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化渐浓的Vday,让你重新认识凯迪拉克

如果你去过Vday,大概会觉得自己之前认识了假的凯迪拉克。

印象中的凯迪拉克,自带一种社会式的成熟气质。朋友中正好有一位最近打算入手CT6插混版的老吴,就满足我对凯迪拉克车主的想象。他在饭桌上永远有办法成为最终拿主意点菜的人,又深谙什么时候应该压低酒杯这样的潜规则。同样是三十岁,他的游刃有余总让我感到挫败。其举手投足便能自证作为“不选BBA的豪华车主”所特有的坚定和理智。

直到上周末在南昌的Vday,才发现这种印象似乎是什么误解。只需一瞥场子里的铁丝网、攀悬在半空的ATS-L、和入口显著的红色“越夜越来电”Slogan板,你就知道这个品牌并不似白领精英们穿着的Polo衫那样始终稳健,实际上也暗藏着一股怼天怼地怼空气的狠劲。

IP化渐浓的Vday,让你重新认识凯迪拉克

Vday就像是凯迪拉克极致的另一面,从它的命名就能看出端倪。V这个字母代表了三层含义,分别是速度Velocity、胜利Victory和征服Vanquishment。这样的V型气魄,很难和日常在路上奔走的凯迪拉克联系在一起。

我见过最“3V”的凯迪,还是15年前在科幻电影《黑客帝国》里,女主角和男配角驾驶着一辆CTS轿车被两个梳着嘻哈头的反派追赶。

IP化渐浓的Vday,让你重新认识凯迪拉克

这是一场长达5分钟的追逐,嘻哈头手持机关枪上来就是一顿扫射,打得CTS车身上屁股上全是孔,但是它身残志坚地继续前行。路上遭到牵连的其他车辆,在挨了两轮子弹后纷纷侧翻飞出;只有CTS先是被打成马蜂窝,车顶后来还被掀走了,最终是以一个高速急刹甩尾停了下来。

那时觉得是主角光环太硬;现在想来,换个车恐怕还没本事撑起这样的情节。或许在老美看来,只有凯迪拉克摆在这个位置才是最说得通的。在无数流行文化交织而成的常识中,从《教父》到《黑客帝国》,从一辆凯迪拉克中走出来的角色,必须人狠话不多,因为该说的车已经替你说了。

IP化渐浓的Vday,让你重新认识凯迪拉克

IP化渐浓的Vday,让你重新认识凯迪拉克

这种V的气质,以往我以为只有在凯迪拉克的V系列上才有所体现。那是经过通用汽车高性能部门专门调校的产品线,绝大多数V系车型都标配有V8发动机和运动向悬挂。该系列曾创造过一个“世界上最快的量产轿车”纪录——那是在2008年,那一代全新的凯迪拉克CTS-V在德国纽柏林赛道上,刷出了7分59秒32的最速单圈成绩。“速度的灵魂”这个词,由此而来。

IP化渐浓的Vday,让你重新认识凯迪拉克

而凯迪拉克对极致性能的追求并不止于此,这个隐性基因其实一直深植于其历史之中,成为贯穿精神的血脉。

这个已经超过115年的古老品牌,在二战以前,就是各类赛车赛事中的常客,并且也是著名的买“发动机送车”的厂商。早年不少欧洲小众性能厂牌,比如伦敦的Allard,其绝大部分车型都是采用了凯迪拉克的发动机。

你或许会在许多地方读到,第一台美国的V8,正是出自凯迪拉克之手,它的V8随后还成为了全美汽车行业的标准;此后还相继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V12、世界上第一台V16。正是基于对发动机的执着,在凯迪拉克的赛车史上,还出现过“诡异”的一幕:

IP化渐浓的Vday,让你重新认识凯迪拉克

这是1950年,凯迪拉克车型第一次参加勒芒24小时耐力赛——地球人都知道的,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虐车赛事,至今也仍旧是最心酸的,从下午四点到次日下午四点,无论是对车队对赛车性能,甚至对观众都是一场濒死的考验。也因此,跑勒芒,成为很多人扬名立万的最佳打开方式。

