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打磨標杆客戶,FIT2CLOUD要當中國CMP領導者

低調打磨標杆客戶,FIT2CLOUD要當中國CMP領導者

調研 | 李喆 張宏祥

撰寫 | 張宏祥

當前,上雲在某種程度上正在形成共識,但隨之而來的是上雲後的管理問題。FIT2CLOUD(飛致雲)就是這樣一家雲管理平臺及服務提供商,致力於幫助企業“管好雲、用好雲、控好雲”。

FIT2CLOUD創始團隊來自三星研究院,曾負責三星內部使用的雲管理平臺和PaaS平臺,幫助三星各個服務團隊快速部署跨全球的大規模應用。作為一家大型全球化企業,三星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應用服務部署必須要靠近終端,而在當時,只有AWS擁有覆蓋全球的數據中心,也因此,FIT2CLOUD創始團隊成為了國內最早的一批公有云重度用戶。

同樣,這段經歷和積累的經驗,讓FIT2ClOUD對雲計算的發展趨勢擁有了深刻的理解,敏銳捕捉到了國內企業客戶缺乏相關雲管理軟件的市場機會,開始研發相關產品。

混合IT環境下的用戶痛點,催生CMP市場需求

一開始,FIT2CLOUD團隊基於對國外AWS雲生態的瞭解,將公司定位於面向公有云客戶提供SaaS化的DevOps和雲費用解決方案。但很快,FIT2CLOUD發現這一路徑走不通,因為國內公有云客戶更多是互聯網公司,缺乏付費習慣。

根據RightScale 2018 State of the Cloud Report顯示,超過1,000名員工的企業裡,81% 採納了多雲策略。在混合IT的新常態下,企業面臨著三大挑戰:

第一,資源交付及運營挑戰資源交付效率慢、多雲管理效率低下、資源利用率低下。

第二,應用交付及運營挑戰業務應用上線速度慢、上線運營壓力大、開發測試和生產環境的一致性管理難。

第三,安全治理挑戰:系統資源分散,缺乏統一的管理和服務門戶;缺乏合規檢查機制,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

FIT2CLOUD團隊敏銳地觀察到了這一趨勢,於2016年初將目光調整到以私有云為核心基礎設施的大型企業客戶,特別是大量使用VMware的客戶。

模塊化CMP產品,提供多種場景支持

低調打磨標杆客戶,FIT2CLOUD要當中國CMP領導者

FIT2CLOUD雲管理平臺採用模塊化的架構設計,目前主要分為基礎模塊和三大功能模塊。

1. 基礎模塊:統一對接各種異構基礎設施,並面對不同角色的用戶提供統一的門戶。

2. 資源交付及運營:提供自服務門戶及服務運營門戶,實現IT資源的全生命週期管理;同時,需要提供統一的計量計費、成本分析、容量分析及優化建議。

3. 應用運維及交付:實現應用緯度的環境管理,實現應用的持續集成和發佈,同時提供自動化運維和監控告警能力。

4. 安全治理及整合:提供開源堡壘機,交付符合4A規範的安全審計系統;開放集成漏洞掃描API供企業二次開發。

未來,FIT2CLOUD還將增加遷移及容災模塊,支持任意平臺的快捷遷移與容災恢復。

FIT2CLOUD的CMP產品是國內市場唯一能夠同時支持以下三種場景的,這也是FIT2CLOUD產品的核心優勢所在。

1. VMware雲化場景:國內傳統企業IT基礎設施多數以VMware為主,很多大型客戶甚至除了物理機,只用VMware的環境。FIT2CLOUD幫助對企業現有VMware虛擬化環境進行雲化,保護企業已有投資,同時滿足企業內部雲交付的需求。

2. OpenStack之上的CMP:提供多租戶體系和自服務門戶等。

3. 公有云之上的雲卓越中心:幫助企業彈性利用公有云資源,加速業務創新,並有效管理公有云支出等。

FIT2CLOUD的CMP產品按節點數收費,VMware的CMP產品vRealize也是按此模式收費。

CMP產品無法脫離交付實施環節,仍然需要部署相關人力。交付的精力主要花費在企業流程層面,包括服務功能、審批流程、內部用戶系統的對接等。

但交付投入會隨著CMP產品能力的提升而下降。早期FIT2CLOUD在向某證券公司交付CMP服務時,交付時長將近6個月,如今做同類券商的服務交付,交付時長僅為2個月。

