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化漸濃的Vday,讓你重新認識凱迪拉克

如果你去過Vday,大概會覺得自己之前認識了假的凱迪拉克。

印象中的凱迪拉克,自帶一種社會式的成熟氣質。朋友中正好有一位最近打算入手CT6插混版的老吳,就滿足我對凱迪拉克車主的想象。他在飯桌上永遠有辦法成為最終拿主意點菜的人,又深諳什麼時候應該壓低酒杯這樣的潛規則。同樣是三十歲,他的遊刃有餘總讓我感到挫敗。其舉手投足便能自證作為“不選BBA的豪華車主”所特有的堅定和理智。

直到上週末在南昌的Vday,才發現這種印象似乎是什麼誤解。只需一瞥場子裡的鐵絲網、攀懸在半空的ATS-L、和入口顯著的紅色“越夜越來電”Slogan板,你就知道這個品牌並不似白領精英們穿著的Polo衫那樣始終穩健,實際上也暗藏著一股懟天懟地懟空氣的狠勁。

IP化漸濃的Vday,讓你重新認識凱迪拉克

Vday就像是凱迪拉克極致的另一面,從它的命名就能看出端倪。V這個字母代表了三層含義,分別是速度Velocity、勝利Victory和征服Vanquishment。這樣的V型氣魄,很難和日常在路上奔走的凱迪拉克聯繫在一起。

我見過最“3V”的凱迪,還是15年前在科幻電影《黑客帝國》裡,女主角和男配角駕駛著一輛CTS轎車被兩個梳著嘻哈頭的反派追趕。

IP化漸濃的Vday,讓你重新認識凱迪拉克

這是一場長達5分鐘的追逐,嘻哈頭手持機關槍上來就是一頓掃射,打得CTS車身上屁股上全是孔,但是它身殘志堅地繼續前行。路上遭到牽連的其他車輛,在捱了兩輪子彈後紛紛側翻飛出;只有CTS先是被打成馬蜂窩,車頂後來還被掀走了,最終是以一個高速急剎甩尾停了下來。

那時覺得是主角光環太硬;現在想來,換個車恐怕還沒本事撐起這樣的情節。或許在老美看來,只有凱迪拉克擺在這個位置才是最說得通的。在無數流行文化交織而成的常識中,從《教父》到《黑客帝國》,從一輛凱迪拉克中走出來的角色,必須人狠話不多,因為該說的車已經替你說了。

IP化漸濃的Vday,讓你重新認識凱迪拉克

IP化漸濃的Vday,讓你重新認識凱迪拉克

這種V的氣質,以往我以為只有在凱迪拉克的V系列上才有所體現。那是經過通用汽車高性能部門專門調校的產品線,絕大多數V系車型都標配有V8發動機和運動向懸掛。該系列曾創造過一個“世界上最快的量產轎車”紀錄——那是在2008年,那一代全新的凱迪拉克CTS-V在德國紐柏林賽道上,刷出了7分59秒32的最速單圈成績。“速度的靈魂”這個詞,由此而來。

IP化漸濃的Vday,讓你重新認識凱迪拉克

而凱迪拉克對極致性能的追求並不止於此,這個隱性基因其實一直深植於其歷史之中,成為貫穿精神的血脈。

這個已經超過115年的古老品牌,在二戰以前,就是各類賽車賽事中的常客,並且也是著名的買“發動機送車”的廠商。早年不少歐洲小眾性能廠牌,比如倫敦的Allard,其絕大部分車型都是採用了凱迪拉克的發動機。

你或許會在許多地方讀到,第一臺美國的V8,正是出自凱迪拉克之手,它的V8隨後還成為了全美汽車行業的標準;此後還相繼研發出世界上第一臺V12、世界上第一臺V16。正是基於對發動機的執著,在凱迪拉克的賽車史上,還出現過“詭異”的一幕:

IP化漸濃的Vday,讓你重新認識凱迪拉克

這是1950年,凱迪拉克車型第一次參加勒芒24小時耐力賽——地球人都知道的,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虐車賽事,至今也仍舊是最心酸的,從下午四點到次日下午四點,無論是對車隊對賽車性能,甚至對觀眾都是一場瀕死的考驗。也因此,跑勒芒,成為很多人揚名立萬的最佳打開方式。