一枚名叫康宁汉姆的高富帅就是这股大潮中的一人。如果你是真正的赛车迷,就会知道他正是日后叱咤勒芒赛场的康宁汉姆C系列的创始人。但是他第一次参加勒芒,却是用一辆自己的凯迪拉克。对他来说,凯迪拉克是当年唯一的选择。因为勒芒赛禁止对内燃机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所以他只好去找市面上最好的发动机——1949年凯迪拉克最新引入的OHV型V8,碾压北美一切V8。

IP化渐浓的Vday,让你重新认识凯迪拉克

有意思的是,当时还有另一台凯迪参赛,是一台几乎未经任何性能改装的量产车——Series 62 Coupe豪华轿跑,最大的变化大概只是增加了一个化油器。尤其从完整的内饰,你很难看出它是能跑完勒芒的车,它甚至保留了沉重的车载收音机。想象一下,当别人苦哈哈地疲劳驾驶时,这辆车还能收听当地广播娱乐。这种苦中坚持作乐的竞技方式,可以说非常凯迪。

直至近代,凯迪拉克在美国赛车圈可以说再度风生水起。印象最深的是,自从2011年带着CTS-V重返SCCA世界挑战赛,开挂不断,甚至曾连续三年拿下制造商与车手双料冠军。而就在今年的戴通纳24小时耐力赛中,Action Expss车队的凯迪拉克DPi-V.R赛车,还凭借808圈和4629.25公里的成绩获得冠军,创造了该赛事圈数和行驶里程的历史纪录。

IP化渐浓的Vday,让你重新认识凯迪拉克

IP化渐浓的Vday,让你重新认识凯迪拉克

这种对于性能和竞速的追求,也被从赛道带到了Vday中。今年的Vday和往年有一个不同,不再以“秀”为主复刻电影桥段,而是由“勒芒狂飙”“挑战纽北”和“戴通纳狂欢”三项赛事为名的环节串联而成,向凯迪在赛事上的成绩致敬。

而事实上,这样的形式或许不仅止于赛事文化的传播,还在潜移默化中真正树立了一个V的IP形象。几乎从第一个对头漂移的动作开始,你就只能被排山倒海的尖叫声覆盖。你会在Vday突然见识到,在“美学与科技”的外表下,凯迪拉克那颗一如既往的尚武之魂,和一直低调隐藏着锋芒的性能。

IP化渐浓的Vday,让你重新认识凯迪拉克

没有人能比车主更懂Vday的魅力。即便都处于疯魔状态,你也一眼便能识破车主和非车主的区别。真车主的尖叫声富有层次感,除了赞叹,还夹杂着怀疑人生的复杂情感。

尤其是ATS-L的车主,简直难以置信,场上妖跑的车车和自己同款,只是更换了轮胎并去掉了内饰。大家都用的同一台“沃德十佳”的2.0T SIDI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都是50∶50的前后配重轻量化高强度车身,都有Brembo高性能刹车系统。当人家榨出了这台机器狂暴的潜能,自己还鲜少能发挥出百公里加速6.2秒的正常水平。

他们或许还不知道,自己的ATS-L在研发阶段,还会经历比之赛道更严苛的测试。比如在上汽通用的广德试车中心,就有路面最大倾角高达35度的高速环道,这比戴通纳的那段倾角31度的环形赛道更妖。而戴通纳的制胜关键,也正在于外侧赛道的弯道超车。而在量产车上,凯迪拉克就毫无压力。

“感觉自己对不起这台车。”——一位ATS-L车主,在观看Vday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在他的心目中,从Vday开始,凯迪拉克或许已经意味着一些新的精神。

IP化渐浓的Vday,让你重新认识凯迪拉克

你仍旧可以将Vday视作一个精彩的表演,但你不能无视这个表演真正在说的台词:正是得益于长久以来在赛事中磨砺出的反哺经验,正是得益于凯迪拉克本身卓越的技术与性能,才是成就这场秀的基石。

顿时,我觉得老吴作为一名准车主,似乎还缺了一点这个品牌所应有的血性。结果最近老吴告诉我,他换了份工作,离开了原本那家相当高富帅的职业律所,去了另一个城市,在一家创业公司当合伙人。据说脱发愈发严重,但每天却疯狂却快乐着。这么看来,哥们儿毕竟还是一块凯迪的料。

他应该去看看Vday,或许会在那里遇上不一样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