目前,FIT2CLOUD的CMP定製化服務佔比約為10% 到30%,隨著CMP產品集成與被集成能力的進一步提升,該比例會進一步下降,屆時FIT2CLOUD也會考慮將交付服務外包給第三方服務商。

拿下標杆客戶,打透垂直行業

FIT2CLOUD認為CMP行業的核心壁壘在於標杆客戶,標杆客戶是產品、銷售、交付三項能力的綜合體現。

長遠來看,ITOM 軟件公司要實現盈利,唯一的辦法就是壟斷市場,獲取行業內相當比例的客戶。而佔據細分市場的第一步,就是拿下標杆客戶,在行業內建立起示範效應。

目前,FIT2CLOUD主攻金融與製造兩個行業。

金融行業,目前聚焦在券商上,以標杆客戶海通證券為突破口,已經拿下了興業證券、中投證券、中泰證券等前20券商中的6家;其他細分領域,也已拿下招商銀行、山西農信、隨行付、陽光信保等標杆。

製造業主要聚焦在汽車行業,已拿下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華晨寶馬、吉利汽車等企業。

FIT2CLOUD 已有40餘家企業客戶,未來將繼續拓展數字化轉型動力足、場景可複製性強的垂直行業,地產、航空、物流、教育有望成為下一步的重點拓展行業。

銷售方面,公司現有客戶80%來自直銷,公司將資源投入到重點行業Top客戶身上,由銷售直接聯繫,其他多來自官網預約的線索。剩下20%來自Dell帶來的資源(FIT2CLOUD與Dell同是未來就緒企業雲聯盟(F.R.E.C.O)的成員),未來當產品認知度更高後,會拓展渠道銷售。

另外,公司在2017年11月併購了明星開源項目Jumpserver 堡壘機(Github Star 數超過5000,累計安裝部署超過20,000次)開始為公司帶來流量,後續協同作用將越來越大。

低調打磨標杆客戶,FIT2CLOUD要當中國CMP領導者

近日,愛分析對FIT2CLOUD CEO阮志敏進行了訪談,他對FIT2CLOUD的發展情況、未來戰略,以及CMP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現分享部分內容如下。

不斷探索滿足國內客戶需求的CMP產品

愛分析:成立近四年,FIT2CLOUD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中間碰到了哪些挑戰?

阮志敏:我們發展階段的話,其實可以分為0到0.1的過程,0.1到1的過程,以及1到10的過程。

第一個階段,0到0.1,2015-2016整個兩年時間,我們主要在做產品和市場的驗證,這裡面確實碰到了非常大的問題。因為我們是從AWS入手的,會理所當然地觀察當時圍繞AWS的一些創業公司。這個生態中間有很多公司在做DevOps的工具,還有一些單純幫AWS客戶做費用管理與分析。

於是,我們最開始的切入點是面向公有云的客戶提供SaaS化的DevOps和雲費用解決方案。

但做的時候,我們發現,中國的公有云客戶還是以互聯網公司為主,真正企業級的客戶佔比較低,而中國互聯網客戶的付費習慣確實離預期差的比較遠,這條路比較難走下去。當時所做的DevOps和雲費用方案,後來被併到了我們現在的CMP平臺之中。

2016年初,我們把目光調整到以私有云為核心的大型客戶,特別是大量使用VMware的客戶。2016年底,我們發佈了CMP產品,不僅支持公有云,還對VMware和OpenStack這兩個主流軟件做了非常深度的集成。

第二個階段,0.1到1,打造標杆客戶,這時FIT2CLOUD遭遇了做通用軟件產品的公司都會遇到的挑戰。2017年初,我們的產品處於60分水平,雖然在市場上仍是領先的,但客戶要的是80分。這20分的GAP怎麼彌補,你需要投入非常大的交付的力量,給客戶做一些二次開發來滿足他的需求。

這裡面臨的挑戰是,我們有限的研發資源,很多會陷入到核心標杆客戶的交付過程中,我們既要保證標杆客戶項目的成功,又要保障產品能夠演進,其中的挑戰很難用語言來表達。

我們的應對策略,首先當然會加大我們交付團隊的資源,第二點是我們專門從研發團隊裡面剝離出一個CoE(Center Of Excellence)專家團隊,讓它來做緩衝。當核心客戶需要支持時,CoE去現場,保證核心研發專注於CMP產品的持續演進。

CMP對於用戶來說,其實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沒有CMP的話,無法釋放雲的生產力,無法有效實施混合IT下的合規、安全及費用管控等。2015、2016年,客戶往往認為CMP只是針對多雲環境。現在很多客戶發現,即使只有VMware,也要先上CMP,然後再接入新的東西,對CMP的認知有了很大提升。

第三個階段,1到10,這是目前FIT2CLOUD所處的階段,目標是做大規模,成為多個細分市場的第一。

愛分析:VMware有相關的產品嗎?在國內賣的怎麼樣?

