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推動了PaaS的快速發展?

是什麼推動了PaaS的快速發展?

伴隨著雲計算的應用與落地,IaaS、PaaS、SaaS的區分也被更多的行業人士熟知。早期SaaS應用因為無需企業進行構建和維護,購買就可使用的特性,受到廣大企業的認可,因而SaaS最先迎來了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在這個期間出現了一些如Salesforce這種全球知名企業。

早先身處於夾層的PaaS市場表現平淡,而隨著雲計算技術的日益發展,容器技術的應用,PaaS的優勢也體現出來,PaaS正在成為雲計算市場的新貴。根據IDC的報告,PaaS市場在雲計算三個領域中規模最小,但是在17年增速達到了50%,並且最近五年的符合增長率達到了32.2%。是什麼推動了PaaS市場的快速發展?

PaaS平臺優勢

從開發使用的角度而言,PaaS平臺擁有一些較大的優勢,比如說,友好的開發環境,豐富的服務,精細的管理和控制,高彈性,多租戶機制,整合率高等優勢。

首先,通過提供集成開發環境和SDK等工具可以提供友好的開發環境,來讓用戶不僅能夠在本地方便地進行應用的開發和測試,而且能夠進行過程部署。

其次,PaaS平臺會以API的形式將各種各樣的服務提供給上層的應用。其中,包括系統軟件,比如數據庫系統;通用中間件,比如認證系統,高可靠消息隊列系統;行業中間件,比如OA流程,財務管理等,都可以作為服務提供給應用開發者使用。

再次,PaaS能夠提供應用層的管理和監控,能夠觀察如吞吐量和響應時間等應用運行的情況和具體數值來更好地衡量應用的運行狀態,還能夠通過精確計量應用所消耗的資源進行計費。

再次,PaaS平臺會自動調整資源來幫助運行於其上的應用更好地應對突發流量。當應用負載突然提升的時候,平臺會在很短時間內自動增加相應的資源來分擔負載。當負載高峰期過去以後,平臺會自動回收多餘的資源,避免資源浪費。

再次,PaaS平臺具備多租戶機制,可以更經濟地支撐海量數據規模,還能夠提供一定的可定製性以滿足用戶的特殊需求。

最後,PaaS平臺的整合率非常高,如Google App Engine可以在一臺服務器上承載成千上萬個應用。

當然,就如我之前所言,PaaS平臺還有一些其他特性在這裡就不多做闡述,基於以上的一些優勢,PaaS平臺正在獲得市場上的廣泛認可,廠商的應用實現了“定製化”,當然目前PaaS技術與市場也面臨一些新的變化。

聚焦PaaS新趨勢

傳統商業正在被技術深度改變,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結合的模式探索開始在各行業展開,新金融、新零售、新制造等新的業態不斷湧現。在探求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無論是技術、人員,還是體制、運營管理,都並非簡單的架構調整即可為之,傳統業務和互聯網場景應用將長期雙態並存。

這就導致了需要突破傳統IT架構的限制, 目前,輕量化、敏捷化和開源化是近年企業IT架構三大最重要的技術演變趨勢。首先,應用容器化、架構微服務化,使得企業級應用變得越來越輕。

其次,傳統企業開始踐行DevOps理念,打造開發運維一體化。將整個從開發到運維的全生命週期整合為統一的流程,研發人員可以專注業務開發本身,無需關注底層技術細節。運維人員大量採用自動化運維平臺和工具,運維效率顯著提升。

再次,IT基礎設施軟件全面擁抱開源。目前,開源已經成為業界共識,只是對開源的做法不同。實際上,開源不僅可以增強企業的自主可控能力,而且能夠節省企業成本,提高企業開發效率。同時,全球市場上也誕生了諸如紅帽這樣成功的開源公司。

在這一市場需求上,PaaS通過技術不斷創新積累,深入到企業應用領域,贏得市場,為應用交付、資源管理、運維效率、業務支撐提供了基於新一代IT架構的重要支撐體系。PaaS正在呈現出應用容器化、服務網格化和行業生態化三大技術趨勢。

在敏捷開發和安全部署的大勢之下,以容器和微服務為代表的技術隨著日益成熟正在被廣泛的應用。而容器已經成為雲原生應用的標準交付方式,微服務技術選型去中心化的特點,使得技術棧升級面臨的風險也大為降低。

服務網格技術在雲環境下,能夠讓開發人員在開發應用時,不用在過多考慮後端管理上的訴求,能夠專注於開發層面能。另外,服務網格技術對後期應用程序的管理維護能夠提供更豐富的手段,以及更細粒度的管理。

行業生態化也是PaaS演進的一大重要趨勢,企業級IT服務逐步向行業雲過渡。在行業雲發展的過程中,不僅業務特性突出的SaaS具備行業屬性,偏下層的IaaS和PaaS同樣具備行業屬性,如此更好地實現企業IT資源和服務整合。

一方面,PaaS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是行業生態化必然。另一方面,隨著企業應用市場的爆發和成熟,SaaS對PaaS層的要求越來越高,應用要打通、跨層、效率、協作等,這也在客觀上推動了PaaS的迅猛增長。

PaaS市場對於龐大的雲計算市場而言,仍然具有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在普遍認為IaaS市場格局一定的情況下,PaaS市場的爭奪之戰才剛剛開始,誰將成為這一領域的領航者,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