一枚名叫康寧漢姆的高富帥就是這股大潮中的一人。如果你是真正的賽車迷,就會知道他正是日後叱吒勒芒賽場的康寧漢姆C系列的創始人。但是他第一次參加勒芒,卻是用一輛自己的凱迪拉克。對他來說,凱迪拉克是當年唯一的選擇。因為勒芒賽禁止對內燃機進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所以他只好去找市面上最好的發動機——1949年凱迪拉克最新引入的OHV型V8,碾壓北美一切V8。

IP化漸濃的Vday,讓你重新認識凱迪拉克

有意思的是,當時還有另一臺凱迪參賽,是一臺幾乎未經任何性能改裝的量產車——Series 62 Coupe豪華轎跑,最大的變化大概只是增加了一個化油器。尤其從完整的內飾,你很難看出它是能跑完勒芒的車,它甚至保留了沉重的車載收音機。想象一下,當別人苦哈哈地疲勞駕駛時,這輛車還能收聽當地廣播娛樂。這種苦中堅持作樂的競技方式,可以說非常凱迪。

直至近代,凱迪拉克在美國賽車圈可以說再度風生水起。印象最深的是,自從2011年帶著CTS-V重返SCCA世界挑戰賽,開掛不斷,甚至曾連續三年拿下製造商與車手雙料冠軍。而就在今年的戴通納24小時耐力賽中,Action Expss車隊的凱迪拉克DPi-V.R賽車,還憑藉808圈和4629.25公里的成績獲得冠軍,創造了該賽事圈數和行駛里程的歷史紀錄。

IP化漸濃的Vday,讓你重新認識凱迪拉克

IP化漸濃的Vday,讓你重新認識凱迪拉克

這種對於性能和競速的追求,也被從賽道帶到了Vday中。今年的Vday和往年有一個不同,不再以“秀”為主復刻電影橋段,而是由“勒芒狂飆”“挑戰紐北”和“戴通納狂歡”三項賽事為名的環節串聯而成,向凱迪在賽事上的成績致敬。

而事實上,這樣的形式或許不僅止於賽事文化的傳播,還在潛移默化中真正樹立了一個V的IP形象。幾乎從第一個對頭漂移的動作開始,你就只能被排山倒海的尖叫聲覆蓋。你會在Vday突然見識到,在“美學與科技”的外表下,凱迪拉克那顆一如既往的尚武之魂,和一直低調隱藏著鋒芒的性能。

IP化漸濃的Vday,讓你重新認識凱迪拉克

沒有人能比車主更懂Vday的魅力。即便都處於瘋魔狀態,你也一眼便能識破車主和非車主的區別。真車主的尖叫聲富有層次感,除了讚歎,還夾雜著懷疑人生的複雜情感。

尤其是ATS-L的車主,簡直難以置信,場上妖跑的車車和自己同款,只是更換了輪胎並去掉了內飾。大家都用的同一臺“沃德十佳”的2.0T SIDI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都是50∶50的前後配重輕量化高強度車身,都有Brembo高性能剎車系統。當人家榨出了這臺機器狂暴的潛能,自己還鮮少能發揮出百公里加速6.2秒的正常水平。

他們或許還不知道,自己的ATS-L在研發階段,還會經歷比之賽道更嚴苛的測試。比如在上汽通用的廣德試車中心,就有路面最大傾角高達35度的高速環道,這比戴通納的那段傾角31度的環形賽道更妖。而戴通納的制勝關鍵,也正在於外側賽道的彎道超車。而在量產車上,凱迪拉克就毫無壓力。

“感覺自己對不起這臺車。”——一位ATS-L車主,在觀看Vday之後發出這樣的感慨。在他的心目中,從Vday開始,凱迪拉克或許已經意味著一些新的精神。

IP化漸濃的Vday,讓你重新認識凱迪拉克

你仍舊可以將Vday視作一個精彩的表演,但你不能無視這個表演真正在說的臺詞:正是得益於長久以來在賽事中磨礪出的反哺經驗,正是得益於凱迪拉克本身卓越的技術與性能,才是成就這場秀的基石。

頓時,我覺得老吳作為一名準車主,似乎還缺了一點這個品牌所應有的血性。結果最近老吳告訴我,他換了份工作,離開了原本那家相當高富帥的職業律所,去了另一個城市,在一家創業公司當合夥人。據說脫髮愈發嚴重,但每天卻瘋狂卻快樂著。這麼看來,哥們兒畢竟還是一塊凱迪的料。

他應該去看看Vday,或許會在那裡遇上不一樣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