阮志敏:VMware有vRealize的雲管理產品線,在VMware內部的地位一直在提升。但我們有好幾個客戶是在買了vRealize後,又買了我們的產品。

核心問題在於:第一,CMP有很多跟企業內部流程對接的工作,但VMware對交付的重視程度很低;第二是國產化,現在很多客戶會用國內的阿里雲、華為雲等,VMware對國產公有云的支持不好,不會為中國用戶單獨進行功能研發。

OpenStack也有一些儀表盤項目,但這些只是管理框架,用戶如果使用需要進行大量的定製開發工作。

愛分析:FIT2CLOUD的DevOps解決方案主要是針對基於虛機和物理機的應用部署方式,而不是基於容器Docker的應用部署方式,為什麼?

阮志敏:

現有傳統企業正在跑的應用,很大比例都是基於虛機和物理機的。DevOps不只是一套工具,它還是規範、流程和文化。FIT2CLOUD的解決方案,在規範層面與AWS CodeDepoly部署規範一致。

FIT2CLOUD的核心邏輯是,幫助規模龐大的存量應用做DevOps的優化和升級,DevOps需要一個持續的心態去改進,企業如果想通過新的技術的一夜之間完成規範、流程和文化的轉變,結果可能並不理想。

目前客戶對FIT2CLOUD的DevOps平臺的使用反饋是非常好的。

愛分析:FIT2CLOUD有哪些國外市場的對標公司嗎?

阮志敏:在國外沒有特別合適的對標,RightScale不適合做對標,它堅持SaaS服務模式,對使用VMware的客戶的支持不是很好。其他像VMware、Red Hat、HPE、CA Technologies、BMC雖然都在做CMP,但CMP佔它們營收的比例未知。

如果一定要選一個,那麼BMC 應該最合適。

愛分析:FIT2CLOUD的團隊結構?

阮志敏:

FIT2CLOUD團隊目前大約60多人,其中研發人員20餘人,交付人員約15人,銷售10人左右,其他是售前和後臺人員。

愛分析:今年是否有進一步的融資計劃?

阮志敏:有融資計劃。2018、2019年對I & O領域的廠商會是一個重要的節點,需要資金支持以進一步改進產品、擴大服務規模和行業覆蓋。

國內CMP市場不會碎片化,創業公司將與IaaS巨頭並存

愛分析:混合IT環境下,CMP平臺將處於什麼樣的一個地位?

阮志敏:根據Rightscale的報告,多雲策略在全球是非常主流的狀態,在混合IT情況下,客戶面臨的挑戰問題是實實在在的,比如費用支出、合規性,都是切實的痛點。

傳統的ITOM的軟件,在過去的十幾、二十年中,都是以“監管控”為核心來建設的,面向的對象是IT運維管理人員。

現在的IT組織內,開發測試人員的上漲速度非常驚人,如果企業內部IT部門提供服務的能力太差,業務部門就會用腳投票去使用公有云,這就使得內部IT部門有非常強的動力把它從以“管理”為核心的模式轉變為以“服務”為核心的模式。

目前整個業界都在從以“監管控”為中心向以“雲服務”為中心進行轉變。CMP強調自助服務、自動交付、多雲支持,功能層面與傳統ITOM有很多一樣的東西,但在整個思路上有個非常大的轉變,CMP是以“雲服務”為中心模式的核心支撐平臺,是新一代ITOM 軟件的核心。

愛分析:ServiceNow等做的ITSM與CMP有什麼關係嗎?

阮志敏:ITSM的服務對象是公司裡所有的員工,後面對接的是所有的業務系統,然後它會提供一個自助的服務,從這也能看出為什麼它的市場很大。

CMP可以理解成是IT部門內部的ITSM系統,產品形態上兩者非常像。ServiceNow收購了Neebula,這個公司也有云管理平臺。

愛分析:如何判斷CMP市場的規模?

