作業當作幫父母完成任務,學習更加自覺。

孩子拖拉磨蹭,一定要这么治!别再“催催催”了!

02

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

有的孩子磨蹭,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的時候東瞧西看,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嚴重影響效率。

對於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在接孩子放學的路上,問問孩子都有哪些作業、想先做哪一門後做哪一門,提前讓孩子在腦袋裡有個規劃。

孩子拖拉磨蹭,一定要这么治!别再“催催催”了!

對策

* 作業分段

先了解孩子當天的作業量,然後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完成,如完成得好可以給予獎勵。

如果作業太多,可以把作業分成兩個或三個階段。如第一次規定做15分鐘,完後休息一會,然後再規定一個15分鐘,再休息。當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之後,往後所定時間就可以慢慢延長,等養成高度集中學習的好習慣時就不用再分割時間了。

* 為孩子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

孩子學習的地方要簡潔、整齊,尤其是書桌,準備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但不要堆放玩具等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孩子學習的環境還要安靜,不要在孩子學習時,中途為了關心孩子,又為孩子送水果、倒水,這其實也是在干擾孩子。

孩子拖拉磨蹭,一定要这么治!别再“催催催”了!

03

被逼無奈,對學習沒有興趣!

有的孩子因為學習基礎差,作業不會做,寫作業自然而然的就慢了。還有的孩子,對家長要求乾的事沒興趣,即使會做也不想去做,故意磨磨蹭蹭表達不滿。

孩子拖拉磨蹭,一定要这么治!别再“催催催”了!孩子拖拉磨蹭,一定要这么治!别再“催催催”了!

對策

這種情況的話,父母就要跟孩子好好交流了,問清楚他為什麼不喜歡這件事,然後你們共同商量一下,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任何人都討厭被催促,父母的催促常引起孩子的反感,瞭解拖延背後的真實原因後,我們要學會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來管理。

作為父母,我們想要留住他們的耳朵,讓他們聽得進去我們的建議,就要學會耐下性子來調整心態,尋求有效的切入點和表達方式。

很多時候,父母放輕鬆了,態度簡單堅決點,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來!

孩子拖拉磨蹭,一定要这么治!别再“催催催”了!

-長按關注-

福建電視臺少兒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