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話劇《一句頂一萬句》?

雷鎬

牟森導演闊別戲劇多年後,再度出山,導演劉震雲小說改編的《一句頂一萬句》,諸君原來以為這會是一部延續牟森上世紀80、90年代先鋒風格的作品。然而戲一經演出,大家大跌了眼鏡:這個戲看起來一點不先鋒,反而彷彿“很老”啊。且不說這是一個將小說的重點情節抽選,以“敘事劇”的方式呈現的作品。劇中穿插的“歌隊”,頻頻上臺以歌的形式演唱劇情,又有些古希臘戲劇的意味。諸君因此觀點兩極起來:這到底是好戲還是爛戲呢?



其實應該認識到的是,《一句頂一萬句》延續的不是先鋒年代的牟森,而是出走戲劇後開始到中國美術學院研究“敘事學”的牟森。這些年他通過當代藝術作品《行星三部曲》等,一直力圖探索宏大敘事的模式,巨型裝置、光影多媒體成了他手中的素材。而《一句頂一萬句》對他來說,根據他在戲前的採訪所言,也是一曲宏大的史詩,故事發生在中國歷史的十字路口河南,芸芸眾生雖然平凡但有種來自土地的偉大,而其主線在牟森眼中則是殺心起、掖刀的“救贖”主題。所以我們也便可以理解,為什麼他要在舞臺上使用如同《2001太空漫遊》般的多媒體巨幕,以及為什麼要用歌隊一次次將家長裡短的劇情唱詠而出了。



只是我個人認為,宏大敘事自然可以,但是《一句頂一萬句》這部小說真的適合宏大敘事麼?一個“說得上話”、“說不上話”的故事,一個兩代人搞破鞋的故事,其實洞察的是中國每個平凡人的生活悖論,是一種“知微”的智慧,但是後面的“見著”,除了原著宏大的時空與紛繁的人物,又是什麼呢?相比之下,劉震雲的《一九四二》還在討論生死這種宏大主題,拿《一句頂一萬句》討論救贖,是不是有點強拗呢?我能猜測出牟森做《一句頂一萬句》,並不是真想回歸戲劇大展宏圖,但是從他宏大敘事的藝術追求來講,可能《一句頂一萬句》並不是最理想的母題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