阮志敏:有這樣幾個類比維度,第一個是類比ITOM Big 4時代的市場;第二個是用IaaS市場的一個比例,大概30% 左右,而且比起IaaS廠商,CMP的一個優勢是,可以從存量的VMware用戶獲得收益;第三個是根據國內Top 1000的大客戶進行推算,每年客單價至少是百萬以上。

愛分析:IaaS廠商是否會做CMP,如果做的話,會給CMP創業公司帶來多大的壓力?

阮志敏:未來IaaS廠商一定會做CMP,這是沒法避免的。但我們看過去的Big 4時代,IBM、HP是底層基礎設施的提供商,但同時仍然有專門做ITOM的BMC和CA Technologies與之並存。

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格局?首先,ITOM市場很大、很深;第二,當客戶的基礎設施是多樣化的情況時,選擇一箇中立的公司,對客戶會是更好、也更合理的選擇。在CMP領域,這個邏輯同樣存在。

愛分析:如何看待國內CMP市場的競爭態勢,未來集中度會如何?

阮志敏:CMP市場的集中度,未來會比OA這類行業高很多。因為OA的客戶群差異比較大,所以會有很多的廠商。CMP公司,如果將目標聚焦在Top 1000的客戶上,客戶之間的差異會小很多,廠商也就會少很多。

CMP領域沒有主流開源軟件存在,也使得不會有太多人進入這個市場,未來更加實在的威脅,是剛才提到IaaS廠商,並存的情況肯定會存在。

目前在招投標中,我們已經遇到了一些大型的IaaS廠商,他們現在也逐漸開始關注我們的目標客戶群,類似於Big 4時代的IBM和HP。

CMP廠商在它們深入市場之前,一定要有足夠強的標杆客戶。此外,我們也需要告訴客戶,CMP是個重要的管理框架,如果有公司通過免費策略推廣這類產品,客戶需要慎重選擇。

愛分析:美國CMP市場非常碎片化,為什麼中國不會?

阮志敏:國外的CMP市場碎片化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原來ITOM的Big 4和其他很多廠商都延長業務線進入CMP領域;第二,新興的創業公司,像CloudCheckr、RightScale等,都是從公有云切入。

從長遠來看,這些從公有云出來的CMP廠商有很大幾率被巨頭收購,目前國外已經開始有併購整合的情況發生,未來可能有五、六家主要的CMP廠商,每家都有自己很明顯的優點和缺點。

國內的情況不一樣,國產化軟件的趨勢,使得來自國外廠商的競爭少了很多。對於本土CMP廠商來說,現在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愛分析:提到CMP,很多人會想到MSP,您如何看待這個市場?

阮志敏:MSP從國外來看,是公有云驅動的一個業務,基本上是用戶大規模採購公有云之後產生的一個需求,國內的MSP市場與國外有很大差別。

MSP分為兩個層次,協助管理服務和完全託管管理服務。國外的付費模式是按照客戶公有云賬單的一個比例收取,但國內沒有客戶願意這樣付費,都是按照人力外包的模式。也許未來國內真正的企業級客戶願意接受國外的模式,但對MSP廠商要求一定很高,埃森哲這種有很強品牌背書的公司可能更具優勢。

當前國內的MSP市場,更多依附於公有云廠商來生存,公有云廠商基於其自身的利益出發,希望有合作伙伴來幫忙做應用遷移等工作。未來隨著公有云市場的擴張,MSP市場毫無疑問會一直增長,但目前情況是競爭很激烈,門檻相對較低。

ChinaMSP 是由網宿科技、FIT2CLOUD 及獨立管理團隊合資成立,專注於MSP 市場的公司。從國外來看,CMP主要銷售給兩類對象,企業客戶和MSP服務商。我們希望嘗試把CMP賣給MSP服務商的模式跑通。

FIT2CLOUD未來不會直接做MSP。FIT2CLOUD現有業務服務於擁有大量私有基礎設施的傳統大型企業,商業模式已經得到了驗證。

此外,考慮到部分新興企業一開始就只使用公有云,以及近期逐漸興起的邊緣計算趨勢,CMP管理的範圍也許會擴大到“公有云+若干邊緣節點”的場景,FIT2CLOUD未來也可能會提供相關的混合雲託管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